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紀錄片創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39494
- 條形碼:9787507839494 ; 978-7-5078-3949-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紀錄片創作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選題、策劃、拍攝、剪輯等紀錄片制作的具體環節,并對紀錄片的推廣、發行和未來趨勢進行了闡述。通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在紀錄片制作中,紀錄片人應該如何選擇立場和位置,把握道德底線,以及如何看待紀錄片的空間與造型及時間與敘事的關系等。本書既可作為影視藝術及相關專業的基礎教材,也可以作為紀錄片從業人士的可操作指南。
紀錄片創作 目錄
目 錄
緒論 紀錄片的定義、特征及功能 / 001
**節 什么不是紀錄片 / 001
一、非虛構 / 虛構: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根本界限 / 003
二、新聞片與紀錄片 / 005
三、專題片與紀錄片 / 005
四、家庭自拍與紀錄片 / 006
五、風光片、科教片與紀錄片 / 007
第二節 紀錄片的定義及特征 / 007
一、真實,還是真實的幻覺 / 009
二、現實,還是現實的隱喻 / 013
三、不可預知性,永恒的誘惑 / 017
第三節 紀錄片的功能 / 020
一、見證現實生活,記錄現實斷面 / 020
二、參與政治斗爭,推動社會進步 / 022
三、文化保護和文化傳播 / 023
四、藝術表達 / 024
**章? 紀錄片的風格流派與創作模式 / 025
**節 “參與式觀察”:弗拉哈迪的紀錄電影 / 026
一 、去發現,去展示,電影作為探險的延伸 / 027
二、去生活,去拍攝,雕刻現實的“心像” / 029
三、在“參與式觀察”中搬演 / 031
第二節 “電影眼睛”:維爾托夫與“真理電影” / 036
第三節 “我以電影為講壇”:格里爾遜與“英國紀錄片運動” / 044
第四節 “墻上的蒼蠅”:“直接電影” / 049
一、“直接電影”的緣起 / 049
二、“直接電影”作為一種創作方法 / 051
三、“直接電影”的美學特征 / 055
四、“直接電影”與當代中國紀錄片 / 057
第五節 “觸發—感應”:“真實電影” / 060
第六節 建構真實的過程:后現代主義色彩的紀錄片 / 066
第七節 穿越各種流派的“飛翔者”:以伊文思為例 / 070
一、先鋒電影時期的實驗作品:《橋》和《雨》 / 071
二、攝影機參與到政治斗爭中來 / 073
三、在“真實電影”與“直接電影”之間:《愚公移山》系
列影片 / 074
四、后現代主義色彩的紀錄電影:《風的故事》 / 077
附錄 比爾·尼科爾斯對紀錄片的分類 / 081
第二章 紀錄片人的位置、立場與道德底線 / 083
**節 紀錄片人的位置和立場 / 083
一、作者與控制 / 083
二、是回避,還是介入 / 084
三、立場與觀點:呈現與并置 / 089
四、立場與距離:以紀錄片《平衡》為例 / 092
第二節 紀錄片的法律邊界與道德底線 / 094
一、隱私公眾化與法律問題 / 094
二、被攝者的權益與制作者的權益 / 096
三、在現實法則與個人道德之間 / 098
四、紀錄片:“分享”的可能性 / 103
附錄 關于《車站》:基耶斯洛夫斯基談紀錄片的獨特角色 / 105
第三章 紀錄片的時間與敘事 / 108
**節 紀錄片的時間 / 108
一、紀錄片的放映時間 / 108
二、紀錄片的三種敘事時間 / 109
三、紀錄:時間的煉金術 / 112
第二節 視點 / 115
一、視點與敘述方式 / 115
二、視點的威力:里芬斯塔爾的啟示 / 121
第三節 紀錄片的敘事 / 122
一、還原完整的信息之場 / 122
二、過程:紀錄片的敘事核心 / 124
三、敘事過程的中斷與縫合 / 125
第四章? 紀錄片的空間與造型 / 130
**節 紀錄片的空間 / 130
一、大環境與小環境 / 130
二、長鏡頭、景深鏡頭與空間統一性 / 134
三、紀錄片的畫外空間 / 136
第二節 紀錄片的空間造型 / 137
一、為內容尋找一種恰如其分的形式 / 137
二、焦距與視角 / 139
三、確立景別的依據 / 141
四、紀錄片的構圖 / 142
五、光影與戲劇性 / 145
六、色彩與情緒基調 / 146
第三節 景別、角度和構圖的表意性:以弗拉哈迪為例 / 147
第五章 選題與策劃 / 152
**節 選題來源及標準 / 152
一、尋找選題,是紀錄片創作的初步 / 152
二、尋找自己矚目的中心 / 154
三、題材的可操作性 / 160
第二節 策劃文案與拍攝大綱 / 161
一、策劃文案 / 161
二、準備拍攝大綱 / 167
附錄一 紀錄片《蹬三輪車的父親》策劃文案(有刪節) / 170
附錄二 受訪拍攝同意書 / 173
第六章 紀錄片的拍攝階段 / 174
**節 搭建你的工作班底 / 174
一、了解紀錄片制作的各個環節 / 175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拍攝方式 / 181
第二節 機位的設計和攝像機的運動 / 182
一、是否使用三腳架:選擇你的鏡語風格 / 182
二、機位的設計 / 184
三、攝像機運動:依據與原理 / 184
四、鏡頭運動的原理:攝像機的運動需要激發 / 185
第三節 采訪作為一種觸發的方式 / 187
一、旁觀還是觸媒 / 187
二、怎樣采訪 / 188
第四節 做一個紀錄片的“狙擊手” / 191
第七章 后期剪輯 / 192
**節 剪輯作為一種藝術 / 192
一、剪輯:為素材尋找一種恰如其分的形式 / 192
二、剪輯從哪里開始 / 193
三、對現實的創造性處理 / 194
四、解說與字幕 / 196
第二節 動作的連貫性 / 198
一、連貫性 / 198
二、避免跳切的幾種方式 / 198
三、節奏 / 202
四、剪輯的“催情”與“表意”作用:以紀錄片《哭泣的駱駝》
為例 / 204
第三節 聲音在紀錄片剪輯中的運用 / 210
一、紀錄片中的聲音 / 210
二、剪輯與聲畫關系 / 212
第四節 “虛擬現實”的數字技術可否用于紀錄片的后期制作 / 213
附錄 弗拉哈迪剪輯師范·唐琴談她的工作方法 / 215
第八章 主流制作與民間影像 / 223
**節 電視紀錄片的欄目化存在 / 223
一、欄目紀錄片題材類型 / 223
二、欄目紀錄片的基本制作模式 / 227
三、欄目紀錄片的現狀 / 228
第二節 數碼紀錄成為普遍趨向 / 230
一、所謂“DV 電影” / 230
二、DV 作為一種便利的拍攝工具 / 232
三、將數碼制作專業化 / 233
四、從 DV 到高清設備 / 235
第三節 民間紀錄影像 / 235
一、為什么創作 / 235
二、民間紀錄影像的制作方式 / 236
三、民間紀錄影像的審美取向 / 238
第四節 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之路 / 243
第九章 紀錄片的推廣、發行與未來趨向 / 245
**節 尋找傳播途徑,在放映中完善作品 / 245
一、電視播放 / 246
二、影院發行 / 246
三、國際影展 / 247
四、網絡媒體傳播 / 249
五、全媒體傳播 / 250
第二節 參與新的資助、合作項目 / 251
一、國家投入 / 251
二、紀錄片基金 / 251
三、參與國際合作 / 252
四、尋求代理機構的支持 / 253
第三節 面向未來的紀錄片 / 254
一、紀錄片的跨界 / 254
二、互動紀錄片 / 256
三、VR 紀錄片 / 257
2016 海上影展暨論壇“作者紀錄片”與“紀錄片作者”專場 / 261
參考文獻 / 292
后記 紀錄片人何為 / 301
紀錄片創作 節選
《紀錄片創作》: 吉祥圖案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主要有:1.寓意。借物以托意,用一種事物表示其相關的意義。如石榴表示多子,桃子表示長壽,牡丹寓意富貴等;2.諧音。借字的同音或近音以表示一定的意義。如喜上梅梢,以喜鵲之喜同音,以梅與眉近音,作喜上眉梢。如鹿與六同音,鶴與合同音表示六合同春;3.比擬。運用擬人化或擬物化的手法,以表現一定的事物;4.表號。即用簡略的標識或符號,以表現一定的意義。如鳥表示日,兔表示月等;5.文字。直接用文字表示意義。如喜、壽、福等。圖案組織形式常見有團花、開光(用花鳥或錦紋襯地,用幾何輪廓線如方圓多邊形留出裝飾位,中間飾以人物、山水)、滿地、錦紋(是用各種幾何形組織作為裝飾)等。 吉祥圖案的構思多種多樣,它綜合運用民俗、歷史、文化、宗教、哲學、傳說等方方面面,其表現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類:表現幸福的,如福如東海、天官賜福等;表現長壽的,如延年益壽、貓蝶、麻姑獻壽等;表現喜慶的,如雙喜、喜上眉梢等;表現豐足的,如年年有余、五谷豐登、燈籠錦等;表現平安的,如馬上平安、一帆風順、四季平安等;表現美好的,如鳳穿牡丹、和合二仙等;表現多子的,有榴開百子、瓜瓞綿綿等;表現升官的,有馬上封侯、連中三元等;表現富裕的,有連錢、金錠等。 ……
紀錄片創作 作者簡介
黎小鋒 紀錄片導演,博士,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2012—2013年訪學于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影視制作系。出版著作《作為一種創作方法的“直接電影”》等。作為導演、攝影的主要作品《昨日狂想曲》(76分鐘,2016年)、《遍地烏金》(125分鐘,2011年)、《我最后的秘密》(90分鐘,2008年)、《無定河》(110分鐘,2007年)、《夜行人》(90分鐘,2005年)等,曾入圍諸多海內外電影節并獲“獨立精神獎”“*佳紀錄片”等重要獎項。 賈愷 紀錄片導演,博士,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出版譯著《弗拉哈迪紀錄電影研究》等。作為聯合導演、剪輯的主要作品《昨日狂想曲》《遍地烏金》《我最后的秘密》《無定河》等,曾在諸多海內外電影節入圍、獲獎,多次播放于NHK《世界紀錄片》、SMG《經典重訪》等欄目,并被美國芝加哥、中國香港等地學術機構收藏。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