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國學之花次第開:錢基博與錢氏家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4790270
- 條形碼:9787534790270 ; 978-7-5347-902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之花次第開:錢基博與錢氏家風 內容簡介
《國學之花次第開:錢基博與錢氏家風》詳細梳理了現代大教育家吳越錢基博家族的家訓、家規、家風,以及對整個錢氏家族的影響。從另外一個側面讓人了解到錢氏家族嚴謹、有序的治家、治學的家風,對今天的和諧的家庭建設以及整個社會道德的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國學之花次第開:錢基博與錢氏家風 目錄
**節 吳越武肅王錢鑼
第二節 錢謬與錢氏家訓
第三節 錢氏名人遍天下
第四節 堠山錢氏的源流
第二章 父祖的行狀
**節 廩貢生錢維楨
第二節 舉人錢福煒
第三節 副舉人錢熙元
第四節 附貢生錢福炯
第五節 錢福炯之妻孫氏
第三章 兄弟的人生
**節 長兄錢基成
第二節 胞弟錢基厚
第四章 錢基博的學習
**節 學習國學
第二節 接觸西學
第五章 教書的生涯
**節 由仕返教
第二節 國文教學(上)
第三節 國文教學(下)
第六章 錢錘書的教育
**節 家居歲月
第二節 外出求學
第三節 父子同事
第七章 后輩的婚姻
**節 “為婚姻須擇門戶”
第二節 天作之合:錢鍾書與楊絳
第三節 義貞相守:錢鍾元與許景淵
第四節 金玉良緣:錢鍾霞與石聲淮
附錄 錢氏家訓
參考文獻
國學之花次第開:錢基博與錢氏家風 節選
《國學之花次第開:錢基博與錢氏家風》: 在父親的命令下,精于珠算的錢福炯停止了讀書,開始以學徒的身份跟著師傅做起了生意。他白天跟著師傅出去經商,晚上就寄宿在師傅家,并和師傅之子居住在一起。此時,師傅之子正在學習制舉文,因為不開竅,常常受到塾師的批評,他為此也非常沮喪。一天晚上,正在寫作業的他又開始叫苦連天了,無所事事而又充滿好奇心的錢福炯湊上前去,看他在寫什么東西。看過題目后,他自言自語道:“這有何難呢?”于是就代師傅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 師傅之子將這篇文章交給了塾師。當然,塾師一眼就看出:如此酣暢淋漓、引經據典的文章絕不是自己的弟子寫的。在塾師的質詢下,他說出了真相,告訴塾師這篇文章乃家里的伙計錢福炯所為。塾師通過這篇文章知道,錢福炯是一顆“讀書種子”,將來一定能成大器,學習經商實在是可惜了。放學后,塾師拿著這篇文章來到了錢福炯師傅家中,并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告訴了他。錢福炯的師傅知道這件事后,也不想耽誤錢福炯的前程,于是就將他送回了錢家。 錢維楨知道了錢福炯的才能后,非常高興,并承認自己之前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為了夯實錢福炯學習的基礎,父親安排二兒子錢熙元為錢福炯講授制舉文。同治七年(1868),年僅二十歲的錢福炯考取秀才,并補金匱縣學生。這時,距大哥錢福煒考中舉人剛過去一年。錢福炯為錢家“丹桂五枝芳”的宏愿又補了一枝。考取了秀才,接下來自然是考舉人。但是,他好像比二哥錢熙元的命運還差。錢熙元考了多次鄉試,雖然沒有考取正榜舉人,但*后也得了一個“副舉人”的頭銜。錢福炯則始終與舉人無緣。 光緒二十年(1894)秋,在考舉人屢試不中的情況下,錢福炯再次前往南京參加甲午科江南鄉試。此時距他考取秀才已經過去了26年。鄉試歸來,他急切地將自己寫的文章草稿交給大哥閱覽。已經是長洲縣學教諭的錢福煒看罷,對這篇文章大贊不已,說四弟的文章立意高遠,與眾不同。但不一會兒,喜上眉梢的錢福煒又變得嚴肅起來。他語重心長地對弟弟說:“四弟,你的文章的確很有特點,但也很容易引起主考官的爭議,我猜你這次要么考取解元,要么只能名落孫山。”錢福炯對大哥的話將信將疑,度日如年般地等待著發榜的時間。這一天終于來了,可錢福炯的名字依然沒有出現在題名榜上。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呢?身為縣學教諭的錢福煒通過個人關系向人打聽了四弟落榜的原因。原來主試者想把錢福炯擬為解元,但是副主試者認為他寫的文章曲高和寡、聲稀味淡,竟然主張將他排除在題名榜之外。這樣,之前大哥錢福煒的話完全應驗了。 考了26年鄉試,錢福炯還是個秀才。他懷才不遇的遭遇,外人看了都感到惋惜。當時,清朝政府日益腐敗,捐資納官在官場特別盛行。在錢福炯的身邊,已經有許多落第的秀才通過捐納獲取官銜。他的親朋好友中也有好幾位。一天,幾個好友到他家做客,并力勸他也捐個貢生。但耿直的錢福炯卻和大家有不同的想法。 ……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