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戲年 本書特色
“人生的過往與流徙,*終也是一出戲。有人負責戲,有人負責現實。人生如戲,戲若人生,此去經年,往復不止。”
在《戲年》這部小說中,叫作毛果的少年再次登場,以他自身的觀影經歷去體驗別人的人生,去看這一個又一個時而啟幕時而謝幕的平凡人的故事。
每個人的故事和我們有關電影的時代記憶緊密相連。通過這些故事,你會看到一部一部曾經在我們的生命深處扮演過重要角色的那些影片。關于愛情,關于親情,關于苦痛也關于離別。那些似乎已經褪色的畫面,深植在記憶的深處,也許有一天,因為一段文字一觸即發,提醒著你的蒙昧與成長,昭示著你的得到與失去。而這也正是《戲年》這部小說,希望與你分享的,帶著時代溫度的人生風景。
戲年 內容簡介
1、 葛亮“人間煙火”系列,蕓蕓眾生的時代回響。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經歷者,同時也是諦視者。我們都在觀照他人的人生風景的過程中不斷地成長,也走向成熟。
“人間煙火”這四個字,從某種意義而言,代表了一個時代中*平樸和日常的氛圍,這些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非常樸素簡單,甚至于微小的人與事,如同涓涓細流,不斷匯聚,共同構成這個時代真正的聲響。
2、 每個作家都會為自己的成長寫一部分小說,《七聲》與《戲年》即是葛亮的成長經歷。
斯文特拉說每一個作家都必須為自己的成長寫一部小說。《七聲》與《戲年》,正是從作者自己的成長經歷出發,給予讀者的一份回饋。這是一個人的聲音,同時也是一群人的聲音,在這聲音的脈絡里你能體會到,這是我們共同的休戚與共的經歷。每個人的聲音雖然細隱,卻與大時代的跫音同奏。一則則平凡又跌宕的人生故事,交疊出流淌于坊間的動人旋律。
3、人生如戲,戲若人生。導演是時日,演員是你。
“人生如戲,戲若人生”,兩者之間充滿了一種非常微妙的辯證的關聯,將戲當成人生來演,“戲骨”所為,是對現實的*致敬。而將人生過成了戲,抽離不果,則被稱為“戲瘋子”。
每個人都在上演自己的一出戲,《戲年》這本書,它的主題也是人生,說到底就是一出戲,導演是時日,而演員是你,這期間的苦樂、哀傷、悲壯、渺小,實際上也都在提示著我們成長乃至于成熟。有的人冷靜觀照,有的人激蕩不拘,有的人全情投入,有的人漠然抽離,但每一個認真生活在這時代與生命的舞臺上的人都值得尊敬。
4、 悲天憫人的寫作風格,日常溫暖的民間書寫。
作家葛亮雖然年輕,卻有顆悲天憫人的“老靈魂”。故鄉南京的文化浸潤,讓他不知不覺更熱愛“民間”的聲響。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廳一堂,一花一木,一茶一碗,皆為傳說。他的文字,充滿良善與溫暖,帶來寧靜會心的閱讀體驗。在這快馬揚鞭的滾滾紅塵中,體會民間風情所傳達出的溫柔與幸福。
戲年 目錄
于叔叔傳/1
阿德與史蒂夫/67
老陶/109
戲年/141
附錄/221
戲年 作者簡介
葛亮
原籍南京,現居香港,在高校擔任教席。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文學作品出版于兩岸三地,著有小說《北鳶》《朱雀》《七聲》《戲年》《謎鴉》《浣熊》,文化隨筆《繪色》《小山河》等。部分作品譯為英、法、俄、日、韓等國文字。
長篇小說《朱雀》獲選“亞洲周刊華文十大小說”,2016年以新作《北鳶》再獲此榮譽,并斬獲各項大獎。包括2016年度“中國好書”
、2016年“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大獎、2016年度當代五佳長篇小說、2016年度中版十大中文好書等。作者獲頒《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度中國人物”。
曾獲首屆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臺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臺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2009、2015中國小說排行榜”
、“2015年度誠品中文選書”。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