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獨家-新媒體時代的獨家新聞采寫之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114771
- 條形碼:9787549114771 ; 978-7-5491-1477-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發現獨家-新媒體時代的獨家新聞采寫之道 本書特色
新媒體時代,如何讓一條新聞從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跳脫出來,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如何在新聞越來越同質化的背景下,寫出獨家、獨到、獨特的新聞?本書作者結合自己親歷的若干案例,分別從題材選擇、線索尋找、采訪發現、主題挖掘、表達創新等方面,加以剖析和說明。嚴格說來,這不是一本理論書籍,而是一本講述采訪及采訪幕后故事的書,但正是這些故事中透出的經驗和實操技巧,可引領媒體從業者邁入新聞的奧妙之門。本書案例主要源自傳統媒體,但方法在新媒體中同樣適用。
發現獨家-新媒體時代的獨家新聞采寫之道 內容簡介
作為一名資深的新聞人,黎勇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對新聞有深入的認識,他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思考,在采寫調查報道和利用微博等新媒體呼吁社會公平正義的同時,又結合新聞理論展開新聞業務研究,這本書集納了他多年來在專業上的思考:新聞的發現既是一種專業技能,也是立場、態度和價值觀的宣示,而后者可能更重要。
——陳婉瑩(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原總監)
我對黎勇的觀察力、膽識和勇氣印象深刻,深覺他敢于擔當,無愧于記者職業之榮耀。這本書通過黎勇自己的親身經歷,介紹一個個案例背后的采寫故事及當時所思所想,讀來趣味橫生,給人啟發,也讓人明白一個道理:一篇好報道的采訪和寫作過程,絕非等同于工匠搬磚、砌墻的簡單體力勞動,而是具備極高創造性價值的腦力勞動,需要記者的深入思考、研究與調查,它能給作者和讀者都帶來啟迪和樂趣。
——范東升(著名記者范長江之子、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
黎勇進入新聞界時正趕上新聞專業主義、調查性報道和法制新聞在中國大發展的世紀之交。個人的良好素養和善于學習的能力,加之生逢其時,造就了他昨天的成功實踐和今天的厚重文集。他的這本書除了告訴我們發現獨家新聞的門道,至少還有內心的成就感。他就是英國學者卡倫·桑德斯教授所形容的“從各種可能的和不可能的渠道”抓取獨家新聞的“有魄力的記者”之一。
——展江(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導)
融合傳媒時代,不管新聞報道的技術如何變遷、形態如何變革,發現事實、逼近真相都是新聞業的不變追求。黎勇《發現獨家》一書,不僅啟發新聞學子和新聞從業者快速提升新聞采寫的發現力,也能有效提升讀者的新聞表達力。因此,本書適合新聞傳播的專業人士和對媒介素養有興趣的普通受眾。
—— 張志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發現獨家-新媒體時代的獨家新聞采寫之道 目錄
*目錄
序一 “搶救”記者 / 范東升
序二 從“搶先發出”到“獨此一家” / 展江
引言 新媒體時代還有獨家新聞嗎 / 001
上編 發現的快樂
**章 開啟獨家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獲得獨家新聞的基本路徑 / 002
逆向思維:打破定式發現獨家 / 003
案例1:紅嘴鷗可能“斷子絕孫” / 008
眼見為實:驗證式思維出奇招 / 009
案例2:“110”:你太讓我們失望 / 016
案例3:臺北公務機構里撒一泡尿,好爽! / 017
質疑名人:沒有誰不可以被批評 / 021
案例4:賈平凹書畫是國畫版《廢都》? / 023
說出真相:他人沉默我獨吶喊 / 024
案例5:何陽六天賺走10多萬 / 030
第二章 堅持獨家觀察
任何強權、民意或情面都只能遵從真相 / 032
既不要盲從官意,也不要盲從民意 / 032
不是被人請來就一定要寫他好 / 040
案例6:知識產權咨詢創下零紀錄 / 042
戳穿“潛規則”制造的“偽真相” / 043
案例7:“光谷”之爭塵埃落定? / 047
第三章 搜尋獨家線索
大家都能看到的公開信息,為何只有我寫出新聞 / 049
報紙訃告中發現重要人物的異常離世 / 050
案例8:白發院士送別青年英才 / 052
公告欄上發現高齡名人的不尋常政治舉動 / 053
長篇大特寫和專業報紙里發現新線索 / 055
案例9:因欠母校600元學費 大學錄取通知被扣 / 059
案例10:一位“十佳學生”背后的生活 / 060
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淘取新聞線索之金 / 066
案例11:12歲女生路燈下教流浪女童讀書 / 069
案例12:9歲童生命垂危 后母替兒找親媽 / 071
不停追蹤,總有獨家猛料 / 073
案例13:一千元可買棺葬 / 077
案例14:黃陂紅高村棺葬尸體被“綁架” / 078
第四章 利用獨家資源
在“內幕”的邊緣,向新聞源靠近、靠近,再靠近 / 080
從一次沒發稿的采訪中獲得多個“機密”信息 / 081
案例15:“神舟二號”生命科學實驗狀態良好 / 084
案例16:武漢科學家找到治沙“魔法” / 085
事先獨家獲知卻沒能報道的兩個大新聞 / 086
市長考察過程中細聽談話發現獨家線索 / 088
“領導考察”與“長江翻船”,哪個更有新聞價值? / 090
案例17:我市江面今晨發生撞船事故 / 092
勤跑多問善聽“揀”來好新聞 / 093
案例18:蘿卜白菜種到國門外 / 095
第五章 切入獨家視角
跳出會議,尋找讀者感興趣的信息 / 096
跳出會議寫會場之外的新聞 / 097
案例19:信息專業院士遭遇“信息短缺” / 099
會場上的意外和沖突值得特別留意 / 100
案例20:馮小剛心臟病再次發作 / 103
第六章 設置獨家議題
在當前熱點和時代大背景中尋找事件的意義 / 105
把普通新聞事件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觀照 / 105
案例21:海選村官被上級停職 / 108
從枯燥的專業研究中挖掘公眾關注的議題 / 109
案例22:“神舟二號”進行做愛試驗? / 111
思路清晰主題確定才能寫獨家 / 112
案例23:一臺干燥機的啟示 / 114
用“大數據”向讀者解釋新聞背景也能成為獨家 / 116
第七章 創新獨家表達
同樣的素材,為何只有我寫得這么有趣? / 119
讀者,讀者,還是讀者! / 119
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 122
案例24:馬精武“摑”了馮小剛三耳光 / 124
故事,故事,還是故事! / 125
下編 深入的勇氣
深度報道*稀缺的是什么 / 132
案例25:文強黑色身影后的著名“亮點” / 134
案例26:紅與黑:文強40年欲望史 / 144
案例27:重慶打黑頌揚聲后的坊間爭論 / 155
案例28:26歲富士康工程師左腦被切除之后 / 163
案例29:為傷所困:被富士康“制造”的工傷工人 / 171
案例30:深圳科學家廣西蒙冤入獄三載終昭雪 / 181
案例31:空姐丹丹之死 / 190
后記 結束,抑或開始 / 197
展開全部
發現獨家-新媒體時代的獨家新聞采寫之道 作者簡介
黎勇,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先后在晚報、市委機關報、都市報從事新聞采編工作21年,歷任記者、編輯、深度部副主任、總編室副主任、駐臺灣記者、周末版主編、深度調查部主任等職,作品曾多次獲各類新聞獎。出版有《真相再報告:與18位中國知名記者對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