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品牌之路-佛山知企業商標及品牌發展案例精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5627
- 條形碼:9787218115627 ; 978-7-218-11562-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品牌之路-佛山知企業商標及品牌發展案例精選 內容簡介
作為制造業之都,廣東佛山品牌享譽國內外。佛山“十三五”將打造“制造名城”作為主線,在城市升級、產業轉型的重要歷史階段,《品牌之路:佛山知名企業商標及品牌發展案例精選》對佛山的中國名商標進行梳理和掃描,以“佛山商標保護戰略、佛山中國名商標名錄、佛山中國名商標名錄、佛山中國名商標大事紀”為主要內容,探究佛山品牌的奧秘所在,探討佛山企業發展、產業變遷的脈絡所在,探求支撐推動佛山未來發展的品牌力量,為促進佛山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可資借鑒和參考的范例和路徑,并可填補目前國內在商標戰略和發展領域的空白。
品牌之路-佛山知企業商標及品牌發展案例精選 目錄
序二 有家就有佛山品牌
**章 古代佛山的品牌意識
**節 成藥業:品牌意識強、營銷手法多
第二節 制陶業:開區域品牌之先聲
第三節 鑄造和紡織業:暢銷產品多,品牌資產少
第四節 市場競爭越激烈,品牌意識越強
第二章 佛山商標戰略發展之路
**節 實施商標戰略勢在必行
第二節 佛山產品向佛山品牌轉變
第三節 政企互動,開創商標工作新格局
第四節 數讀佛山商標
第三章 佛山知名企業品牌之路
新明珠:大浪淘沙始現珠
海天:調出中國大味道
美的:原來生活可以更關的
碧桂園:世界因我更美好
鳳鋁:堅守寂寞,鳳舞九天
蒙娜麗莎:在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
格蘭仕:讓全球共享中國品牌
聯塑:“縱橫”世界塑未來
堅美:堅持追求完美
日豐:“管”用50年
好幫手:開啟理想車生活
聯邦家私:高素質生活引領者
志高:要成為世界優質產品標志
伊之密:與世界同步
羅浮宮:世界七星級家居殿堂
科達:建材裝備業的世界強者
新中源:過去到未來,堅持取“真經”
富華:有水有路的地方就有它
興發:佛山制造的“現象級”企業
樂華:寶“箭”鋒從磨礪出
宏宇:雛鷹振翅亮新啼
德聯:厚德載物,誠信贏天下
鷹牌:匠心四十載,創新前行
遠航九江:百年“老酒”歷久彌香
星期六:鞋尖上的時尚
雪萊特:光明創領未來
雅潔五金:佛山鎖王匠心獨具
大鴻制釉:賦予泥土新生命
佛山照明:用心照亮世界
健博通:全天候連線世界
盛路:“領跑”移動通信互聯領域
德眾:以德制藥濟蒼生
新怡:內里乾坤大
東方醫療:“佛山輪椅”走四方
多正:品正客自多
源田:做床具機械“領頭雁”
附錄:佛山市中國馳名商標企業一覽表
品牌之路-佛山知企業商標及品牌發展案例精選 節選
《品牌之路:佛山知名企業商標及品牌發展案例精選》: 石灣以制陶業著稱,明清時代已有“南國陶都”的美譽。石灣的制陶業是典型的民營產業,以滿足民生日用為導向,其產品如瓦缸、飯煲、粥煲、藥煲、花盆、面盆、酒埕、油埕、瓦埕等等,均和民生日用緊密相連。雖然在官府看來,這些都是“民間日用微小之物”,但石灣制陶業要開拓民間市場,所以十分重視以質量獲得消費者贊譽。據清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記載:“廣州之佛山多冶業,冶者必候其工而求之,極其尊奉,有弗得則不敢自專,專亦弗當,故佛山之冶遍天下。石灣多陶業,陶者亦必候其工而求之,其尊奉之一如冶,故石灣之陶遍二廣,旁及海外之國。”范端昂在《粵中見聞》里也說,“石灣善陶”,產品“備極工巧,通行二廣”。因為石灣陶器質量上乘,種類繁多,很好地滿足了民生日用的需要,贏得了消費者的贊譽。 明代,廣州已有民諺稱贊“石灣瓦,勝天下”,清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也記載了類似的民諺——“石灣缸瓦,勝于天下”。“瓦”即“缸瓦”,是粵語里指代“陶器”的一個詞語,“石灣缸瓦”是老百姓對石灣陶器的稱呼。這一詞匯在清初文化界人士的著作里也有收錄。后來學術界人士也采用這一說法,例如,《廣東建設》1930年第6期就有一篇《石灣缸瓦業調查報告》,撰寫于1936年的《廣東省陶瓷業改進方針》也使用這一詞語。迄今,這一民諺在佛山民間的知名度也很高,佛山陶瓷界人士也經常引用這句話來說明佛山陶瓷業的歷史悠久以及技術水平發達,只是說法略有差異,現在的通行說法是“石灣瓦,甲天下”。 在明代老百姓的話語體系里,“石灣缸瓦”是一個極普通的詞匯,但在佛山產業品牌史上,這卻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詞匯——這是佛山歷史上*早出現的區域品牌名稱,如同今天人們所熟知的“大瀝鋁材”“鹽步內衣”“平洲鞋業”“張槎針織”“西樵面料”以及“瀾石不銹鋼”等。 顯然,“石灣缸瓦”這個區域品牌并非石灣陶戶或消費者刻意塑造的,但我們也不能說這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石灣制陶業產品門類繁多,產量大,從業人員也很多——清代“石灣六七千戶,業陶者十居五六”,鼎盛時期從業人員有六萬多人。為何消費者沒有稱贊某個店鋪的某類產品,而是把制陶業作為一個整體來贊揚呢?這就不能不說到石灣制陶業發達的行會組織。 石灣制陶業在明嘉靖年間就已出現行會組織,明天啟年間已分為八個行業,清代增至二十二行。這些“行”的內部,又有大行、中行和小行之分。石灣制陶業內部的各個分行業,甚至每一個從業人員都在行會組織的管轄之下。行會的作用是“內而厘定行例,以杜內部之哄爭,外以樹立團體,以杜外界之濫入”。各行業之間的經營界限有著嚴格的規范,行業內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入行、收徒、休假、互助、執行工價列、換東家以及行會內務的管理、行會負責人的推選和會務的交接等方面都有詳細的規章制度,還定出具體處罰的細則。 石灣制陶業的行會組織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因為行規是通過平等協商的方式制訂的,之所以能平等協商,則是因為石灣制陶業的行會組織有“東家行”和“西家行”之分。前者是作坊主和商人的組織,后者是手工業工人的組織。有了“東家行”和“西家行”,勞資雙方就可以通過行會組織協調沖突、達成共識,并反映在行規上面,這些行會規約制成印版大量拓印,然后分發到各個制陶工場(寮),張貼在墻上,東、西兩家共同遵守。由于這些行規反映的是東、西兩家的共同利益,所以約束力很強。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