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01960
- 條形碼:9787220101960 ; 978-7-220-10196-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本書特色
★ 科幻在我國發展已過百年,期間歷經坎坷,但在一代代科幻人的努力下,科幻文化已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開枝散葉,結出豐碩的成果
★ 本書不僅保存了珍貴的科幻口述史檔案,還為中國科幻的研究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史料
★ 涓滴成河,絲縷成史,超鮮活的中國當代科幻史
★ 完整勾勒科幻振興壯麗縮影,精準觸摸科幻未來發展脈搏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圖文并茂的形式, 立足我國科幻事業的核心重鎮四川成都, 邀請楊瀟、譚楷、流沙河、劉興詩、王曉達、周孟璞、吳顯奎、董仁威、何夕、姚海軍等十位功勛卓著的科幻名家接受訪談, 從人生旅程到科幻之路, 構畫新中國以來科幻文學發展的歷史全貌, 跨領域、多視角地展現了中國科幻所走過的半個多世紀艱難而輝煌的歷程。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目錄
序 / 唯有想象,溫暖彼此 侯大偉
當仁不讓 天道酬勤 楊 瀟
緣定科幻
說服出山,童恩正慧眼識珠 003
自行“組閣” 掙**桶金 006
小團隊艱難撐持 得益于七個“特殊” 007
科幻銀河獎誕生始末 009
上下求索 探尋發展
011 希望殺出一條生路
012 更名《奇談》帶來的困擾
014 《科幻世界》橫空出世
015 捉襟見肘,單槍匹馬去申辦世界科幻會
016 國際會議我居然開了國際玩笑
018 其實當時連我自己都還只有個idea……
019 這樁事之狼狽透頂,很多年我都難于啟齒
020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023 功到自然成,“灰姑娘”站在光鮮的國際舞臺上
025 1992背水一戰
026 懷念輪流當責編的那些日子
027 這事兒沒有白做,深感慰藉
028 3D畫又讓我刊發行量陡然攀升
029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030 主編、社長生涯的得與失
急流勇退
理想,追求,然后放下 032
我*大的驕傲與遺憾 035
《科幻世界》成功得益于三“道” 038
祝福我們的科幻事業 038
趣問趣答 /040
對科幻永葆赤子之心 譚 楷
科幻之路的開端
為什么我選《科學文藝》 045
灰姑娘總有一天會跳舞跳到聚光燈的中心 046
銀河禮贊 049
《科學文藝》的轉型與更名
051 這叫秘史,不能說的
052 當時就這樣,說干就干
052 往往奇談之中,有閃光的思想
054 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矛盾的
055 彗木之吻:一定要有好奇心
056 品牌打造:我們是搞科幻的,不是搞社會新聞的
兩次大會與高考作文題撞車事件
《科幻世界》泄露了高考作文題? 059
1991年世界科幻年會風波 060
老天爺都不能把中國科幻擋住,誰還能擋住 061
1997北京國際科幻大會空前絕后 064
個人與朋友回顧
065 流沙河寫在墻上的字:遍尋不著
067 人的生命應該是一條小溪,嘩嘩嘩地不停流動
068 激情、熊貓和科學文藝,生命的三原色
070 蔡志忠的畫&流沙河的字
071 成都有很深厚的科幻底蘊,要用起來
072/ 趣問趣答
沒有想象力的人,是靈魂的殘廢 流沙河
我與譚楷的友誼從1979年開始
**幅字:困頓之時,愿莊子常伴左右 077
第二幅字畫:紅塵瀟灑,愿友靈魂自在遨游 080
第三幅字:淡泊摯友,建焜煌業如臨水觀星 081
郵差問答:科幻讓人反思何為正統文學
083 科幻小說豐富了正統文學
085 我看過好多蘇聯時代的小說
086 “幻”就是變化的意思
087 *期待自然學科取得重大進展
088 好奇心:用中國名字命名行星
090 我是《飛碟探索》的忠實訂戶
092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想回到宋朝
092 友誼之道:君子之交淡如水
093 真正有用的東西是看起來無用
科幻“雇傭兵” 劉興詩
人生經歷
*重要的作品,是自己的人生 097
出國或留下,我選擇的是留下來 098
我還可能去做自己渺小的作家夢嗎?不! 100
走出北大校園 101
請原諒我,說了這樣多和科幻無關的話 101
文如其人,就是這么回事 103
這就是南開中學的培養結果 104
我是一個科幻雇傭兵,沒有激情,但有責任 105
**篇科幻小說《地下水電站》 106
“文革”前的五篇科幻小說 108
我可能是唯一為中國科幻小說流過血的人 110
這個問題,當時很想不通 111
如果有機會逃避,總想悄悄從這個圈子里溜出來 112
**次科幻高潮,就只有幾個編輯 112
覺得少兒科幻幼稚的看法本身就很幼稚 114
中國科幻的“南北朝時代” 115
人物回憶
116 簡直就是亂彈琴
117 這才是我和童恩正友誼牢不可破的一個重要方面
119 重歸科幻:用淚水洗了一次終生難忘的澡
120 我不喜歡科幻
122 世界科幻協會的五個中國會員
124 成都為什么能夠堅持下來?
124 在第二次低潮中,大家都不敢作聲了
125 對葉永烈批得太嚴厲,我坐不住了
126 在荒誕的外衣里面,有一顆嚴肅的心
127 一篇小說準備了十六年
129 細節必須真實,才能使大家相信
130 第二次科幻低潮損兵折將
131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科幻影視并不是一片空白
133 但愿他現在身體還健康
133 所謂的“四大天王”問題
134 提攜新人:“京城四少”
135 我們一起退到底,什么職務都不兼
136 “王劉二將”及其他
137 關于兩岸科幻的“破冰行動”
科幻理念
我的科幻小說都是可以附參考文獻的 138
娛樂流派,這絕對不是貶義詞 139
誰主張外星移民,就先把他發射出去 141
這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142
你不關心他們,他們怎么關心你? 143
中國科幻現在需要冷靜,甚至冷清 144
我的驕傲與遺憾 145
一些與科幻無關的故事 146
趣問趣答 /147
踏上科幻之路是一生的驕傲 王曉達
科幻與人生密不可分
工程師世家的家學熏陶 151
科學啟蒙:對科學產生了崇拜 153
對科學產生崇拜,大學報考焊接專業 154
工廠生涯:跟真正的現實交鋒 156
科幻之始:寫科幻勸人讀書 159
四本手抄本 161
正式進入科幻圈 162
我想為年輕人做點事 163
有兩個人我們是要記住的 164
《冰下的夢》 165
科幻小說還是要和科學有關 168
追憶科幻的艱難征程
科幻熱潮:科幻跟社會環境關系很大 171
當時大家都是一條心 172
說服楊瀟出山 174
科學家搞什么文學,你是文學就到文學界去吧 175
你不說好話,但也別說假話 176
《關于科幻小說評論的一封信》 178
在黎明前夜夭折的《方寸乾坤》 178
香山會議 180
實際上,就是在給我們打氣 182
其實,幻想是不需要印證的 185
你不讓我寫科幻小說,我就去搞科普 186
科學和文學的糾結 188
《科幻世界》的生存之道 191
人物回憶
193 **次見鄭文光,誠惶誠恐
194 我們一見面就嘰里呱啦說上海話
196 結果第二天,他在手術臺上就沒回來
199 肖建亨是我的蘇州老鄉
200 這個人很有特點
201 董仁威做事情很拼命
科幻理念
205 科學技術變化無窮,科學技術威力無窮
206 假如你把這個設定抽掉,故事就瓦解了
207 我有三重身份
208 我的驕傲與遺憾
趣問趣答 /210
薪盡火傳 不知其盡 周孟璞
科普人生
我的父母都是愛國科學家 215
埃菲爾塔上的陀螺為什么不會掉下來 217
失業青年的志向 217
有人說我是科普學的奠基人之一,就是這樣來的 218
因為一個“戶口不好解決”,就沒到北京 220
我與科幻
222 倡議創辦《科學文藝》
223 我很明確地告訴他:我不批判科幻
225 編纂《科幻愛好者》
226 不把科幻作為科普的做法,是走不通的
回憶友人
這些朋友,都是和我很好的 227
不合理的現象總會過去,我絕不自殺 228
遺憾的是,有個愿望沒有能夠實現 229
趣問趣答 /231
讓科學與文藝之美盡情綻放 吳顯奎
科學文藝創作之路
《科學發現縱橫談》與《科學文藝》是我的引路人 235
王梓坤:一代頂級知識分子對年輕人的關愛 237
《漢語成語小詞典》全部背完 240
在激情燃燒的歲月獲得首屆銀河獎 242
鮑昌是一位好作家、好領導 243
溫濟澤:“顯奎這人哪,是審美的” 244
這次獲獎對我來講很重要 245
“您們對稼先的理解是很深刻的” 246
科學、文藝、想象力的結合就是我的追求 248
那些不平凡的歲月
250 科幻創作的兩個流派
250 “清除精神污染”沒那么嚴重
251 “科”“文”之爭
253 我們四川是很寬松的
254 缺失想象力的民族必然缺失發展動力
人物回憶
周孟璞先生是我的忘年交 256
要以優秀科普作家名字設獎 257
我的驕傲與遺憾 258
三十五年金戈鐵馬,三十五年野鶴閑云 259
科幻近況
260 中國地理的洼地與中國科幻的高地
261 風險投資投科幻的少之又少
262 科幻大片的制作要動用國家各方的力量
262/ 趣問趣答
用行動為中國科幻助力 董仁威
個人經歷
科學啟蒙從“紅領巾飼養組”開始 267
我有一顆“精神原子彈” 269
想研究生命科學的愿望破滅了 270
與科幻結緣
273 創作從味精廠開始
274 當時我算不上科幻創作主力
276 好幾屆銀河獎都是我拿泡司來當獎品發
277 楊瀟就這樣被童恩正感動了
278 “科”“文”之爭
280 科幻界的“清污”運動波及葉永烈
282 科幻創作百花齊放才有生命力
283 科幻的“正名”與“揚名”
與科幻再續前緣
整合五股科普科幻力量 285
建立組織:給科幻人找一個家 287
華語科幻星云獎 289
海峽兩岸科幻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 291
人物回憶
292 鄭文光說:你寫的稿子不比任何人差
294 童恩正是我永遠的老大哥
296 劉興詩喜歡戴著耳機寫作
297 我這一輩子就是好交朋友
299 我的驕傲與遺憾
科幻產業
四川的科幻文化非常發達 301
大量資本進入只是一種錯覺 301
趣問趣答 /304
因為熱愛 所以堅守 何 夕
創作生涯
閱讀起點并不高 309
科幻創作,出手不凡 311
**次獲得銀河獎還是大三的學生 312
文友的意見很重要 314
對科幻的愛深入骨髓 318
《傷心者》的母親形象是我的一種期望 319
一路有你
322 編輯真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323 作家們聚在一起就像家人一樣
325 讀者因《傷心者》走上科研之路
326 創作中的遺憾
科幻之思
創作之路*初的足跡 327
姓“科”姓“文”:并非水火不容 328
故事是為點子和思想服務的 329
創作偏向:現在更遵從內心所想 329
對世界永葆好奇心 330
“言情科幻**人”難以承受 331
近況探討
332 越來越多人通過接觸科幻而改變固有的看法
334 科幻電影:令普通人思考終極問題
336 科幻和電影是天作之合
336 工業化電影的模式,中國現在還需要探索
338/ 趣問趣答
中國的坎貝爾 姚海軍
早年經歷與閱讀興趣
數學老師改變我的人生軌跡 343
休學 345
大自然是*好的醫生 346
手抄本和自制望遠鏡 347
那一年真是有一堆的好運氣 348
1986年,我決定創辦《星云》 349
如果你覺得這個過程很愉悅,那它就不叫堅持 351
創作乏力這種說法對作者不公平 351
我覺得他們有前瞻性、世界性的眼光 353
中國科幻需要開放包容的思想 354
林場生活
355 夜晚是《星云》的世界,白天是樹木尸體的世界
357 做《星云》不是堅持,做選材工才是堅持
358 這些天南地北的朋友促成了我人生的改變
360 這種孤獨,我們感同身受
科幻職業生涯
361 1997年是很特別的一年,對我尤其如此
362 大家說:你一定要來參加這個盛會
363 走出林場去做科幻編輯
364 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有距離
365 《科幻世界》的社領導希望我到成都看一看
367 當編輯,如果你不能寫作是一種缺陷
圖書視野工程 370
那時的《科幻世界》朝氣蓬勃
作家專輯是《科幻世界》邁向暢銷書時代的前奏 371
我希望《科幻世界》不僅僅是一塊壓艙石…… 373
它代表著沖在*前鋒的一批作家 373
這個項目如果有一年虧損,它的生命可能就終結了 374
更新中國人的想象世界 376
干事業不能只靠情懷 376
《三體》難以復制,但一定會有新的暢銷書 378
只有核心強大,才能突破邊界 379
人物回憶
380 我身后的太陽
科幻近況探討
383 希望從業者的眼光放長遠一些
383 兒童科幻,*可能改變人的一生
384 警惕科幻后發綜合征
386 科幻產業化:選擇決定命運
387 星云獎證明了夢想者團結起來的力量
388 這是一個科幻迷的使命
389 科幻電影:“不邁出**步,就永遠不會走路”
391/ 趣問趣答
后 記 楊 楓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節選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相關資料
中國科幻,生生不息。——楊瀟
沒有想象力的人,是靈魂的殘廢。——流沙河
科幻是高科技時代的專屬文化語言。——周孟璞
四川是中國地理上的洼地,中國科幻創作的高地。——吳顯奎
科幻是科學時代的文學,她的發展繁榮是時代文明的進步。我們為此而奮斗努力。 ——王曉達
追夢人:四川科幻口述史:science fiction in Sichuan: an oral history 作者簡介
侯大偉,新華網四川分公司總經理。2001年7月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專業并入職新華社,先后在新華社四川分社的《四川內參》編輯部、網絡新聞部、成都記者站和經濟新聞部擔任記者、副站長和部門主任。在新華社供職期間,長期參與由領導點題、新華社組織的重大課題調研,并多次獲得表彰。
楊楓,資深科幻出版人,編審。2003年進入《科幻世界》雜志社,2005-2011年擔任《科幻世界》和《科幻世界譯文版》編輯部主任;2012-2016年任《科幻世界》雜志社編委、《科幻世界》副主編。獲第2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佳編輯金獎;第25、26屆科幻銀河獎zui佳編輯獎。2016年離職,創辦成都八光分文化,并出任CEO。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