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互聯網+雙創劉些事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818610
- 條形碼:9787515818610 ; 978-7-5158-186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聯網+雙創劉些事兒 內容簡介
《互聯網+雙創》系列書籍全景展示了近年來專家、學者對“互聯網+”行動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解讀和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生動實踐,是深入學習和領會“互聯網+”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兩大戰略思想內涵、推動實踐的重要讀本。書中涉及了金融、交通、政務、醫療、智慧城市、教育、文體、慈善、旅游、三農等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幾乎所有領域,不僅有專家、學者的理論闡述,還有企業家甚至“草根”的實踐感悟,豐富鮮活的事例對心懷夢想的創業者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時,本套書既看到了我國在互聯網技術和產業發展上取得的突出成就,也看到了當前傳統企業對互聯網理解不夠深入、企業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人才匱乏等問題;不僅注意到了當前眾創空間蓬勃發展給初創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關注了眾創空間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起廣大讀者對這一新領域的深入思考和研究。這也是本套書的又一意義所在。 如果你是具有開拓精神的企業家、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相關部門的機關干部、眾創空間的運營者和管理層、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或創業教育教師,特別是一個致力于創業的有為青年,那么,請讓這套書成為你的案頭書吧。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乘著“互聯網+”的東風,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大潮,集眾智、匯眾力,打造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引擎。愿你能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愿這里有你的一份力,*終匯聚成強大的中國力量。
互聯網+雙創劉些事兒 目錄
從“電子一條街”到“創新大道”
發力“互聯網+”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翩翩創客弄潮來
58到家:打一場連接真實世界的戰爭
一家小店“三個門面”,新鮮!
線上線下發力滯銷變暢銷
第二章 互聯網+N
**節 互聯網+文體
移動傳播:紀錄片的新媒體機遇
網絡直播清朗方能更紅火
打開手機,圍觀考古
非遺移居互聯網
老牌文學雜志首次刊登網絡小說接受在線投稿
體育邁進e時代——“互聯網+”時代的體育觀察
互聯網+傳統文化, “屏”上共生
第二節 互聯網+教育
在線教育:這所學校沒有邊界
網絡時代,如何做老師
“互聯網+”,國學走進尋常百姓家
“互聯網+”時代,國學教育如何突圍
第三節 互聯網+旅游
“互聯網+”開啟旅游新模式
春風吹暖智慧景區
互聯網巨頭也有“軟肋”
攜“互聯網+”思維去玩生態游
走天下,先有圖
第四節 互聯網+交通
網約車PK出租車
自駕游,掌上租車也挺爽
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利
航空出行也能“拼機”
車位共享,讓停車更容易
第五節 互聯網+餐飲
90后北大畢業生的智慧餐館
互聯網餐飲“炒”出新味道小龍蝦搭上外賣順風車
第六節 互聯網+商務
便利店:深度融合謀逆襲
……
第三章 N+雙創
第四章 互聯網時代的新技術
互聯網+雙創劉些事兒 節選
《互聯網+雙創這些事兒》: 樹立樣本:海淀引領全國跨進創業新時代 過去幾年來,中關村核心區海淀區持續探索前瞻布局,以創新創業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新經濟促進首都經濟提質增效,也引領全國進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階段。 創業樣板間“中關村創業大街”便是很好的例證。成立一年來,創業大街吸引全國多地管理者前來“取經”。一家街區孵化器的員工說,*多的一天,他們接待了來自大江南北五六個參觀團的到訪,每個參觀團都認真地聽、仔細地記,生怕錯過些什么。 南北距離只有200多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績顯著。過去一年里,中關村創業大街日均孵化創業企業1.6家,每天平均有一家企業獲得融資,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元。 面對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為全國129個高新區發揮引領表率作用,中關村核心區責無旁貸。“中關村是中國創新資源*為集中的區域,發展資源稟賦良好,就要做出全國的表率。”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在今年2月舉行的“創業中國中關村引領工程”啟動儀式上說。 對此,海淀區圍繞創新創業服務展開系列機制創新。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一個看似“極客”范兒十足的鐵皮屋格外醒目,這里是海淀區為方便創客而搭建的“創業會客廳”:海淀區綜合政務服務——一站式解決注冊、辦公、投資、知產保護、專利運營、創業金融、科技媒體等系列需求。在3W咖啡館、binggo學社、車庫咖啡等創新型孵化器中,海淀區領先全國推出“一個工位就可以注冊一家公司”“一元錢注冊一間公司”等創新舉措,支撐創業。在科技金融一條街,海淀區持續通過政策引導,加速股權投資機構和資本聚集,并設立了創投引導基金,加速引領資本進入戰略新興產業。以“創投政府引導基金”為例,海淀共設立16支參股基金和1支母基金,撬動社會資本近86億元,參股基金投資項目數177個,投資金額29.26億元。以“四兩撥千斤”的政策支撐,放大了資本帶動創業的作用。 在中關村,創新企業的“出海”揚帆積極性明顯提高。海淀園通過“iBridge”架起中國創新對話全球的“橋梁”,韓國、盧森堡、以色列、哈薩克斯坦等一大批技術交易專場活動如火如荼展開,一大批中關村核心區企業借力“出海”…… 中關村核心區海淀區用實踐證明,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坐標上,中關村將繼續扛起“創新”的旗幟,以體制機制創新、服務模式創新、產業聚集創新等系列舉措引領示范。 巧借力量:海淀創新促“核心”變革 無論是“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創新轉型路,還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創新引領路,北京市海淀區持續引領的關鍵在于它探索出了一條既緊跟時代潮流,又能有效處理“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關系的新路子。 在政策與市場之間,海淀區創新機制促成了“一城三街”的聚集成型。 上世紀90年代起,創業大街所在的街區成為圖書零售批發業的聚集地。“但近幾年零售業態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成了中關村占用資源較多、產出附加值較低的業態,產業亟待轉型。”清控科創董事長秦君說,“創新創業”成了政府和市場一致認定的轉型方向。 2013年,海淀區決定打破“老業態”,對圖書城經營業態進行調整,打造創新創業孵化街區。“那么多零租商鋪,政府組織騰退,肯定是件麻煩事……”外界的擔憂也正是政府促進產業升級的難點。 面對難題,海淀區創新治理模式,政府不再赤膊上陣,轉而依靠專業機構,以市場的手做好服務。海淀置業與清控科創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北京海置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以“政府+市場”模式打造創業大街。 “我們做了回租、回購,以完成產權分散情況下街區的整體改造。”海淀置業集團黨委副書記杜瑞明說,政府加速收購部分街區產權,同時對即將到期的其他業態不再續租,專門留給創業服務單位入駐。 政府與市場的力量高效結合,讓創業街區快速成型。大街創辦以來,聯想之星、3W咖啡、binggo咖啡、車庫咖啡等一批創新孵化器進駐街區,一股創新創業的熱潮在這里迅速興起。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