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581180
- 條形碼:9787543581180 ; 978-7-5435-8118-0
- 裝幀:6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 本書特色
何偉俊所著的《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真是一本催我自省、催我上進的書,讓語文教育給下一代留下樂趣,帶來受用終生的語文素養。
本書收錄了他論語文教學的多篇文章。他的真知灼見,一部分是讀書獲得的,大部分是來自實踐,是在實踐中悟出來的,有很強的指導性。他在許多文章中都反復強調這樣一個觀點:語文教學要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語言。他具有一雙“一眼看穿”的慧眼,嘆服他能夠“一語道破”的本領。
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論語文教學的多篇文章, 包括“學”語文: 把讀“過”的書變成讀“到”的書 ; “教”語文: 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語言 ; “說”語文: 還文本以生命。
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 目錄
“學”語文:把讀“過”的書變成讀“到”的書
理解“教學”,才能更好地“教學”
——讀《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003
通往語文教學的密林深處
——再讀《給教師的建議》隨感015
漢語,你真的懂嗎?
——讀《漢語與中國文化》033
思想,是相互照亮的
——讀《論對話》059
讓語言獲得新生
——讀《博爾赫斯談詩論藝》072
真正的教育呼喚真正的教師
——讀《第56號教室的故事》084
語用與文本解讀
——讀《語用學與語文教學》092
敘事學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讀《敘事學》096
教育力=學習力+夢想力
——讀《教育力》100
聽文字講那過去的故事
——讀《文字的故事》103
讀書快樂和讀書的功利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105
讀經,你怎么看?
——讀《讀經二十年》109
沒有“越界”,不成閱讀
——讀《越讀者》111
詩心不老人
——讀《葉嘉瑩說詩講稿》114
閱讀,是和自己的約會
——讀《孔子的樂論》116
人與歷史
——讀《秦崩》和《楚亡》119
閱讀,就是尋找心中的“桃花源”
——讀《“天命:之謂性!”片讀〈中庸〉》121
又見遲子建
——讀《群山之巔》123
不該遺忘的學術史
——讀《發現李莊》125
參禪,就是尋找自己
——讀《禪與心理分析》127
人與書的相逢
——讀《書時光》129
成長,從獨立旅行開始
——讀《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131
感性與理性的統一
——讀《尼采與形而上學》133
林語堂眼中的孔子
——讀《孔子的智慧》135
人生,乃學習之人生
——讀《孔子的一生》《鮑鵬山說孔子》138
希臘神話的隱喻
——讀《西西弗斯的神話》140
守望鄉村教育:守望心靈,守望真誠
——讀《麥田里的守望者》142
心靈的相遇
——讀《秋華與冬雪》152
生命的學問
——讀《禪來禪去》163
一個神秘的族群
——讀《額爾古納河右岸》165
一束語言的子彈
——讀《送你一顆子彈》168
用概念框架和想象力把握思想
——讀《當代哲學問題九講》170
由蘇格拉底想到孔子
——讀《斐多》173
語言的魔力
——讀《戰爭》176
中國靠什么站起來?
——讀《中國站起來》178
追溯中華文化的起源
——讀《中國文化十一講》180
“教”語文:留下形象、留下情感、留下語言
朗讀,如何成為教學內容
——《二泉映月》課堂實錄及點評195
踏上閱讀的發現之旅
——《特殊的葬禮》課堂實錄及點評209
語文可以這樣教
——《金子》課堂實錄及點評230
緊貼地面的行走
——《螳螂捕蟬》課堂實錄與點評248
讓文本發出光來
——《一路花香》課堂實錄及點評264
讓學生成為閱讀者
——《天鵝的故事》課堂實錄及評析283
追尋文本發生的蹤跡
——《天游峰的掃路人》課堂實錄及評析306
愛國自有別樣情:發現“錢學森式”的愛國
——《錢學森》課堂實錄及點評316
從感受語言到享受閱讀
——《望月》課堂實錄338
學習是自己事
——《少年王冕》教學實錄及點評367
“說”語文:還文本以生命
語文教學給學生留下什么……………………………………………………385
——兼評于永正老師執教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385
為語文教育打開明亮的窗扉389
在詞語的池塘里游泳
——談《二泉映月》的詞語解讀及教學402
喚醒與對話
——芻議“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406
教材解讀的問題與對策408
文本解讀,必須關注人419
花香來自何方
——《一路花香》解讀423
在語言的叢林中追思428
默默奉獻的“落花生”
——《落花生》解讀434
對話·建構·生成
——白居易《琵琶行》解讀437
人類心靈永遠的“村居”
——《清平樂·村居》解讀439
與天地和心靈對話
——《江雪》解讀441
詩意中的教育理趣
——幾首古詩的教育解讀443
漫話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
——做一個有思想的讀書人450
語言:語文教學的根463
架起理論與實踐的橋梁
——我的教學研究心得473
讀書確定信仰,知識生成力量.........496
從“佳話”到“文化”
——孫雙金老師《推敲》(第二課時)評析501
懸置后的建構
——劉發建老師《魯迅是誰》評析503
心忘方入妙
——竇桂梅老師《我的爸爸叫焦尼》(**課時)評析508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竇桂梅老師《我的爸爸叫焦尼》(第二課時)賞析513
于氏教法老更成
——于永正老師《學寫對話》評析516
依“標”據“本” 學有所“長”
——吳小健老師《奇妙的國際互聯網》評析521
品嘗語言,神遇作者,對話中心心相契
——《青海高原一株柳》同課異教評析528__
展開全部
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 作者簡介
何偉俊,江蘇省興化市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和研究30余年。讀書教研、樹蕙滋蘭,是其終身志業。他不僅自己熱愛讀書,而且熱心并堅持推動地區內師生閱讀。1998年創辦興化市小學青年教師讀書班,已至第6期,參加教師235名,至今18年未間斷;2010年創辦興化市小學教師“心遠”讀書會。讀書班被譽為“興化小學教育的'黃埔軍校'”,從中走出一大批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教師。他榮獲2015年度“中國教育報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提名獎。出版《小學語文教學散論》、《互動學作文》、《在書香里成長》、《論語里住著的孔子》、《犁痕槳跡:我的語文行與思》等著作。《論語里住著的孔子》,被評為《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教師喜愛的100本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