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童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51497
- 條形碼:9787537851497 ; 978-7-5378-514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童年 本書特色
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部,描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童年時代的苦難生活,生動再現了19世紀俄國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作者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無不閃爍出對光明與真理的渴望 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外祖父變得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小孩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在這個污濁的環境里,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另外一種生活。這里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弦的曲調。小茨岡跳著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溫暖,在學校也受歧視和刁難。因此,在阿廖沙的心靈中,“愛”的情感漸漸被對一切的恨所代替。為了糊口,阿廖沙放學后同鄰居的孩子們合伙揀破爛賣,感受到了友誼。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阿廖沙母親逝世后,他埋葬了母親,不久便到“人間”去謀生。
童年 內容簡介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的三部曲自轉體小說。作家通過對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生活和命運的回顧,展現了實際之交廣闊時代背景上一代人的成長。他對自己總是謙遜的不肯多著筆墨,但我們卻毫不費力的領略到了多個阿廖沙不斷追求的形象。無論是短篇佳作還是長篇巨著,高爾基始終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質和深重災難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描繪了他們的無垠的精神世界。
童年 作者簡介
高爾基(1868―1936年)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今高爾基城)。父親是木匠。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勞動之余,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925―1936年寫的長篇史詩《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是高爾基的最后一部巨著,這部史詩是高爾基最杰出的藝術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爾基主持下召開了第一次全蘇作家代表大會,高爾基當選為蘇聯作家協會主席
著者介紹
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他是前蘇聯下諾夫哥羅德人,俄羅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他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1892年用筆名“瑪克西姆·高爾基”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高爾基早期創作的現實主義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層生活的見聞和感受,捕捉勞動群眾生活的時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喚起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譯者介紹
王健夫,男,著名翻譯家,翻譯作品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傳》《罪與罰》《契柯夫幽默作品集》等。翻譯作品文筆簡樸凝練,表達準確、直截了當。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