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5086630
- 條形碼:9787215086630 ; 978-7-215-0866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本書特色
金融監管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學科是自19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之后,而真正把金融監管界定為內生變量,并開始從金融監管角度討論國際合作的問題是次貸危機之后。趙然所著的《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思考于次貸危機之時,成文于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之后,世界經濟雖然經歷幾年,依然未從次貸危機的沖擊中完全康復。 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被指是金融監管的不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概念已經成為現實,有利的金融監管需要在國際合作的基礎之下才能得以實現。那么金融危機、國際合作和金融監管問題合并考慮就成為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因此,期望借此小著貢獻一個由淺入深,拋磚引玉的研究……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內容簡介
本書以觀測到的金融危機現實狀況為切入點, 進行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研究。在金融監管和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理論基石上, 聯系現實社會對參加國際合作的主體, 包括金融監管當局和各主要國際機構進行研究。在比較次貸危機前后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不同和發展之上, 使用博弈論為工具分析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后, 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到中國, 考察次貸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波及, 提出中國必須加入到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中去, 結合中國目前參與國際合作的情況提出中國的戰略規劃以及實現的策略。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目錄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的意義
1.2 研究界定
1.3 文獻綜述
1.3.1 國際化和全球化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研究
1.3.2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在地域范圍上的爭論和研究
1.3.3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實踐研究
1.3.4 以博弈論為工具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研究
1.3.5 文獻綜述的總結
1.4 研究方法和創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創新
1.5 本書框架和內容
第2章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理論基礎和前沿發展
2.1 金融監管的理論基礎和前沿發展
2.1.1 經典理論之下的監管與不監管
2.1.2 實踐性和操作性兼顧的金融監管理論
2.1.3 以行為學為補充的金融監管理論
2.2 國際合作的理論基礎和前沿發展
2.2.1 國與國的監管競爭
2.2.2 金融監管的協調論
2.2.3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理論確立
2.3 本章小結
第3章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主體行為研究
3.1 各國金融監管當局架構
3.1.1 差異化的金融監管當局
3.1.2 金融監管當局的行為決策偏差
3.1.3 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加入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動因
3.1.4 金融監管當局的目標和分層規劃
3.2 各國對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構思
3.2.1 美國
3.2.2 歐洲
3.2.3 日本
3.2.4 中國
3.2.5 其他新興經濟體
3.2.6 各國建立金融新秩序構思的總結
3.3 相關國際機構及其在金融監管中的作用
3.3.1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3.3.2 國際證監會組織
3.3.3 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
3.3.4 聯合論壇
3.3.5 金融穩定論壇和后繼的金融穩定理事會
3.3.6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3.3.7 歐盟金融監管建設
3.4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主要形式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改革
4.1 危機前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4.2 危機背景下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應急措施和成效
4.3 危機背景下各國金融實踐變革與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4.3.1 宏觀審慎監管的實踐變革
1.宏觀審慎監管的含義
2.宏觀審慎監管的時間維度
3.宏觀審慎監管的橫截面維度
4.“大而不能倒”的監管策略
5.宏觀審慎監管的實施
4.3.2 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的實踐變革
1.杠桿率對金融資產的作用
2.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監管存在的問題
3.資本充足率和杠桿率的改革
4.3.3 危機背景下的薪酬監管實踐變革
1.金融高管薪酬組成
2.委托代理模型
3.金融機構內的行為人特征
4.薪酬監管的實施
4.3.4 危機背景下的信用證券化及其衍生品實踐變革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博弈分析
5.1 危機前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博弈
5.1.1 兩國一次博弈
5.1.2 多次博弈的實驗
5.2 金融危機為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博弈加入的新元素
5.3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多國博弈
5.3.1 多國博弈中的聯盟
5.3.2 存在聯盟的三方博弈模型
5.4 包含國際組織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多國博弈
5.4.1 包含國際組織的三方博弈
5.4.2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超可加性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6.1 次貸危機與中國加入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必要性
6.1.1 次貸危機對中國金融體系的直接沖擊
6.1.2 次貸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的橫向影響
6.1.3 次貸危機下的世界經濟重心轉移
6.1.4 次貸危機對中國影響評價和中國的應對
6.2 中國參與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現狀與問題
6.2.1 中國參與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現狀
6.2.2 中國在金融監管國際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6.2.3 中國在國際金融新秩序重建中的立場
6.3 金融監管國際合作與中國戰略選擇
6.3.1 國際社會金融監管的實踐變革與中國金融監管
6.3.2 中國金融監管的目標與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6.3.3 中國金融監管國際合作的戰略規劃及實現策略
第7章 結論及研究展望
7.1 本書脈絡及內容回顧
7.2 主要結論梗概
7.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主要數據來源
附錄1 計量檢驗結果
單位根檢驗結果
滯后階數的確定
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VAR模型參數估計值
DGDP1、DG1、DI1對于:DGDP2標準差新息的脈沖響應
附錄2 中國銀監會簽署的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和監管合作協議一覽表
附錄3 中國證監會雙邊監管合作諒解備忘錄
跋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 作者簡介
趙然,女,河南省鄭州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金融學專業。現供職于河南省社科院金融與財貿研究所。主要從事金融監管、農村金融、區域金融研究,并在博弈論和公司治理上有所建樹。2012年到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以來,已在《光明日報》、《求是雜志》、《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經濟時報》、《河南日報》、《金融理論與實踐》、《西南金融》、《河南社會科學》、《中州學刊》等報紙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