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95897
- 條形碼:9787509795897 ; 978-7-5097-958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本書特色
雷蒙·阿隆是20世紀法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社會學家。他的一生經歷了20世紀幾乎所有的大事。在《雷蒙·阿隆回憶錄》中,阿隆一方面追述了20世紀法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細致地描繪了各種行為人的面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全部著述都收集和歸納到書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內容,他用幾頁提要加以說明。阿隆還補充了對其評論的各種反應,收入了他曾收到的贊同或反對他的信件,以及他自己寫的回顧性評論。
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內容簡介
雷蒙·阿隆是20世紀法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社會學家。他的一生經歷了20世紀幾乎所有的大事。在《雷蒙·阿隆回憶錄》中,阿隆一方面追述了20世紀法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細致地描繪了各種行為人的面貌;另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全部著述都收集和歸納到書中,每篇著作的核心內容,他用幾頁提要加以說明。阿隆還補充了對其評論的各種反應,收入了他曾收到的贊同或反對他的信件,以及他自己寫的回顧性評論。
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目錄
序言 雷蒙·阿隆和普世史的時代/0001
增訂本出版說明/0029
前言 雷蒙·阿隆和他的《回憶錄》/0030
**部 政治教育(1905~1939)
**章 父親的遺囑/0003
第二章 學習與友誼/0030
第三章 發現德國/0066
第四章 在拉丁區中心/0110
第五章 灰心喪氣或幸災樂禍……/0147
第六章 浩劫之路/0187
第二部政治愿望(1939~1955)
第七章 戰爭/0229
第八章 沒有抒情的幻想/0277
第九章 記者和活動家/0313
第十章 瓜分歐洲/0355
第十一章 20世紀的戰爭/0402
第十二章 “知識分子的鴉片”/0435
第三部 禍患之中的教師(1955~1969)
第十三章 返回古老的巴黎大學/0477
第十四章 阿爾及利亞的悲劇/0506
下 冊
第十五章 工業社會/0561
第十六章 將軍的宏偉計劃/0595
第十七章 和平與戰爭/0641
第十八章 “他沒有理解我們”或1968年5月/0667
第十九章 “自信與統治者”/0707
第四部 當官的年代(1969~1977)
第二十章 從皮埃爾·布里松到羅貝爾·埃爾桑/0753
第二十一章 后戴高樂主義/0789
第二十二章 論意識形態批判/0823
第二十三章 亨利·基辛格與美國霸權的終結/0866
第二十四章 論歷史評論/0902
第二十五章 西方的衰落/0938
第五部 死緩階段(1977~1982)
第二十六章 心肌梗死/0969
第二十七章 在《快報》周刊/0980
第二十八章 社會主義插曲/0994
第二十九章 受到考驗的人權:卡特總統和中東沖突/1015
第三十章 走向蘇聯霸權主義?/1027
第三十一章 一代人的結束/1037
結束語/1084
作者書目提要/1118
索 引/1126
增訂本譯后絮語/1141
譯后記(1992年版)/1144
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節選
《雷蒙·阿隆回憶錄(增訂本)(全2冊)》: 懷有這種心情的人要么走向共產主義,走向革命,要么奉行與德國和解的政策(反對占領魯爾區,減少賠款,到1930年代初提前撤出萊茵區),要么干脆拒絕服兵役。拒絕服兵役有幾種形式:一種是內心上反對打仗,一種是阿蘭的方式(拒絕晉升軍銜),還有一種是無政府主義。至于我,我的態度接近第二類,確切地說是阿里斯蒂德·白里安的態度,因為這樣合乎我的性格。。阿蘭的態度能打動我,但說服不了我。我寫的一些文章都透露出思想上的混亂和感情上的迷惘。但這種茫然若失的心情在我1933年2月討論和平主義的文章里便開始撥開云霧見青天。文章里有一句話說得相當動人:“政治問題不是道德問題。”到了今天,我仍然會這么說。 當然,這句話也不免過于簡單。在哲學上,政治作為問題,作為判斷和行動,自成一個特殊領域。也許,歸根結底,政治行為只有同廣義的道德聯系起來才有意義。我痛恨極權主義,那是因為極權主義能使一切邪惡的東西肆意得逞,大張兇焰,而其根苗則深埋在人的本性里面。任何政治,尤其是任何戰爭,都必須具有合乎道義的目標,或者有由道德準則規定的目標。但是,目的也罷,手段也罷,都不是考慮了道德然后得出來的,或者說,不完全根據道德而得出來的。權利平等意味著德國將重整軍備。國家之間不能有歧視,在正常情況下,這是合乎公平正義的。但是,德國不接受《凡爾賽條約》劃定的領土邊界現狀而要重振軍威,那么和平將得到鞏固還是受到損害? 1932年,愛德華·赫里歐重返外交部以后,埃瑪紐埃爾·阿拉戈:他的兄弟跟我的兄長阿德里昂很有交情:經常在官場走動,他帶我去見外交部的一個副部長,名叫約瑟夫·帕加農。我曾經對阿拉戈傾訴過,我對德國的政治動向憂心忡忡。德國全體人民都狂熱地感染上了國家主義。希特勒獲得了權力,戰云彌漫,歐洲岌岌可危。那個副部長請我談下去,我便發了一通議論,純粹是高師的派頭,或許講得有聲有色。他聽得很認真,看來我所說的還有點意思。等到我發完議論,他才回答:“根本問題在于思考。我一有工夫便愛思考,所以感謝您給了我那么些思考的題目。我們的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威望過人,人品出眾。任何建樹,此其時矣。您談德國問題,實在精辟,談到天邊升起的危機,也著實動聽,但請問如果您是總理,您怎么辦?”他的話聽起來一忽兒可笑,一忽兒相當中肯。我怎樣回答他的,已經記不清了,反正,肯定是結結巴巴,不然就是張口結舌。該對他說什么呢? 這個部長給未來的評論員上的這一課,后來才開花結果。15年后,我有一天在《戰斗報》報社向阿爾貝·奧里維埃(Albert Ollivier)提出一個問題。他剛剛寫了一篇社論批評政府。我說:“如果你處于政府的位置,你怎么辦?”他大概是這樣回答我的:“這不是我的事情。該怎么做,由政府去想。我只管批評。”我經常想抱著另一種心情,來充當這個評論員的角色,老想向政府暗示,該怎么做,或者可以怎么做。有時候,我知道我的建議在短期內是無法實施的。但它至少能對輿論起一點兒影響,這也可以使我期待的事情更容易辦一些(比方說,在阿爾及利亞戰爭時期,我就是那么做的)。 從1931年寫的文章中,還看得出我胸無成竹,在理想和現實情況分析中間搖擺不定。可是,重讀1932年寫的文章,就沒什么難堪了。那時候已經是魏瑪政權的*后一年。 ……
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相關資料
沒有雷蒙·阿隆,世界將感到更孤獨,而且更空虛。
——亨利·基辛格
《回憶錄》是阿隆留給他的學生和讀者最偉大的遺產,它教育他們如何思考歷史,如何思考政治,如何思考社會。于我而言,阿隆就是世上之鹽。
——斯坦利·霍夫曼
阿隆的《回憶錄》以極其瑰麗的方式,帶領讀者經歷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世界。他留下的這本著作提醒著我們一個至關重要的真理:作為知識分子,應該為看清事實而斗爭,縱然他們并不總是能夠如愿以償。
——《新共和》(New Republic)
雷蒙.阿隆回憶錄-(上.下) 作者簡介
雷蒙·阿隆(Raymond Aron,1905—1983),法國重要思想家,1905年3月14日出生于巴黎一個中層猶太裔家庭1924年到1928年間,阿隆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師范學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攻讀哲學學習期間,他對康德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的畢業論文《歷史哲學概論》就是以康德哲學作為研究重心。
楊祖功,男,祖籍河北涿州,1937年10月5日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已退休。1962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1962年—1965年在中國科學院亞非研究所工作。 1965-1969年在中聯部東南亞研究所工作。 1969-1971年下放中聯部五七干校。1971-1981年回中聯部歐美澳組(局)法比瑞小組(處)工作。1981年主動調動到社科院歐洲所工作。 其間,多次去法國和歐盟其他國家進行學術訪問,并于1986年9月—1988年8月到巴黎政學院進修政治學一年。1997年9月——1998年9月在佛羅倫薩歐洲大學研究院任讓 莫內客座教授一年。現為法國研究會副會長。
王甦(1982—),巴黎十大社會學博士,法國國立人口研究院研究助理,譯有《男人的歷史》(第三卷)、《國家間的和平與戰爭》(即將出版)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