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43470
- 條形碼:9787208143470 ; 978-7-208-14347-0
- 裝幀:80g雅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 本書特色
以圭璧鐘鼎為國之重器的禮制藝術時代如何興起,又如何逐漸衰亡,演變成以宗廟、宮殿與墓葬為主體的建筑性紀念碑時代?長安,這個從土木方興時起就不斷被重塑的城市,如何彪炳不同時期統治者的榮耀?一座座零散而無言的墳塋和祠堂,如何訴說歷史長河中一個個普通家族的懿德?而這些具有明顯公共意義的禮儀美術傳統,又如何在漢代以后轉化為藝術家打造個人歷史的藝術行為?《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嘗試打破美術史研究中的門類之別,以“紀念碑”這一西方古代藝術的核心概念為線索,將裝飾藝術、圖像藝術和建筑藝術納入更大范圍內藝術的發展變化,重構中國古代美術的宏觀敘述。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 內容簡介
國際學術界極具影響力的美術史家極富爭議的學術專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的重新構建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一經問世,旋即轟動中西學界,引發了圍繞東西方治學理路的大討論,波及美術史學科以外,綿延至今。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 目錄
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 作者簡介
巫鴻(Wu Hung)著名美術史家、批評家、策展人,芝加哥大學教授。1963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學習。1972—1978年任職于故宮博物院書畫組、金石組。1978年重返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攻讀碩士學位。1980—1987年就讀于哈佛大學,獲美術史與人類學雙重博士學位。隨即在哈佛大學美術史系任教,于1994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該校斯瑪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2008年成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并獲美國美術家聯合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獎,成為首位獲得這兩項榮譽的大陸赴美學者。其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以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的多項研究,古代美術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1989)、《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1995)、《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1996)、《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2010)、《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2012)等。 譯者:李清泉 1962年生于山東蓬萊。1981年畢業于菏澤師范專科學校藝術系;1996年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美術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中山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曾在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1996年至今,任教于廣州美術學院。2001—2002年間,任美國國家美術館視覺藝術高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2002年、2005年先后在芝加哥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亞洲藝術研究中心進行訪問研究。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美術史。鄭巖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美術史與考古學。著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表情——文物所見古代中國人的風貌》《從考古學到美術史——鄭巖自選集》《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以及《山東佛教史跡——神通寺龍虎塔與小龍虎塔》(合著)、《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合著)等書。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