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外國繪畫名作欣賞-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3655168
- 條形碼:9787563655168 ; 978-7-5636-55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國繪畫名作欣賞-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 內容簡介
《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叢書,集成了世界各國古今歷史上經典的小說、散文、詩歌、音樂、繪畫、戲劇、影視等有代表性的作品。整套叢書根據文學體裁的不同,編為十個分冊。 《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外國繪畫名作欣賞》是叢書的分冊之一。本冊精心設計了藝海導航和藝術欣賞兩個欄目,以便于廣大讀者閱讀欣賞、研究品鑒。 翻開世界美術的歷史長卷,所有的人都會被那些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所創造的經典繪畫作品所折服。那超凡的構思、獨特的意境,無不令人贊嘆不已;那宏大的氣勢、逼真的刻畫,無不令人激情澎湃。《蒙娜麗莎》500多年來牽動了多少人的心神,使人們孜孜不倦地去探求它的秘密;凡·高的《星月夜》中那濃厚的色彩和騷動的線條,將人帶入壓抑而又靈動的夜晚。 通過《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外國繪畫名作欣賞》的精彩介紹,我們可以欣賞外國經典的繪畫名作,得到美的享受和藝術的熏陶。
外國繪畫名作欣賞-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 目錄
2.《漁夫》:克里特文明的生動體現
3.《猶大之吻》:新世紀繪畫的里程碑
4.《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歐洲風俗畫的*早先例
5.《春》:現實主義和人文主義結合的范本
6.《圣安東尼的誘惑》:舉世混濁而我獨清
7.《*后的晚餐》:十二門徒的真實寫照
8.《蒙娜麗莎》:美術史上*美的微笑
9.《巖間圣母》:委身洞窟的圣母畫作
10.《*后的審判》:意大利工匠精神的典范
11.《西斯廷圣母》:圣母畫中的絕品
12.《雅典學院》:思想家們的思辨聚會
13.《農民的婚禮》:農民畫家的繪畫杰作
14.《雪中獵人》:尼德蘭農村生活的記錄
15.《吉卜賽女郎》:美目顧盼的女畫代表
16.《夜巡》:顛倒黑白的畫作傳奇
17.《帕里斯的評判》:歷史風景畫的開山之作
侶.《倒牛奶的女人》:人性光輝的真實寫照
19.《馬拉之死》:藝術史上*殘忍的杰作
20.《梅杜薩之筏》:再現航海史上的悲歌
21.《三等車廂》:市民生活的生動寫照
22.《拾穗者》:真實偉大的自然篇章
23.《畫室》:社會主義畫作的萌芽
24.《1808年5月3日夜槍殺起義者》:愛國主義歷史畫杰作
25.《舞蹈教室》:芭蕾舞蹈中的極致美感
26.《圣維克多山》:豐富和諧的交響詩
27.《日出·印象》:印象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
28.《紅磨坊的舞會》:進發生命激情的畫作
29.《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俄羅斯民族的驕傲
30.《近衛軍臨刑的早晨》:俄國歷史寫實名畫
31.《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32.《向日葵》:似火燃燒的抗爭之歌
33.《星月夜》:激情汪洋的不羈表達
34.《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新印象主義的開山之作
35.《吻》:平面裝飾藝術的頂峰
36.《吶喊》:表現主義藝術中的杰作
37.《即興31號》: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
38.《死與火》:萬花筒般的奇妙畫作
39.《格爾尼卡》:獻給毀滅的紀念碑
40.《墨西哥的歷史》:墨西哥人民的悲壯史詩
41.《我與村莊》:恬靜安逸的田園美景
42.《下樓梯的裸女:第二號》:未來主義的先驅之作
43.《斜臥的女人》:末日降臨的病態美
44.《手畫手》:繪畫與視覺的游戲
45.《記憶的永恒》:超現實主義的經典畫作
46.《哥倫布之夢》:探尋精神新大陸的畫作
47.《薰衣草之霧:**號》:抽象表現主義的經典畫作
48.《瑪麗蓮·夢露雙聯畫》:機械復制時代的悲劇畫作
49.《螺旋形的防波堤》:氣勢恢宏的大地作品
外國繪畫名作欣賞-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 節選
《讀點經典·外國文學藝術名著欣賞:外國繪畫名作欣賞》: ◇藝海導航 17世紀的荷蘭,繪畫風潮十分泛濫,但當時的繪畫主要是為市井各種階層作肖像畫,故雇主的滿意與否是一個畫家能否成功的關鍵。在這種唯雇主馬首是瞻的社會風氣中,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卻是一個另類。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歐洲17世紀*偉大的畫家之一,荷蘭現實主義繪畫巨匠。倫勃朗一生留下了600多幅油畫、300多幅蝕版畫和2000多幅素描,幾乎畫了100多幅自畫像,把荷蘭的肖像畫、歷史畫和風景畫發展到了極致,為油畫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代表作有《夜巡》《花神》《浪子回頭》《100荷幣版畫>《浴女》等。 倫勃朗生于萊頓一個磨坊主的家庭。父親讓他上大學,想使他成為法律家。由于天生好繪畫,倫勃朗只上了6個月大學就休學了。他先師從鹿特丹的一位畫家學藝,17歲時去阿姆斯特丹,進了一位崇尚意大利畫風的、很有名聲的同鄉畫家拉斯特曼的畫室。1625年開辦新畫室,進行了大量創作。他后來遇到了很多不幸的事情,生活趨于艱難,經濟拮據,負債累累。而讓他人生不幸的轉折點卻是他自己的一幅畫《夜巡》。 《夜巡》是倫勃朗*著名也是*引起爭議的一幅作品,創作于1642年。這幅畫背后的傳奇故事和這幅畫一樣引人注意,令人深思。1642年,班寧·柯克上尉和手下隊員共16個人每人出了100盾請倫勃朗畫一幅集體像。倫勃朗沒有像當時流行的那樣把16個人都擺放在宴會桌前,畫出一幅呆板的畫像,而是自己設計了一個場景,仿佛16個人接到了出巡的命令,各自不同地在做著準備。這幅畫采用強烈的明暗對比畫法,用光線塑造形體,畫面層次豐富,富有戲劇性。從任何地方來看,這都是一幅絕對的杰作。但是,隊員們不干了,大家都是出了100盾,為什么有人在畫中那么明顯,而自己卻要隱身在后面?隊員們要求畫家重新畫一幅肖像。可是出于一個畫家的藝術感,出于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創作方法,倫勃朗堅持不重新畫一幅。這件事情鬧得整個阿姆斯特丹沸沸揚揚,打這以后,就再也沒有人找倫勃朗來畫集體肖像了,只有各種債主開始上門討債。倫勃朗的生活從此陷入困頓之中。倫勃朗晚年生活困難,家產被拍賣,油畫作品買主不多,只有宗教題材的蝕刻版畫還有人訂制。其中一幅取名《100荷幣版畫》的作品,就是依其售價而定名的。一個高貴的靈魂就此沉淪,荷蘭畫派自此也開始沒落。 《夜巡》的命運同倫勃朗的命運如出一轍。此畫于1715年從連隊總部移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時,因墻面不夠高(全畫約370厘米×444厘米),又被兩個門口的距離所限,競被當事人割去了四沿不少面積,這就使得整幅畫喪失了原有的平衡。而掛這幅畫的大廳是燒泥炭明火取暖的,畫上落了厚厚一層煤灰,使得整幅畫色彩變得黯淡,以至于18世紀的時候人們認為這個原本是白天的場景是在夜晚進行的,從而給它取名“夜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過修復、清洗,才確認畫面的景況是白天,但因為這幅畫長期是以“夜巡”而聞名,故畫名一直沿用至今。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