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5019451
- 條形碼:9787805019451 ; 978-7-80501-945-1
- 裝幀:128g啞粉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 本書特色
當代藝術作品已經沒有顯而易見的中心思想,傳統的藝術媒體也有負眾望。為了讓讀者以一個全新的方式解讀當今世界一些極具競爭力的藝術作品,作者奧西安·沃德提出了他的“白版法則”,即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重新審視當代藝術,傾聽自己的內心,擦掉藝術作品表現對象的某種神秘感,將它們從一切人為賦予的價值中抽離,將每一件藝術作品都視為我們*次接觸這種藝術形式。本書就是圍繞這個法則展開的。既然藝術家們越來越依靠傳統媒體和風格進行創作,那么作者又為當代藝術創作進行了一種全新的分類,例如“作為娛樂的藝術”“作為對抗的藝術”“作為事件的藝術”“作為玩笑的藝術”等,這些分類將幫助我們理解那些令人倍感晦澀的作品。另外,作者還特別設計了十幾個“聚焦閱讀”,帶領讀者深入體會那些知名的作品。
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 內容簡介
★以“白版法則”為概念基礎,開創六步程序法,打開全新的視角,教你用“當代”的目光讀懂當代藝術。
★囊括逾百件現代藝術作品與解析,其中不乏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菲奧納·班納、托馬斯·薩拉切諾等大師作品。
★翻譯水準持續在線!行文流暢,語言通俗易懂,給人舒適的閱讀體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當代藝術作品抱有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然而不幸的是,真正供他們閱讀的相關讀物卻少之又少。大多數有關藝術的討論都是嚴謹而專業的,語言晦澀難懂,沒有專業背景很難看懂。這本《觀賞之道》就是專門為熱愛當代藝術的普通大眾而著的,里面沒有高深的學問,沒有晦澀的表述,沒有任何哲學語錄,甚至沒有引用任何藝術史研究資料。它讓我們認識到:當代藝術并不是一種高深莫測、晦澀艱深的文化形式,也不是一個業內人士的俱樂部,僅僅向那些對藝術世界的游戲法則和玩家們如數家珍的人以及那些足夠富有的收藏家或老主顧開放。觀賞一件當代藝術作品其實很簡單,任何人都做得到。不用管畫廊或博物館的官方介紹,也不用管藝術評論家的權威解讀,相信你自己的感覺,用心去體會眼前的藝術品,做出自己的解讀。觀賞當代藝術并不是為了去附和任何觀點,我們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才是*重要的。個人的經歷和思想必然會對與一件藝術作品的邂逅有著濃墨重彩的影響,而這些個人因素自然會幫助你賞析一件藝術作品。說到底,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任何人都可以對藝術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讀。只要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理解一件藝術作品的內含并非難事。
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 目錄
**章 關于“再看一遍”的介紹 聚焦閱讀 克里斯蒂安·馬克雷 《時鐘》,2010年 馬丁·克里德 《作品第227號:這些燈忽明忽暗》,2000年 第二章 作為娛樂的藝術 聚焦閱讀 杰里米·戴樂 《褻瀆》,2012年 科里·阿肯吉爾 《鋼琴曲三首》,2009年 第三章 作為對抗的藝術 聚焦閱讀 圣地亞哥·西耶拉 《四個人身上160厘米長的文身線》,2000年 索菲·卡萊 《請多保重》,2007年 第四章 作為事件的藝術 聚焦閱讀 斯巴達庫絲·切特溫德 《一個由女性經營的避稅天堂》,2010年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藝術家在場》,2010年 第五章 作為信息的藝術 第六章 作為玩笑的藝術 聚焦閱讀 達明·赫斯特 《對神的愛》,2007年 埃爾姆格倫和德拉塞 《收藏家們》,2009年 第七章 作為景觀的藝術 聚焦閱讀 托馬斯·薩拉切諾 《云之城》,2012年 烏爾斯·費舍爾 《你》,2007年 第八章 作為冥想的藝術 聚焦閱讀 格哈德·里希特 《籠》,2006年 倫勃朗 《有兩個圓圈的自畫像》,1661年 擴展閱讀 致謝
觀賞之道-如何體驗當代藝術 作者簡介
奧西安·沃德是利森畫廊的藝術總監,曾擔任《Time Out London》雜志的首席藝術評論員和視覺藝術編輯,《Art Review》雜志、V&A雜志的編輯等。作為多本雜志和報紙文章的作者,他也為眾多當代藝術家們撰寫短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