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地熱能-(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319527
- 條形碼:9787518319527 ; 978-7-5183-195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熱能-(第二版) 內容簡介
《可再生能源系列:地熱能(第2版)》是一本關于地熱能的基礎讀物,介紹了地熱能的相關基礎知識,包括地熱能的來源、地熱系統基本特征、地熱資源的勘探開發及利用技術,論述了影響地熱能使用中存在的水管理、排放物管控等內容,并討論了地熱能利用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強調了對地熱資源的有序利用。 《可再生能源系列:地熱能(第2版)》可作為地熱能專業本科生課程以及地熱資源設計師、規劃師、工程師和建筑師的參考書籍,以及為政策制定者、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提供背景材料來源。
地熱能-(第二版) 目錄
1.1 全球能源概覽
1.2 可再生能源——地熱能
1.3 電力需求和地熱能的特征
1.4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熱來源
2.1 地球熱能的來源
2.2 地球中熱量的傳遞
2.3 板塊構造與地熱資源的分布
2.4 地熱系統的地質背景分類
2.5 地熱能的可用性和開發利用
2.6 小結
2.7 實例分析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單位換算
第3章 熱力學與地熱系統
3.1 熱力學**定律:熱和功的等價性及能量轉換
3.2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加的必然性
3.3 吉布斯方程和吉布斯能
3.4 熱力學效率
3.5 小結
3.6 案例分析:水的熱力學性質和巖一水相互作用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靜巖壓力與靜水壓力
第4章 地下流體流動:地熱系統的水文特征
4.1 地下流體流動的一般模式
4.2 基質孑L隙度和滲透率
4.3 裂縫孔隙度和滲透率
4.4 深度對孔隙度和滲透率的影響
4.5 真實地熱系統的水文特征
4.6 小結
4.7 案例分析:Long vallev火山口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壓力和巖石裂縫
第5章 地熱流體化學特征
5.1 地熱流體的地球化學問題
5.2 化學試劑——水
5.3 化學組分和化學系統
5.4 飽和度和質量作用定律
5.5 地熱反應動力學
5.6 地熱流體中的氣體
5.7 自然體系中流體流動與混合
5.8 活性運移模擬
5.9 小結
5.1 0案例分析:二氧化硅體系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水分析
第6章 地熱系統的地質及地球化學特征
6.1 地熱環境分類
6.2 區域地熱系統分類
6.3 地熱流體的成因:資源勘查與評估的意義
6.4 地表顯示
6.5 流體地球化學勘探
6.6 流體包裹體
6.7 蝕變和勘探
6.8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地熱系統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7.1 航磁調查
7.2 電阻率和大地電磁勘探
7.3 重力勘探
7.4 地震和地震反演
7.5 溫度測量
7.6 遙感技術
7.7 小結
7.8 案例分析:內華達州法倫
問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資源評估
8.1 地熱資源評估
8.2 資源基礎和儲量
8.3 確定資源儲量
8.4 儲層容積
8.5 儲層的熱含量
8.6 比熱容的意義
8.7 熱提取效率
8.8 小結
8.9 案例分析:美國地熱資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鉆井
9.1 背景
9.2 地源熱泵和直接利用鉆井
9.3 地熱流體的開發
9.4 小結
9.5 案例分析:日本Kakkonda地熱場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地熱資源發電
10.1 地熱發電史
10.2 靈活性和一致性
10.3 地熱發電設施
10.4 干蒸汽資源
10.5 熱液系統
10.6 二元發電設施:有機朗肯循環
10.7 小結
10.8 案例分析:間歇泉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渦輪機
第11章 低溫地熱資源:地源熱泵
11.1 熱泵基本原理
11.2 熱泵熱力學
11.3 性能系數與能效比
11.4 近地表地熱儲層
11.5 土壤的熱導率與熱容
11.6 閉環系統的設計要素
11.7 局部變化:測量的重要性
11.8 小結
11.9 案例分析:weave nrille熱泵系統和美同地源熱泵的成本效益分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2章 地熱資源的直接利用
12.1 評估可直接利用儲層的量級
12.2 熱能傳遞的性質
12.3 直接利用技術的可行性分析
12.4 區域供熱
12.5 水產養殖
12.6 干燥
12.7 小結
12.8 案例分析:坎比級聯系統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3章 增強型地熱系統
13.1 增強型地熱系統的概念
13.2 增強型地熱系統的強度
13.3 增強型地熱系統的特征
13.4 增強型地熱系統的發展歷程
13.5 熱儲工程
13.6 地熱儲層的可持續發展
13.7 小結
13.8 案例分析:Newberry火山增強型地熱系統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4章 地熱資源利用的經濟因素
14.1 地熱發電的經濟效益
14.2 地熱投資的經濟效益
14.3 地熱項目開發
14.4 可替代的經濟模型
14.5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第15章 地熱資源利用的環境影響
15.1 排放
15.2 溶質濃度和資源回收
15.3 地震活動
15.4 地面沉降
15.5 水資源的利用
15.6 土地資源的利用
15.7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附錄地震測量
第16章 地熱能源的未來
16.1 地熱能源市場發展歷史
16.2 地壓力資源
16.3 超臨界地熱流體
16.4 熱電發電
16.5 靈活發電
16.6 混合型地熱系統
16.7 小結
問題
參考文獻
地熱能-(第二版) 作者簡介
威廉·E.格拉斯利(William E.Glassley)擁有超過40年的分析、建模和針對驅動地熱系統及大陸演化地質過程的評估經驗。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文學學士學位和華盛頓大學理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撰寫和參與編寫了超過100個學術和技術方面的相關報告和出版物。他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地球與行星科學系的高級研究員。 Glassley博士也是加利福尼亞地熱能源協會(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能源系的一部分)的執行董事及丹麥奧胡斯大學的名譽研究員,并分別在華盛頓大學、米德爾伯里學院和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擁有研究、教學和管理職務。他一直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歐盟委員會、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一些國家的研究理事會中的科學評議小組成員之一。 Glassley博士一直是國際科學期刊的審稿人,他的研究已經刊登在一些大眾科學刊物上。他在奧斯陸大學的博士后研究被授予G.Unger Vetlesen基金會獎學金。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