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141292
- 條形碼:9787505141292 ; 978-7-5051-4129-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 本書特色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是我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它不僅為兩千年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開了中國走向世界的先河。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 內容簡介
本書論述了秦漢時代的中國歷史。內容涉及: 秦漢時期是中國史學的成長時期、中國史學**人司馬遷與《史記》、劉向和班固與兩漢之際的史學、肯定秦始皇的歷史作用等。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 目錄
中古時代•秦漢時期 /001
**講 秦漢時期是中國史學的成長時期
1.司馬遷、班固的史學巨著和劉向的文獻整理 /003
2.從秦始皇焚書到漢武帝尊儒 /004
3.石渠閣奏議和白虎觀奏議 /005
4.秦漢時期的史學成就 /006
第二講 中國史學**人司馬遷與《史記》
1.司馬遷著《史記》 /007
2.《史記》的編寫特點 /013
3.《史記》的進步性 /016
4.究天人之際 /019
5.通古今之變 /023
第三講 劉向和班固與兩漢之際的史學
1.兩漢之際的史學 /026
2.中國歷史文獻學的創始者劉向 /028
3.班固改《史記》 /032
4.《漢書》的博洽 /037
5.《漢紀》的繼出 /041
第四講 秦,**個封建皇朝
1.百年奮斗,十年“初并天下” /042
2.強化皇權,鞏固統治 /044
3.《秦律》與“三公”、諸卿 /045
4.實行郡縣制,穩定秦皇朝 /047
5.實踐法家的思想 /048
第五講 肯定秦始皇的歷史作用
1.秦的耕戰政策,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054
2.秦始皇滅六國,立郡縣,實現了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 /058
3.秦始皇“焚書坑儒”,以“新圣”代替“先王” /061
第六講 秦末農民大起義
1.反秦起義的首倡 /064
2.兩支力量*強的農民軍 /067
3.垓下之圍與霸王敗死 /073
第七講 西漢皇朝的建立和鞏固
1.開創西漢帝業 /078
2.強本弱末,納群臣之言 /083
3.鏟除威脅,趨向穩定 /083
第八講 漢初三杰及二將
1.**功臣 /085
2.三杰之首 /087
3.國士無雙 /090
4.兩大主將 /095
第九講 文景之治
1.“薄稅勸農,與民休息” /102
2.“與民休息”,“眾建諸侯” /107
第十講 思想家與政治家
1.《過秦論》與《治安策》 /109
2.“削藩”策與政論的進步 /112
第十一講 西漢的盛世
1.削弱地方與加強朝廷 /116
2.少數民族與西漢地位 /118
3.中外關系與對外發展 /119
4.學術文化與儒家學說 /120
5.人才重視與賢能輔佐 /121
6.武帝晚年,變亂變革 /122
第十二講 西漢的衰落以及綠林、赤眉軍大起義
1.西漢的衰落 /124
2.綠林軍、赤眉軍大起義 /130
3.王莽新朝的覆滅 /132
4.劉秀稱帝 /136
第十三講 說豪族
第十四講 東漢皇朝以及黃巾軍
1.東漢皇朝的建立和鞏固 /144
2.國家的統一與功績卓著 /147
3.黃巾軍的大起義 /149
4.東漢的三個重要的學者 /154
第十五講 秦漢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1.牛耕和鐵犁及其他農具 /156
2.代田法、區田法及農作技法 /158
3.特色的農田水利 /162
4.煮鹽(與石油天然氣)、冶鐵、紡織三大手工業 /164
5.漆器、造紙、建筑、船舶業之發展 /172
6.天文學、數學和醫藥學之研究 /178
7.礦業、陶塑、玻璃、釀造之新興 /179
第十六講 秦漢時期封建關系的成長
1.封建土地等級所有制 /183
2.沉重的賦稅徭役 /185
第十七講 秦漢時期的民族
1.漢民族是統一多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 /188
2.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194
3.東北的民族烏桓、鮮卑、夫余、挹婁和高句麗 /197
4.塞種、大月氏、烏孫等西域各族 /205
5.歷史悠久與關系密切的氐族和羌族 /208
6.西南夷有夜郎、滇、邛都、嶲、昆明、徙、
笮都、白馬、哀牢等 /212
7.蠻與越是古代南方少數民族與東南部民族之稱 /215
第十八講 官吏的選用、考核
1.選官制度 /219
2.任用制度 /228
3.考核制度 /232
4.賜爵制度 /235
第十九講 秦漢(及后)時代之交通
1.交通與大一統政府 /241
2.版圖及域外交通 /242
3.都會 /247
4.道路和河渠 /253
5.館舍和郵驛 /257
6.交通工具 /259
第二十講 在世界所處地位之重要
1.中國與同時的世界諸國 /261
2.與東西方的聯系 /265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 相關資料
壽彝的治史是多方面的, 幾乎是無所不涉及的, 而其專業卻更多重視中國史學史。中國史學源遠流長, 史家前后輩出, 絡繹不絕, 是應該有其專史的。歷代對此都曾有研究, 有關著作亦殊不少, 可是近數十年來, 卻還有待于繼續開拓……壽彝為了彌補這樣的缺陷, 在這方面用了很大的工夫…… 特別是《史學史研究》已經成了研究歷史的學人不可或缺的讀物。這就不僅是在開風氣, 而且是為天下師了。——史念海 陜西師范大學原副校長、歷史文化學院名譽院長
古往今來,大凡有作為的學人,在治學道路上總是有一種思想上的境界和動力。正是這種境界和動力,使他們能夠堅持不懈地追求、攀登,直到光輝的頂點和生命的終結。這些學人留給后世的,不只是他們的皇皇巨著,還有他們的思想和精神。白壽彝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學人,一位享譽中外的史學家。當我們懷著欽敬的心情,去追尋白壽彝先生的治學道路時,就會逐漸感受到他的這種思想動力的巨大和長久。——瞿林東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中國這么大一個國家,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情況復雜,我們中國人自己要了解這些都不容易,外國人了解這些就更難。但是白壽彝同志的書,不但使我們逐漸了解了我們的歷史,也使一部分外國人逐漸了解了我們的歷史,特別是正確地了解了我們的歷史。——楚圖南 作家、翻譯家、書法家
春秋九十載,學術生涯70年,先生學術的追求,是創新的意識,批判繼承祖國文學遺產,成自得之學;先生學術求索的理念,是通古今之變,關注祖國歷史的興衰,思考民族的未來。先生在民族史、民族理論、文學理論,在中國史學史、中國通史、中外交通史以及歷史教育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中國史學會
大一統:中古時代:秦漢 作者簡介
該系列為白壽彝之子白至德根據白壽彝史學論著整理編著而得。白壽彝,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杰出的民族理論工作者。回族,河南開封人,早年就讀于中州大學、文治大學和燕京大學國學研究所,研究生。曾為云南大學、重慶中央大學、南京中央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