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福州馬鞍墻的生成與變異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01662
- 條形碼:9787112201662 ; 978-7-112-20166-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州馬鞍墻的生成與變異 內容簡介
汪曉東編著的《福州馬鞍墻的生成與變異》以福州馬鞍墻為例,來說明一種文化現象在生成與發展過程中,隨著社會的變遷所產生的變異,并分析其產生變異的成因。
在我國傳統建筑中,每一個建筑構件的生成都具有特殊的功用。馬鞍墻的主要功能是防火,縮小火災的延燒范圍,降低火患的危害程度。另外,在海盜、土匪猖獗的年代,馬鞍墻還兼具防御功能。在滿足物質功能需求的同時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功能,在馬鞍墻墻體的裝飾圖像上,集中體現了人們對生殖崇拜、宗教信仰、移民文化以及生活習性等內容的傳達。通過這些圖式來解讀這些紋飾生成的原因,并對馬鞍墻上出現的裝飾內容與形式進行追問,發現許多圖像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象征的意義不盡相同。
當社會發生變遷后,馬鞍墻主要的防火功能日漸式微,逐漸轉變成純粹的形式符號。裝飾圖像也因裝飾材料的更新、施工技術的變異以及人們對裝飾紋樣的誤解產生了新的象征含義,進而又豐富了馬鞍墻的精神功能。
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從馬鞍墻的生成與變異,可以洞察一個時代、一個區域人們的思想、信仰、趣味和觀念的形成與發展過程。
福州馬鞍墻的生成與變異 目錄
前言
**章 福州馬鞍墻生成的物質功能
**節 馬鞍墻生成的物質基礎
一、自然環境
二、構筑材料
三、建造模式
四、裝飾媒材
第二節 馬鞍墻物質功能的生成
一、防風
二、防火
三、防御
第二章 福州馬鞍墻生成的精神功能
**節 生殖祝禱:人丁興旺的期盼
一、動物象征
二、植物象征
第二節 耕讀傳家、崇文重教:移民文化的傳播
一、移民文化與封火墻
二、福州耕讀傳家與崇文重教生成的歷史流變
三、生存的解讀
四、耕讀、崇文的象征符號與馬鞍墻
第三節 忠義仁勇:英雄崇拜與俠義精神的追求
一、忠義觀念與俠義精神
二、體現忠義智勇的圖像在馬鞍墻上頻繁出現的原因
第四節 博古知今:崇尚雅趣
一、博古與博古圖
二、博古圖像在福州馬鞍墻上頻繁出現的原因
第三章 福州馬鞍墻生成的現代建構
**節 福州馬鞍墻各功能要素的發展
一、物質功能的喪失
二、功能的轉換
第二節 福州馬鞍墻當下呈現
一、再現與本體
二、傳統與創造
第四章 福州馬鞍墻的變異
**節 材料的改變
一、磚墻替代了夯土墻
二、瓷磚代替了穿瓦衫
三、涂料代替了鍋底灰
四、水泥作為灰塑的材料
五、油漆代替礦物質顏料
第二節 施工技術的變異
一、現代化機械工具的介入
二、工程圖紙的出現
三、工匠的專業性和創造性逐漸降低
第三節 裝飾圖式的變異
一、禮制象征的蛻變
二、教化方式的變異
第五章 福州馬鞍墻變異的成因
**節 促使變異的外界力量
一、人口的流動與城市化
二、農民工的回流與社會變遷
三、城鎮現代化與工業化
第二節 承受變異的傳統力量
一、精神訴求的轉變
二、人際關系的變化
第六章 結語:生成與變異
參考文獻
致謝
作者簡介
福州馬鞍墻的生成與變異 作者簡介
汪曉東,男,1973年生,安徽省宿松縣人,設計學博士,集美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13年博士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設計藝術學專業,建筑與景觀藝術設計方向。主要從事傳統建筑研究。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