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1122571
- 條形碼:9787201122571 ; 978-7-201-12257-1
- 裝幀:6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本書特色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年僅29歲,雙目失明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索契寒冷的夜里為全世界的青年發出的這聲疑問,鑄就了指引一代代人的燈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尚未成年的保爾被暴虐的神甫從學校中趕出,一腳踏進了這紛亂的人間。
是年,已然統治了這龐大帝國數百年的沙皇貴族們搖搖欲墜。
是年,名曰布爾什維克的火種在那位導師的帶領下星火燎原。
是年,這個叫做保爾·柯察金的小伙子還沒有遇到那面紅旗。
日后堪稱這面紅旗下zui堅硬鋼鐵基石的英雄戰士,引領著無數青年的榜樣,他的人生,拉開了帷幕……
"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年僅29歲,雙目失明的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索契寒冷的夜里為全世界的青年發出的這聲疑問,鑄就了指引一代代人的燈塔--《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尚未成年的保爾被暴虐的神甫從學校中趕出,一腳踏進了這紛亂的人間。
是年,已然統治了這龐大帝國數百年的沙皇貴族們搖搖欲墜。
是年,名曰布爾什維克的火種在那位導師的帶領下星火燎原。
是年,這個叫做保爾·柯察金的小伙子還沒有遇到那面紅旗。
日后堪稱這面紅旗下zui堅硬鋼鐵基石的英雄戰士,引領著無數青年的榜樣,他的人生,拉開了帷幕……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內容簡介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大有可為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銘刻下真正屬于青年人的吶喊,自此,世界文學長廊上有了年輕人自己的聲音。 全文無刪減,根據俄羅斯ACT出版社2011年權威版本翻譯;參考1989年“青年近衛軍”的版本底稿。 俄國知名政治家弗拉基米爾所推薦的男性必讀的勇氣之書。 一本消除與祖輩父輩隔閡,拉進距離的塑造共同回憶的家族之書。推薦必讀名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目錄
第二卷203
譯者的話426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相關資料
這是小學三年級時從老師那里偷來看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人物和情節都在腦海里縈繞。讀前還是少年,讀后就覺得一只腳已經踏進了青春的大門。——中國當代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 12歲,我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且奉為圭臬。我曾說過,這本書培養了一國又一國、一代又一代革命者。 ——中國當代作家、學者 王蒙 文學作品應該有幾種魂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至少有三種:*種,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動。第二種,情愛,這是永恒的,不會消失的。保爾對冬妮婭、對麗達的愛,對愛的理念,小說里都有動人的表述。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種,與苦難和厄運抗爭,戰勝生命。這點更沒有過時。 ——中國當代作家 梁曉聲 小時候,我家住在四座山中間。東面的山叫東山,西面的山叫西山,南面的山叫南山,北面的山叫北山。我家在西山坡上。在東山干活時能看到我家房子,心里覺得踏實。西山山頭叫舊堡,在這里干活能看到火車進山洞,我躲在這里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連環畫。 ——中國知名商人 潘石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簡介
作者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
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斗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
1930年開始,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杰作,實現了重返戰斗崗位的理想。
從1934年起,他開始寫作反映國內戰爭時期無產階級為蘇維埃政權而斗爭的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直到病逝,《暴風雨所誕生的》才寫了第一章。
1935年,蘇聯政府為了表彰他的文學功績,授予他列寧勛章。作者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
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
1904年9月22日出生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斗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
1930年開始,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杰作,實現了重返戰斗崗位的理想。
從1934年起,他開始寫作反映國內戰爭時期無產階級為蘇維埃政權而斗爭的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直到病逝,《暴風雨所誕生的》才寫了第一章。
1935年,蘇聯政府為了表彰他的文學功績,授予他列寧勛章。
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
譯者
陳恒哲
1987年生人,2010年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俄語專業,曾在莫斯科大學新聞系進修
1年,現就職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從事文化、新聞中俄筆譯工作多年。熱愛生活
和旅行,熱愛電影和戲劇,已參與多部文學劇本及小說的翻譯工作,并自得其中。
翻譯作品包括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壓軸大戲《群魔》、2015年烏鎮戲劇節演出劇目
《我們存在》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