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愛上中國字-甲骨文識字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62404
- 條形碼:9787514362404 ; 978-7-5143-6240-4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愛上中國字-甲骨文識字卡 本書特色
★ 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書法作品!
★ 全套共192張字卡,一面是甲骨文,一面是漢字講解
★ 從“以人為本”“手足情深”“崇尚自然”“太陽傳說”“天工開物”“安居樂業”“創意巧思”“生活場景”8大部分進行歸納講解
★ 方便孩子在家認讀,同時也適合學校、教育機構做為教學用具使用
★ 附贈呆萌甲骨文貼紙,讓孩子在玩耍中學習知識
★ 適讀人群 :5-10歲以及對甲骨文感興趣的大眾讀者
從甲骨文到今天的簡化漢字,我們中國的文字從象形文字變成了文字符號。甲骨文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神秘而高古。它一直活著!我們今天使用的漢字,有些與三千年前的甲骨文甚至一模一樣。
本套識字卡是適合6歲以上喜愛中國漢字的讀者閱讀使用的甲骨文識字卡片。全套共192張字卡,從“以人為本”“手足情深”“崇尚自然”“太陽傳說”“天工開物”“安居樂業”“創意巧思”“生活場景”8大部分進行歸納講解,系統又透徹地分析了先人從人與自然中取象、繪形、造字的特點,向讀者充分表現了他們的價值觀、生活態度、思維方式和文化智慧。
了解甲骨文,就是在了解中國的文化史、文明史。讓這套甲骨文識字卡作為開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讓小讀者們一起來探索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碼。
愛上中國字-甲骨文識字卡 內容簡介
l 192個呆萌甲骨文,8大系統分類講解,用象形之美讓孩子愛上中國字!
l 16開超大識字卡,四色精美印刷,方便孩子在家認讀,同時也適合學校、教育機構做為教學用具使用!
l 超值贈送呆萌甲骨文貼紙,寓教于樂!讓孩子在玩兒中學知識!
l 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書法作品!
l 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了解先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重現三千年前的生活場景、社會分工、生產方式和社會風習,透析古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智慧。
作者推薦:
自1899年清末學者發現甲骨文至今,已經過去了近120年。后經多次發掘,已發現甲骨15—20萬片,有學者統計,著錄的達6萬多片,發現漢字4500多個,已準確識讀的1200—1500個。經過幾代人的精心研究,甲骨文研究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
甲骨文研究的學科化、學者化、專門化色彩,使甲骨文一直離人民大眾和現實生活很遠,不僅屬于少數人,而且帶有某種神秘的色彩。如果問一個大學生或從事某一領域研究的人員想不想學一點甲骨文,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太久遠了,太高深了,太生僻了,太沒實際意義了。更不要說廣大中小學生和人民大眾了。甲骨文在現實生活中成了名副其實的“骨董”。
其實,甲骨文并不像人們感覺的那樣神秘和高古。甲骨文還活著!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字,有的與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一模一樣;學習甲骨文很容易。因為是象形文字,學習起來更加直觀、簡單易懂;學習甲骨文有直接的現實意義。我們的文字雖然在形態上幾經變化,但整體結構沒有變,基本意義沒有變,知道了每個字的本意,可以加深我們對語言的理解和把握;學習甲骨文意義重大。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幾千年來文字沒有根本的改變。
學習甲骨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和漢字文化。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當時精通五經的學者許慎完成了我國*部具有字書性質的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其重要貢獻之一,是對古人的造字方法“六書”進行了系統總結,較同時代班固《漢書藝文志》、鄭眾《周禮、地官、保氏》更加詳細,并舉出了“六書”的具體字例。l 192個呆萌甲骨文,8大系統分類講解,用象形之美讓孩子愛上中國字!
l 16開超大識字卡,四色精美印刷,方便孩子在家認讀,同時也適合學校、教育機構做為教學用具使用!
l 超值贈送呆萌甲骨文貼紙,寓教于樂!讓孩子在玩兒中學知識!
l 2017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讓你愛上中國字”書法作品!
l 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了解先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重現三千年前的生活場景、社會分工、生產方式和社會風習,透析古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智慧。
作者推薦:
自1899年清末學者發現甲骨文至今,已經過去了近120年。后經多次發掘,已發現甲骨15—20萬片,有學者統計,著錄的達6萬多片,發現漢字4500多個,已準確識讀的1200—1500個。經過幾代人的精心研究,甲骨文研究已經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甲骨學。
甲骨文研究的學科化、學者化、專門化色彩,使甲骨文一直離人民大眾和現實生活很遠,不僅屬于少數人,而且帶有某種神秘的色彩。如果問一個大學生或從事某一領域研究的人員想不想學一點甲骨文,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太久遠了,太高深了,太生僻了,太沒實際意義了。更不要說廣大中小學生和人民大眾了。甲骨文在現實生活中成了名副其實的“骨董”。
其實,甲骨文并不像人們感覺的那樣神秘和高古。甲骨文還活著!我們今天使用的文字,有的與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一模一樣;學習甲骨文很容易。因為是象形文字,學習起來更加直觀、簡單易懂;學習甲骨文有直接的現實意義。我們的文字雖然在形態上幾經變化,但整體結構沒有變,基本意義沒有變,知道了每個字的本意,可以加深我們對語言的理解和把握;學習甲骨文意義重大。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一個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幾千年來文字沒有根本的改變。
學習甲骨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漢字的造字方法和漢字文化。東漢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當時精通五經的學者許慎完成了我國*部具有字書性質的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其重要貢獻之一,是對古人的造字方法“六書”進行了系統總結,較同時代班固《漢書藝文志》、鄭眾《周禮、地官、保氏》更加詳細,并舉出了“六書”的具體字例。
“六書”的*種造字方法是“象形”,即按照事物的本來樣式,用簡筆畫一樣的方法進行描摹、書寫。第二種方法是在象形描畫的基礎上標示某種符號,突出某一部分或環節,稱為“指事”或“象事”。第三種方法是把兩個以上的象形字組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場面、過程、情境等,稱為“會意”或“象意”。第四種方法是已有的字重新組合,一部分表示事物的性質和意義,一部分表示讀音,稱為“形聲”或“象聲”。另外兩種方法是用字方法。借用聲音相同的字表示難以表現的事物或意義,稱為假借。字與字之間意思相同或相近,互相解釋,稱為轉注。
“六書”的基礎是象形,根本也是象形,是從具體的客觀事物中抽象出來的。
漢代的許慎沒有見過甲骨文,他生活的年代比甲骨文時代至少晚了1100年。通過甲骨文驗證漢字的“六書”,了解文字源頭的形、意、音,從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漢字文化。
學習甲骨文,可以理解三千年前先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從而深刻領會民族精神的起源。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說,古人“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始造書契”,可見古人造字,是以人和自然為直接依據的。人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有字,依據人的行為所造的字更多,這是“以人為本”觀念在造字中的體現。至于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日月星辰,山川土石,以自然為描摹對象的字更多,這是“崇尚自然”的價值觀在造字時的體現。中國古人的“人本”觀與“自然”觀,*終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學習甲骨文,可以透析古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智慧。從人和自然中取象、繪形、造字,是甲骨文造字的基本方法,但如何選取物象,如何表現事物的特點和本質,充分表現了古人的文化智慧和對客觀事物的精致觀察。甲骨文的“逐”字,是代表母豬或人的一只腳(止字)在追趕一頭小豬,而在“進”(簡化為進)字中,雖然也是“隹”字加一個“止”字,卻不能理解為一個人在追一只小鳥(隹)。鳥是能飛的,不可追;古人觀察到鳥只能前進不會后退,所以以此表示進。因此,這只腳(止字)不是人的腳,而是小鳥自己的腳,只前進不后退的腳。毫無疑問,這反映了古人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造字的精密、準確。再如“大“字。大字是一個人正面站立的形象,與側面看的人比較顯得更大,所以稱此字為大。這反映了古人在造字時采用了比較的思維方式。甲骨文中的大字都是人的形象,不學甲骨文,就難以了解大字與人的關系了。
學習甲骨文,可以形象了解古人三千年前的生活場景、社會分工以及生產方式、社會風習等。在甲骨文中,很多字就是當時的生活場景和畫面。“年”字是一個人扛著“禾”的形象。農耕社會,春種秋收,收獲了谷物,就意味著春秋一度,一年過去了。“航”字是一個人用篙撐船的畫面;“羅”(簡化為羅)字是用網狀物捕鳥的畫面;“教”字是父親教育兒子學習的畫面;“祝”字是一個人禱告的原始宗教場景,等等。這些情境,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仍然屢見不鮮,有的風習和生活方式至今延續。這樣的甲骨文字,讓人感到熟悉、親切。
學習甲骨文,可以發現一系列文化遺存,填補考古發掘的空白。甲骨文的時代距今已三千多年了,由于時代久遠,當時的大多數生活器物已經不復存在,但學了甲骨文,從文字生動、鮮活的形象中,仍然可以見到三千年前的文化遺存。甲骨文“舟”字與今天的小船毫無二致;通過“冊”字,可以推測那時可能已經使用竹木簡;“衣”的樣式可以引發許多聯想,而那時的“弓 ”,使用了三千多年形態依然。三千年前的許多實物可能不存在了,但字在,形在,事在,便可以字證物,以字論事。可以說,甲骨文的每一個字,都是與實物意義等同的“古董”,都是不可多得的“數字存在”。
學習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漢字發展演化的源流,為今天的現實生活和文化傳承服務。漢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從隸書到楷書、行草書,再到今天的簡化漢字,從象形文字變成了文字符號。學習了甲骨文就會發現:三千年過去了,有的字毫無變化,還在應用;有的字形態、筆畫有了改變,但基本結構沒有變;有的字已與過去相去甚遠,但有一個流傳有序的演變過程。總的說來,漢字演變經歷了一個文字從少到多、筆畫從曲到直,構成從繁到簡,書寫從實用到藝術的發展過程。甲骨文4500多字,已經是一個成熟的文字系統,是漢字之源。漢代《說文解字》9353字,清代《康熙字典》47035字,《漢語大字典》60370字,《中華字海》85568個字。有人對簡化字頗有微詞,其實簡化字總表中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只有352個,加上因偏旁而簡化的字,共有2235個。而所有的漢字,都能在甲骨文中不同程度地找到字源。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在《漢字王國》一書的小引中說過一段讓所有中華民族后人汗顏和警醒的話,她說:“1961年至1962年我在北京大學學習漢語,后來在音樂學院學習古琴。我驚奇地發現,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語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們在小學、中學和大學機械地進行著漢語教學,都很少加以解釋。”她說的是五十年前的事了,而今天似乎更加。
這是一個沉重的提示!所以,甲骨文值得學!作為中國人,甲骨文必須學好!
并且,作為甲骨文的傳播者,我發現面對甲骨文,一個六十歲的知識分子和一個六歲的孩子幾乎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讓這套甲骨文識字卡作為開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讓小讀者們一起來探索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碼。
愛上中國字-甲骨文識字卡 目錄
愛上中國字-甲骨文識字卡 節選
愛上中國字-甲骨文識字卡 作者簡介
張振忠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著作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等。先后在魯迅美術學院、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藝術博物館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作品作為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禮,贈送美、俄、日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學者型書法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