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屬于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攝影人的對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45951
- 條形碼:9787106045951 ; 978-7-106-0459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屬于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攝影人的對話 本書特色
在新世紀的影像舞臺上,活躍著一批出身陜西,或者工作、創作在陜西的青年影像力量,形成了影像陜軍的“新生代”。《屬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影像人的對話》聚焦新世紀以來,年齡在45歲以下的陜軍“新生代”影像工作者,包括青年影視工作者:獨立紀錄片導演杜海濱、導演張琦、導演趙樂、編劇張珂、制片人肖月、導演王樂濤,以及圖片影像工作者:紀實攝影師王偉濤、生態攝影師張強、歷史人文攝影師張輝、觀念攝影師袁柳、觀念攝影師蘇晟、景觀攝影師湯勇。關注影像陜軍的新生代力量,研究影像陜軍新生代的創作特色、對西部影像傳統的傳承和創新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屬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影像人的對話》首次以藝術家訪談及作品研究為脈絡,整合梳理影像陜軍新生代的成長歷程、創作經歷、作品風格、影像形態、美學追求,對陜西本土的視覺文化新生代有了一次較全面的考量,并對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中流砥柱的陜西青年視覺文化創作力量做了學術和理論的關照。
屬于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攝影人的對話 內容簡介
在新世紀的影像舞臺上,活躍著一批出身陜西,或者工作、創作在陜西的青年影像力量,形成了影像陜軍的“新生代”。馬聰敏著的《屬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影像人的對話》聚焦新世紀以來,年齡在45歲以下的陜軍“新生代”影像工作者,包括青年影視工作者:獨立紀錄片導演杜海濱、導演張琦、導演趙樂、編劇張珂、制片人肖月、導演王樂濤,以及圖片影像工作者:紀實攝影師王偉濤、生態攝影師張強、歷史人文攝影師張輝、觀念攝影師袁柳、觀念攝影師蘇晟、景觀攝影師湯勇。關注影像陜軍的新生代力量,研究影像陜軍新生代的創作特色、對西部影像傳統的傳承和創新等,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書首次以藝術家訪談及作品研究為脈絡,整合梳理影像陜軍新生代的成長歷程、創作經歷、作品風格、影像形態、美學追求,對陜西本土的視覺文化新生代有了一次較全面的考量,并對已經成為或正在成為中流砥柱的陜西青年視覺文化創作力量做了學術和理論的關照。
屬于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攝影人的對話 目錄
序二
我的電影自來水筆
杜海濱:自由主宰鏡頭
張琦:邏輯強迫癥與電影故事板
趙樂(趙允沛):我個人的一種調性
張珂:“活久做”是我的方法論
王樂濤“規矩人”的文娛復興
肖月在。滿世界流浪”與電影之間
我的觀看之道
張輝:廢墟上的理想之城
蘇晟:在生活的奇遇中
工偉濤:追逐井守望她的樣子
袁柳:我是被攝影選擇的人
張強:等待*野生的中國
湯勇:生活的真味
附錄
臥在紙上的靈魂——著名編劇楊爭光訪談錄
我只是用攝影表達對那些存在的虔敬——著名攝影家李泛訪談錄
后記
屬于我的觀看-與12位青年攝影人的對話 作者簡介
馬聰敏,筆名馬未央,1979年生,陜西西安人,文學博士,青年學者,文藝評論家。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文藝美學方向。入選“陜西省百名中青年作家藝術家(陜西省百優人才)資助計劃”。現為陜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中國西部電影電視研究中心秘書長、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秘書長、陜西省電影電視劇審查委員會委員、陜西省電影家協會會員。研究領域為電影美學、影視文化研究等。出版專著多部,獲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一次,先后參與國內多部文學理論及電影史教材的撰寫工作。發表關于電影劇作、電影人物、電影改編等方面的論文多篇。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