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221783
- 條形碼:9787303221783 ; 978-7-303-2217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 內容簡介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立足于馬克思哲學的總體性質問題,在深入分析馬克思哲學的根本性質及馬克思哲學實現的革命性變革基礎上,系統再現了國內歷史唯物主義研究的基本理論熱點,凸顯了馬克思克思的實踐概念、歷史概念和認識論問題及價值問題的當代境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 目錄
**章 哲學觀:哲學的基本特征
**節 哲學與科學:哲學不是知識學,而是問題學
第二節 哲學的民族性:哲學與民族文化的內在關聯
第三節 “價值同一性”:生活世界乃哲學的現實基礎
第四節 哲學與時代:哲學研究必須與時俱進
第二章 哲學觀不是關于哲學的“知識”。而是對待哲學的“態度”
**節 “哲學是什么”的問題是哲學觀的首要問題
第二節 哲學的評價:有用的哲學與無用的哲學
第三節 從現實的哲學出發:馬克思實現的哲學觀革命
第三章 哲學與哲學史:馬克思與黑格爾的兩種不同的理解
**節 黑格爾的形而上學本質主義的哲學史觀與哲學觀
第二節 馬克思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主義哲學觀的超越
第三節 在哲學研究中應當如何對待哲學史
第二編 從《手稿》到《形態》:馬克思思想形成時期的三篇經典文獻解讀
第四章 《手稿》:馬克思新世界觀形成前的一部重要文獻
**節 抽象的人本主義是《手稿》的理論支點
第二節 《手稿》中“異化勞動”思想的理論性質
第三節 《手稿》對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的全面肯定
第四節 學界對待《手稿》的不同態度
第五章 《提綱》: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萌芽”
**節 馬克思哲學與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
第二節 怎樣理解恩格斯對《提綱》的評價
第三節 《提綱》中的新世界觀“萌芽”
第六章 《形態》:馬克思系統論述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著作
**節 創立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準備:《神圣家族》對形而上學的批判
第二節 《形態》的理論性質:歷史觀還是新唯物主義世界觀
第三節 “現實的人”:《形態》的邏輯出發點
第四節 《形態》對人本主義形而上學的批判
第五節 《手稿》《提綱》和《形態》在歷史唯物主義形成過程中的地位
第三編 歷史的唯物主義: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哲學世界觀
第七章 西方近代哲學的危機與馬克思實現的哲學歷史轉向
**節 近代西方形而上學的危機
第二節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
第三節 現實的人:馬克思新思維邏輯的思想坐標
第四節 馬克思對西方傳統形而上學的顛倒
第八章 作為歷史觀的歷史唯物主義
**節 歷史科學與歷史觀的區別和聯系
第二節 唯物史觀的生存論基礎
第三節 唯物史觀對歷史客觀性的證明
第四節 歷史的主體選擇性與客觀必然性
第九章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世界觀的理論特質
**節 歷史觀和世界觀
第二節 馬克思新哲學世界觀的理論特質
第三節 馬克思哲學的基本問題不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
第四節 從實踐唯物主義走向歷史唯物主義
第五節 “新唯物主義”與“新唯心主義”的區別和對立
第六節 西方傳統的人本主義、人道主義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第十章 馬克思辯證法的理論特質
**節 馬克思對黑格爾辯證法的顛倒
第二節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關聯
第三節 實踐的辯證法與歷史的辯證法
第十一章 馬克思哲學是不是倫理中心主義的
**節 馬克思的倫理思想,繼承還是創新
第二節 馬克思倫理學思想的總體性質
第三節 馬克思倫理思想的理論特質
第四節 馬克思哲學是不是倫理中心主義的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 節選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 三、馬克思如何徹底顛覆了形而上學 馬克思批判形而上學經過了高低不同的兩個階段。 **階段,馬克思主要是對黑格爾的思辨的神學的形而上學的批判。黑格爾顛倒了自然和意識的關系,把自然和人都看成是自我意識的產物,把人變成了自我意識實現自身的工具。這種性質的批判主要是在《手稿》和《神圣家族》中進行的。在《手稿》中,馬克思還是站在費爾巴哈的自然人本主義的立場上批判黑格爾的。在這里,馬克思主要是反對和批判黑格爾對自然與意識關系的顛倒,反對把有血有肉的、作為感性存在的人,變成了自我意識的產物。在《手稿》中,馬克思的立足點還是人的抽象的“類本質”,以及“人的本質異化與復歸”的思想,因而在人的問題上,《手稿》仍然堅持一種關于人的“感性存在”的“形而上學”。這表明,此時馬克思還沒有超越費爾巴哈,沒有超越抽象的、作為感性存在的人本主義的形而上學。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也仍然是站在抽象的人本主義立場上批判形而上學的。這時馬克思所要批判的,也仍然是黑格爾以及青年黑格爾派的形而上學的“幻想和神學的偏見”,而沒有把法國唯物主義作為批判的對象,認為18世紀的法國的唯物主義(其中的人道主義派)是一種“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對法國唯物主義持完全肯定的態度。這說明,馬克思的《神圣家族》也沒有完全超越抽象的人本主義形而上學。 第二階段是對舊唯物主義,特別是對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形而上學的批判。這一批判是從《提綱》開始,并在《形態》中完成的。費爾巴哈理解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人,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卻是把“現實的人”作為出發點的。因此,費爾巴哈的自然主義人本學的形而上學正是通過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才得以徹底克服的,反過來說,只有費爾巴哈的自然主義的人本主義形而上學得到徹底批判,才有可能真正建立歷史的唯物主義。 馬克思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徹底顛覆了黑格爾的形而上學,使得被黑格爾的形而上學窒息了的辯證法在新的形態下得到了重生。因此,馬克思在理論態度上既表現了對黑格爾的思辨形而上學的厭惡,又表現了對黑格爾辯證法的贊揚。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的這種矛盾態度,根源于黑格爾哲學本身的雙重性質和內在矛盾:如果不徹底顛覆黑格爾的形而上學,就不可能使黑格爾的辯證法獲得新生;而要使黑格爾的辯證法獲得新生,就必須顛覆黑格爾的形而上學。這就必然使得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產生一種矛盾的理論態度:批判黑格爾的形而上學,贊揚其辯證法。馬克思在與青年黑格爾派決裂之后,在批判青年黑格爾派時說:“布魯諾·鮑威爾及其伙伴們”把黑格爾的思辨形而上學發揮到了極致,是黑格爾乃至整個近代形而上學*好的代言人。“它是年老色衰、孀居無靠的黑格爾哲學。這個哲學搽胭抹粉,把她那干癟得令人厭惡的抽象的身體打扮起來,在德國的各個角落如饑似渴地物色求婚者。”另一方面,馬克思又表現出了對黑格爾的尊敬和贊揚,并公開承認自己是黑格爾的學生。這就告訴我們,從本性來說,辯證法不可能與形而上學“和平共處”。要使黑格爾的辯證法復生,其前提就是必須顛覆形而上學!那種一方面把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歸結為某種形而上學的本體論,另一方面又要堅持馬克思哲學的辯證法的做法,只能是自欺欺人。其結果必然是像黑格爾哲學的后果一樣,用形而上學窒息了辯證法。發端于蘇聯哲學教科書的所謂“辯證唯物主義”正是要把辯證法同物質本體論結合起來的一種“形而上學”。這種形而上學同黑格爾的思辨的、唯心主義的形而上學一樣,都不可能容納辯證法的存在,*終陷入辯證法同形而上學的尖銳沖突之中,從而窒息辯證法。因此,傳統教科書講的那種建立在“物質本體論”基礎上的“辯證唯物主義”實際上仍然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那里講的“物質”,實際上是祛除了現實的“物”的個性的“絕對物”。這個絕對物是永恒不變的、超時空的一種抽象存在,而這種“辯證唯物主義”講的辯證法僅僅適用于“現實的物”,而現實的物的運動與變化只不過是“現象界”的變化,而它的本體——“物質”卻不可能是變化的。這里的“物質”即“絕對物”同黑格爾講的“絕對觀念”一樣,窒息了辯證法。這里正是形而上學窒息了辯證法。 ……
馬克思哲學的歷史轉向與西方形而上學的終結 作者簡介
劉福森,男,河北省玉田縣人。1943年8月生。1970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擔任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哲學、生態哲學與發展哲學和哲學觀的理論研究工作,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哲學研究》等雜志發表論文百余篇,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重要雜志全文轉載,出版《社會發展的哲學探索》《西方文明的危機與發展倫理學》等著作。曾擔任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