-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409766
- 條形碼:9787513409766 ; 978-7-5134-097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 本書特色
何瑜著的《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不僅僅是以傳奇手法描述歷史的嘗試,不僅僅是后一種傳奇對前一種傳奇的辨析,更重要的是在信史的基礎上,企圖以“文”的激情、“哲”的思索,還歷史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使本來即是“傳奇”的歷史傳“奇”下去,使歷史對廣大民眾永恒地啟迪著。 本書是一部面向中等文化程度讀者的歷史通俗讀物,又是一部高品位的、期望得到學術界基本認可的歷史通俗讀物。她絕不是那些胡編亂造、信口雌黃甚至為迎合某些讀者的低級趣味而淪于下流的做法;也不是那些古板教條、枯燥乏味甚至為趕風頭而隨意塑造歷史的做法。她是把歷史從書齋中解放出來,奉獻給她的真正主人——廣大民眾的一次嘗試。
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 內容簡介
《名家說清史:咸豐皇帝》不僅僅是以傳奇手法描述歷史的嘗試,不僅僅是后一種傳奇對前一種傳奇的辨析,更重要的是在信史的基礎上,企圖以“文”的激情、“哲”的思索,還歷史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使本來即是“傳奇”的歷史傳“奇”下去,使歷史對廣大民眾永恒地啟迪著。 《名家說清史:咸豐皇帝》是一部面向中等文化程度讀者的歷史通俗讀物,又是一部高品位的、期望得到學術界基本認可的歷史通俗讀物。她絕不是那些胡編亂造、信口雌黃甚至為迎合某些讀者的低級趣味而淪于下流的做法;也不是那些古板教條、枯燥乏味甚至為趕風頭而隨意塑造歷史的做法。她是把歷史從書齋中解放出來,奉獻給她的真正主人——廣大民眾的一次嘗試。
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 目錄
一 頒詔思辱:遺詔之“遺”,新帝的哀怨
二 遠佞求賢:詔罪穆彰阿,重用林則徐
三 克己納諫:諍臣可貴·秀女直辭
四 除弊起衰:易門風波·綴褲興嘆·重振八旗的夢想
第二章 決戰天國
一 下詔罪己:人禍天災·天災人禍
二 焚香告祖:為君難·庫款奇缺·兵不堪用
三 出鞘的“白虹刀”:乾清官遣將出征·血戰京畿
四 傾斜的金字塔:曾國藩與湘軍·皇帝的猜忌和防范·被動因變的苦果
第三章 天閨恩怨
一 寵后與愛妃:誰是咸豐的寵妃·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嗎
二 西太后的傳說:蘭兒家世·那拉氏得寵之由
三 孝全皇后猝死之謎
四 手足參商:恭親王“恭”字的背后·有無“儲位之爭”·道光為什么傳位奕讓·咸豐與奕訴生母
第四章 天心無奈
一 懲戒因循莫用寬:一品大員的死因·鈔票舞弊案
二 城下之盟,春秋所恥:替罪羔羊葉名琛·耆英之死·一勞永逸之計
三 為了天朝的尊嚴:血祭大沽口
四 誰之罪:北方國土喪失記·恥辱柱上的備忘錄
第五章 回天無力
一 傷心國事,何以解憂:宣室無人侍前席·癆病的起因·咸豐是荒淫之主嗎
二 咽不下去的恥辱:十二金牌喚僧王·*后一道防線·八里橋大戰·泣別圓明園
三 聊以聲色伴余生:天子蒙塵·名園劫難·咸豐為什么不回鑾
四 無奈的選擇:臨終托孤的苦惱·慈禧權力的來源·幽魂有恨歷史無情
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 節選
《名家說清史:咸豐皇帝》: 這是道光三十年十月,咸豐罷斥穆彰阿和耆英之后,以詩代諭,警告群臣務必激發天良、公忠體國。凡有益于國計民生者,直言勿隱,不得茍安畏難。 歷朝歷代,新帝即位往往虛應故事,為收攬民心,下詔求言。但志做中興之主的咸豐帝卻是衷心的,所以一時封章密奏紛至沓來。咸豐或優詔答之,或虛懷嘉納。其中,禮部右侍郎曾國藩連章迭奏,引起了咸豐帝的注意。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嘉慶十六年出生在湖南長沙湘鄉縣南一個偏僻的山村里,累世務農。曾國藩勤奮好學,少有大志,道光十八年中進士后一帆風順,累遷至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由于他出身寒門,生于衰微之世,所以登進后十分留心時務和天下人才,毅然有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志。 咸豐下詔求言后,曾國藩首上《用人三策》,提出:“今日急務,首在用人。人才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咸豐非常贊同,認為此奏“剴切明辯,切中情事,深堪嘉納”。第二年四月,太平天國起義已成風起云涌之勢,但清廷當軸者仍蒙然無知。曾國藩再次上疏,尖銳地指出天下營政腐敗和武備廢弛的狀況,為咸豐帝出謀劃策。 國運已衰,積重難返。盡管上諭煌煌,三令五申,吏治營伍、海防河工、漕務鹽政等諸大端依然故我。內外臣工不僅沒有陳善責難之心,反而紛紛諂媚阿諛、粉飾太平。 為使咸豐帝避免驕矜之氣,懷著對清廷的一片赤誠,咸豐元年五月,曾國藩再上《敬陳圣德三端預防流弊折》,言辭激切,鋒芒直指咸豐帝。 一日“防瑣碎之風”。他提醒咸豐不要苛于小節,疏于大計,對遣往廣西的文武大員要慎重挑選。 二日“杜文飾之風”。他批評咸豐帝不求實際,徒尚虛文。雖褒獎大理寺卿倭仁等奏誠為切直之言,但未幾又疏之萬里,斥為亂道之流。“是鮮察言之實意,徒飾納諫之虛文。” 三日“去驕矜之氣”。他批評咸豐帝剛愎自用,出爾反爾。“去歲求言之詔,本以用人、行政并舉,乃近來兩次諭旨,皆日‘黜陟大權朕自持之’,不容臣下‘更參末議’。” *后力諫咸豐帝還要虛懷若谷,防止驕傲自滿,以免日覺直言可憎、佞諛可親,則流弊無所底止。 這是有清一代少有的錚錚諫文,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者,實“慰天下賢豪之望,盡大臣報國之忠”,但在乾綱獨斷的封建時代,卻要冒殺頭的風險。曾國藩在家信中亦說:“折子初上時,余猶恐犯不測之威,業將得失禍福置之度外。” ……
咸豐皇帝-名家說清史 作者簡介
何瑜,滿族,1951年生于北京,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清代政治史、清代海疆史、清代皇家園林史。主要學術成果有《寸寸山河寸寸金——面對國土的歷史沉思》、《百年國恥紀要》、《清通鑒》(咸豐朝)、《清代三山五園史事編年》等著作十余部,《清代海疆政策的思想探源》、《興也淳焉亡也忽焉——太平天國失敗原因探析》、《嘉慶皇帝與木蘭秋獼》、《纂修<清史·史表>的幾點思考》、《清代總督大學士簡論》、《三山五園稱謂的由來及其歷史地位》等論文四十余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