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二十四節氣志 本書特色
《二十四節氣志》是中國氣象先生宋英杰潛心之作。憑借多年強大的專業積累和知識功底,他從氣象大數據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二十四節氣的文、理、古、今。讀者不僅能看到傳統節氣知識,更能了解節氣隨時代的演變和發展。
幾千年的節氣文化,在今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為什么“熬過了冬天,卻差點兒凍死在春天”?
大寒、小寒誰更寒?大暑、小暑誰更熱?
50年來,中國人名的變化竟然跟天氣息息相關?
為什么實際溫度是30攝氏度,體感溫度卻超過40攝氏度?
馮驥才為何說“女人的孩提記憶散布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
《二十四節氣志》是中國氣象先生宋英杰潛心之作。憑借多年強大的專業積累和知識功底,他從氣象大數據的角度,為我們解讀二十四節氣的文、理、古、今。讀者不僅能看到傳統節氣知識,更能了解節氣隨時代的演變和發展。
幾千年的節氣文化,在今天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為什么“熬過了冬天,卻差點兒凍死在春天”?
大寒、小寒誰更寒?大暑、小暑誰更熱?
50年來,中國人名的變化竟然跟天氣息息相關?
為什么實際溫度是30攝氏度,體感溫度卻超過40攝氏度?
馮驥才為何說“女人的孩提記憶散布在四季,男人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
時光律動,草木枯榮,《二十四節氣志》,為你講述節氣文化在這個時代的“未完待續”。
二十四節氣是“未完待續”的文化。我們的傳承,不是只從古籍中尋章摘句,還要留下這個時代對她的獨特貢獻。使她,充盈著科學的雨露,洋溢著文化的馨香;使她,既在我們的居家日常,也是我們的詩和遠方。
——宋英杰
二十四節氣志 內容簡介
中國氣象先生宋英杰潛心十年誠意之作, 一本結合文化 大數據 氣象科學的節氣百科, 既傳承古人時間智慧,更用現代的海量數據對節氣做驗證與解讀。 秦大河、馬未都、白巖松、梁冬、樊登、俞白眉 聯袂推薦! 二十四節氣,是我們內心記錄生活律動的方式, 是歷法之外的歷法,是歲時生活的句讀和標點。
二十四節氣志 目錄
二十四節氣志 相關資料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個性的科學和文化遺產,英杰的作品積數十年從事氣象工作的成就和個人體驗,知識性強,是一本值得品讀的好書! ——秦大河,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宋英杰先生為氣象專家,集多年專業經驗寫出《二十四節氣志》,筆觸細膩,抽絲剝繭,環環相扣,其資料之翔實,圖文之美茂,讓讀者盡享閱讀之樂。相信讀者在了解二十四節氣之余,還能得到許多額外收獲。其實,讓我感動的并不是他筆下的知識,而是他畏天憫人的學者情懷。 ——馬未都,文化學者,觀復博物館創始人 宋老師是我特別敬佩的知識分子。他對氣象的熱愛和理解是融入血液的。他對二十四節氣的解讀結合了科學與文化,讓人開眼界,長知識! ——樊登,樊登讀書會創始人
二十四節氣志 作者簡介
宋英杰
-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專家,《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
- 1988年起擔任氣象預報員,1993年成為氣象節目主持人。2004年在全國性評選中獲得 “氣象先生”稱號。2012年榮獲播音主持界“金話筒獎”。
- 科研及業務之余,擔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兼職教授。
- 宋英杰以其專業背景、知性形象、自然詼諧的語風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他對節氣、諺語、月令等氣象相關傳統文化遺產潛心鉆研,希望優秀的傳統文化依舊潤澤著我們對于萬千氣象的體驗。
宋英杰
-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專家,《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
- 1988年起擔任氣象預報員,1993年成為氣象節目主持人。2004年在全國性評選中獲得 “氣象先生”稱號。2012年榮獲播音主持界“金話筒獎”。
- 科研及業務之余,擔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兼職教授。
- 宋英杰以其專業背景、知性形象、自然詼諧的語風贏得了觀眾的喜愛。他對節氣、諺語、月令等氣象相關傳統文化遺產潛心鉆研,希望優秀的傳統文化依舊潤澤著我們對于萬千氣象的體驗。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