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56765
- 條形碼:9787540756765 ; 978-7-5407-56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本書特色
本書是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的精華,從課堂教學觀、教學本質、教育智慧、課堂實錄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課堂教學思想、藝術,及具體操作方法,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語文素質教育觀及他在語文教學的課堂民主上的具體實踐。 ★李鎮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時,也為全國廣大班主任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作為一名優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了全國一大批優秀的班主任的成長;他親手打造了武侯實驗學校一支優秀的班主任團隊,這些優秀的班主任將李鎮西的教育思想與自己的教育實際和教育個性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用言行感染并影響著多的年輕班主任。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新教育實驗的創始人 朱永新 ★據說,在一些語文老師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聽課要聽李鎮西。” 我沒有聽過鎮西的課,是一大憾事;但是從這些教學實錄中,我仍然不難感受到鎮西在課堂上那份揮灑自如的從容,那些靈光一閃的機智和幽默。聽這樣的課,確實是一種享受。 ——語文教育家 錢夢龍 ★李鎮西的課與李鎮西的文字都有一種獨特的魅力。我似乎很難用幾個形容詞來概括,我的直感是,李鎮西的課是他自己的課,是他的心靈、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他對課文的理解、他對生活的認識與學生碰撞之后而生成的課,他的課帶著他鮮明的個性特色。 ——上海建平中學校長、華東師大特聘研究生導師、 教育專家 程紅兵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內容簡介
語文教學可否多元化?如何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什么是“民主課堂”?怎樣組織好課堂教學,寫好導學稿?如何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與靈氣?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是名教育專家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的精華。作者長期擔任語文教師,一直致力于素質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的成就。《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從課堂教學觀、教學本質、教育智慧、課堂實錄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課堂教學思想、藝術,及具體操作方法。集中體現了作者的語文素質教育觀及他在語文教學的課堂民主上的具體實踐。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為教師培訓、進修、自身素質提高的教材選。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目錄
**輯 我的課堂教學觀
沒有思想就沒有個性
我對“民主課堂”的理解
思想創新與語文教育
共享:課堂師生關系新境界
對話:平等中的引導
閱讀教學的解釋學思考
我的語文素質教育觀
第二輯 讀出教學本質
你憑什么要我“必讀”
話說“借班上課”
作文呼喚真善美
“華麗”與“樸實”
讀到“自己”,讀出“問題”
語文,請給學生以心靈的自由
變“應試語文”為“生活語文”
第三輯 分享教育智慧
公開課,不要再演戲了!
語文教學可否多元化
教育寫作:形式與內容的雙重覺醒
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與靈氣
漫談語文教學的課堂民主
教材是“例子”嗎?
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的角色定位
青年語文教師應該善于自己培養自己
第四輯 真實的課堂教學實錄
請學生吃“面”
我的導學稿
無法預約的精彩
真情濃墨寫童心
“風雨中的樹葉”:從祥子到老舍
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
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節選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1.充滿愛心 我始終認為,在民主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因此,所謂“充滿愛心的教育”就是把學生當人的教育,就是充滿人性尊重和人文關懷的教育。甚至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民主教育就是愛的教育。一個真正的教育者必定是以人為本的信奉者和實踐者。他有溫馨的愛心和晶瑩的童心。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充滿愛心的課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每一個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優生”都投以關注與尊重的目光,同時教師以自己的愛心去感染學生,讓孩子之間也彼此尊重與善待。 充滿愛心的民主教育,就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 2.尊重個性 這里的“個性”,與“共性”相對,指的是一個人在天賦、智慧、能力、興趣、氣質、行為等方面表現出來或潛在的獨特性,甚至是獨一無二性。當然,個性本身在價值上是中性的,因此“尊重”在這里不是遷就,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盡可能根據學生的個性予以因勢利導,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好的自己! 尊重個性就是尊重差異,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學內容的組織、選擇和教學方法的使用等等方面,都必須考慮學生個性的獨特性、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個性,還意味著不用升學與否這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是否成才,而是尊重不同個性學生未來的不同發展,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會在今后的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尊重個性的民主教育,特別體現于對待長期以來被傳統教育忽視或冷落的“后進生”的態度上。這就意味著教師需要對“困難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心、耐心和信心。如果我們的課堂只著眼于“尖子生”,而冷落甚至無視那些所謂“差生”,如此“教育”沒有半點民主可言! 相反,具有民主精神的教師,會對“困難學生”傾注更多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由于智力狀況、學習基礎、家庭教養、個性特征等等因素的差異,學生發展很難絕對均衡同步,往往總有部分學生暫時滯后或掉隊。具有民主情懷的教師,就應該通過教學設計,讓他們找到能夠體現自己個性尊嚴的角色,并自由舒展其澄明自然的心靈空間。在民主教育的課堂上,每一粒種子都能破土發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壯成長,每一朵鮮花都能自由開放,每一個果實都能散發芬芳! 3.追求自由 民主教育首先是充滿自由精神的教育,這種自由精神尤其應該體現于對學生心靈自由的尊重。 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教師自己就必須是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教師應擁有一種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并以此去感染學生。我們實在無法設想:一個迷信教材、迷信教參、迷信高考題的教師會培養出富有創造精神的一代新人。 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就要幫助學生破除迷信。這里所說的“迷信”主要是指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教師的迷信、對名家的迷信、對權威的迷信和對“多數人”的迷信。我們應該明確告訴學生:世界上不存在萬能的圣人;老師也好,名家也好,權威也好,都不可能句句是真理;我們所學的課文,即使是千古名篇,也不可能絕對完美無瑕;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是應該的,但這些意見只能供我們獨立思考時參考,而對某個問題的認識,對某篇文章的看法,我們只能忠實于自己的心靈,不能盲目從眾,絕不能用別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 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教師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馳騁其思想駿馬:面對教材,面對知識,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應該平等對話;在平等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開思想碰撞。教師當然應該有自己的見解,但這種見解只能是一家之言,而不能成為強加給學生強加給作品的絕對真理。 尊重學生心靈的自由,就是尊重學生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創造的自由。自由精神當然不是民主教育所獨有的內核,而且也不是民主教育的全部內容,但是沒有自由精神的民主教育,便不是真正的民主教育。 4.體現平等 民主教育要求每一位教育者重新審視師生關系。教師的職責無疑是“傳道授業解惑”,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知識的任何方面都超過了學生,教師更不應因此而以真理的壟斷者自居。尊重學生,就包括尊重學生的思考,真正優秀的教師應該是學生的引路人,也是和學生一起追求新知、探求真理的志同道合者。合作學習的態度,就是平等精神在民主教育中的體現。 與學生同志式地探求真理,就應該尊重學生發表不同看法的權利,并且提倡學生與教師開展觀點爭鳴。學生的認識也許比較膚淺,他們的看法也許比較片面甚至有錯誤之處,但在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上,和教師是平等的。教師絕對不能因為學生的“幼稚”而剝奪學生思想的權利。 平等,還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尊嚴的平等,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權利的平等,特別是學生受教育的權利的平等。學生是否能真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教師是否能真正平等地尊重每一個學生:教學活動,是讓少數“精英學生”獨領風騷呢,還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上公開課,只是讓個別“尖子生”舉手問答以顯示教學效果呢,還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以展示所有學生的真實思維狀況?畢業復習期間,是只重點抓部分升學有望的學生呢,還是面向所有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如此等等,都體現出教育者是否真正平等地尊重學生的權利。教師不但自己應該對每位同學一視同仁,而且還應該在教學中營造一種同學之間也互相尊重、真誠友好、平等相處的氛圍。讓學生在這平等的氛圍中感受平等,并學會平等。 5.重視法治 盡管“法治”是一種治理國家的方式,但其精神實質無非是依靠體現公共意志的規則(法律)來實施管理,而且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統一的規則。正是在這一精神實質上,民主教育與法治精神得以溝通——民主精神同時也就是法治精神。 讓學生依據共同制訂的規則參與教學管理,是民主教育中法治精神的突出體現。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其主體性不僅僅體現在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方面,也體現在參與教學的管理方面。既然尊重學生,而且承認教師的所有工作從根本上說都應服務于學生,那么,學生對教學更應該有建議、評價與監督的權利。教師沒有理由不尊重學生的這個權利。對真正的民主教育來說,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互相監督是理所當然的。當然,長期以來,教師對學生的建議、評價和監督已經成為理所當然,無需強調;而學生對老師的建議、評價和監督則至今沒有引起重視,因此,我們現在更看重后者。 ……
我的教學筆記-李鎮西30年課堂教學精華 作者簡介
李鎮西,四川樂山人,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語文特級教師,當代知名教育家。先后任教于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在成都武侯實驗中學任校長多年,并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做教育學術報告數百場,上浯文教學示范公開課200多堂,代表作有《愛心與教育》《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民主與教育》《做最好的老師》《給教師的36條建議》等。曾榮獲“全國優秀語文教師”“成都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等稱號.曾被提名為“全國十杰中小學中青年教師”。 李鎮西從教多年,堅持踐行科學的素質教育,獲得各界的肯定與推崇,2007年7月31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同志題詞說:“他走的鄉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確的,他和同事們通過‘提升教師、關愛孩子和影響家長’三件事。讓孩子們享受優質教育,富有創意,符合實際,抓住了素質教育的關鍵問題。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高尚的,我向他們表示敬意。”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