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王國維:教育學·舒新城:教育通論·錢亦石:現代教育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119156
- 條形碼:9787558119156 ; 978-7-5581-1915-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國維:教育學·舒新城:教育通論·錢亦石:現代教育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國文化語言學的開山之作,羅常培先生以傳統小學為功底,運用現代語言學,結合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地理學、歷史學等多種學科,全面闡述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拓展了語言研究的新疆界,開啟了中國語言學研究的新思路。
王國維:教育學·舒新城:教育通論·錢亦石:現代教育原理 目錄
**篇 緒論
**章 教育之意義
第二章 教育之目的
第三章 反對之教育主義
一、理想主義與實利主義
二、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
三、自然主義與人為主義
第四章 教育者
第五章 被教育者
第六章 教育之始終
第七章 教育學所當究之事項
第二篇 教育人類學
**章 何謂教育人類學
第二章 人之所以與動物異之理由
第三章 教育人體學
**節 此學之區分
第二節 運動裝置
第三節 營養裝置
第四節 神經裝置
第四章 教育心理學
**節 幼兒之心
第二節 感覺及知覺
第三節 表象之再現
第四節 類 化
第五節 思 考
第六節 感 情
第七節 欲望及意志
第五章 教育期之區分
第三篇 教育方法學
**章 教育方便之種類
第二章 衛 生
**節 營養裝置之衛生
第二節 運動裝置之衛生
第三節 神經裝置之衛生
第三章 訓 練
**節 訓練之意義
第二節 訓練之種類
第三節 示 例
第四節 言 語
第五節 習 慣
第六節 作 業
第七節 看 護
第八節 賞 與
第九節 課 罰
第四章 教 授
**節 教授之目的
第二節 教材之選擇
第三節 教材之統一
第四節 教 案
第五節 教 段
第六節 教 式
第七節 發問之方法
第八節 發問時必要之條件
第九節 答辯之處置法
舒新城 教育通論
序
**章 何謂教育
Ⅰ.教育底意義
Ⅱ.教育底起源
Ⅲ.教育底需要
Ⅳ.撮 要
Ⅴ.名詞釋義
Ⅵ.問 題
Ⅶ.參考書
第二章 教育與學校
Ⅰ.學校底起源
Ⅱ.學校底職能
Ⅲ.學校底組織
Ⅳ.學校與教育
Ⅴ.撮 要
Ⅵ.名詞釋義
Ⅶ.問 題
Ⅶ.參考書
第三章 教育與學制
Ⅰ.學制底起源
Ⅱ.學制底要素
Ⅱ.中國底學制
Ⅳ.撮 要
Ⅴ.名詞釋義
Ⅵ.問 題
Ⅵ.參考書
第四章 教育與學生
Ⅰ.何謂學生
Ⅱ.兒童與學生
Ⅲ.青年與學生
Ⅳ.成人與學生
Ⅴ.撮要
Ⅵ.名詞釋義
Ⅶ.問 題
Ⅷ.參考書
第五章 教育與教師
Ⅰ.教師底專業
Ⅱ.教師底資格
Ⅲ.教師底職責
Ⅳ.撮 要
Ⅴ.名詞釋義
Ⅵ.問 題
Ⅶ.參考書
第六章 教育與課程
Ⅰ.課程底起源
Ⅱ.課程底功用
Ⅲ.課程底組織
Ⅳ.課程與教育
Ⅴ.撮 要
Ⅵ.名詞釋義
Ⅶ.問 題
Ⅷ.參考書
第七章 教育與教學
Ⅰ.教學底意義
Ⅱ.教學底原則
Ⅲ.教學方式
Ⅳ.中國現行教學法
Ⅴ.撮 要
Ⅵ.名詞釋義
Ⅶ.問 題
Ⅶ.參考書
第八章 教育與訓育
Ⅰ.訓育底意義
Ⅱ.教育原則
Ⅲ.訓育方法
Ⅳ.訓育現況
Ⅴ.撮 要
Ⅵ.名詞釋義
Ⅶ.問 題
Ⅷ.參考書
第九章 教育通論
Ⅰ.教育底范圍
Ⅱ.理論的教育
Ⅲ.實際的教育
Ⅳ.撮 要
Ⅴ.名詞釋義
Ⅵ.問 題
Ⅶ.參考書
第十章 研究教育的途徑
Ⅰ.研究方法底分類
Ⅱ.理論的研究
Ⅲ.實際的研究
Ⅳ.撮 要
Ⅴ.名詞釋義
Ⅵ.問 題
Ⅶ.參考書
附 錄
甲 中文分類參考書要目
乙 英文分類參考書要目
名詞表
錢亦石 現代教育原理
總 序
例 言
**章 緒 論
**節 教育原理的變動性
第二節 教育原理與社會背景
第三節 適應新時代的教育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本質與目的
**節 教育的本質
第二節 教育的目的
第三章 教育原理的生物學基礎
**節 兒童的本性
第二節 環境的勢力
第三節 教育與發展
第四章 教育原理的社會學基礎
**節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第二節 教育與勞動結合
第三節 社會分化與教育
第五章 教育原理的哲學基礎
**節 辯證的宇宙觀
第二節 認識的過程
第三節 實踐的作用
第六章 政治教育
**節 政治與教育的關系
第二節 中國現時需要的政治教育
第七章 生產教育
**節 生產教育的論據
第二節 中國現時需要的生產教育
第八章 文化教育
**節 文化教育的意義
第二節 中國現時需要的文化教育
第九章 教育與人類前途
**節 人類前途的預測
第二節 教育在人類發展中的效能
王國維:教育學·舒新城:教育通論·錢亦石:現代教育原理 節選
第二章從語詞的語源和變遷
看過去文化的遺跡
在各國語言里有許多語詞現在通行的涵義和它們*初的語源迥不相同。如果不明了它們的過去文化背景,我們簡直推究不出彼此有什么關系來。可是,你若知道它們的歷史,那就不單可以發現很有趣的語義演變,而且對于文化進展的階段也可以反映出一個很清晰的片影來。例如,英語的pen是從拉丁語的penna來的,原義是羽毛(feather),*初只嚴格應用在原始的鵝毛筆(quill pen)。后來筆的質料雖然改變,可是這個字始終保存著,于是在古代本來含有羽毛意義的字現在卻用它來代表一種有金屬筆尖的文具。反過來說,如果分析這個現代語詞和羽毛的關系也可以教我們知道一些古代筆的制度。又如英語的wall和其他印歐系語言含有“墻”的意義的語詞,它們的基本意義往往和“柳條編的東西”(wicker work)或“枝條”(wattle)有關系。德語Wand從動詞winden變來,它的原義是“纏繞”或“編織”(to wind,to interweave)。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的“winden manigne smiceme wah”等于英語的“to weave many a fine wall”,用現在通行的意義來翻譯就是“編許多很好的墻”。墻怎么能編呢?據考古學家發掘史前遺址的結果也發現許多燒過的土塊上面現出清晰的柳條編織物的痕跡。這就是一種所謂“編砌式”(wattle and daub)的建筑。它或者用柳條編的東西做底子上面再涂上泥,或者把泥舂在兩片柳條編的東西的中間。由此可以使我們推想歐洲古代的墻也和中國現在鄉村的籬笆、四川的竹篾墻或古代的版筑一樣,并不是鐵筋洋灰的。又如英語的window直譯是“風眼”(windeye)。在許多語言里用來指“窗”的復合詞,“眼”字常常占一部分。像峨特語(Gothic)augadauro直譯是“眼門”(eyedoor)。盎格魯-撒克遜語的egyrel直譯是“眼孔”(eyehole),在梵文(Sanskrit)里我們找到gvāksa的意思是“牛眼”(oxeye),還有俄語的okno,它的語根和拉丁語的o culus有關系(直譯是“小眼”a little eye)。要想解釋這些關于“窗”的語詞,我們還得回想到古代的建筑制度。我們在上文已經說過*古的房子或者用柳條編的東西造成,或者用木頭造成。在這兩樣建筑制度之下是不容許有一個四方形大窗的。現在昆明近郊的倮倮叫窗做[]也是窗眼的意思。又如英語的fee是古英語feoh的變化例,它的意義是“牲口,家畜,產業,錢”(livestock,cattle,property,money)。在日耳曼系語言的同源詞(cognates)里,只有峨特語的faihu[′fehu]含有“產業”的意義;所有其他的語言,像德語的Vieh[fi]或瑞典語的f[fe],只有類乎“家畜(若干頭)”“牲口(若干頭)”的意義。在別的印歐系語言的同源詞也和上面所說的情形一樣,像梵文的[′pau]或拉丁語pecu。可是拉丁語還有演化詞pecūnia“錢”(money)和pecūlium“儲蓄”(savings)或“產業”(property)。這些例子可以使我們確信古時候拿牲口當做一種交易的媒介物。照這同樣的方法,就是像德語Lade,Laden,einladen那一堆意義復雜的詞,我們根據歷史也可以把它們中間的關系弄清楚。Laden的意義是“裝載”(to load),由它和盎格魯—撒克遜語hladan和斯拉夫語(Slavic)klada“放,安置”(to lay,to put)的語音近似,我們很足以解釋它。名詞Lade的意義是抽屜(drawer),好像也和古北歐(Old Norse)語hlaa“倉房”(英語lath)很相近。這兩個語詞都含有動詞的基本意義,所指的都是一個貯藏所。可是Laden的意義是“鋪子”和“護窗板”(shop and windowshutter—Fensterladen),如果不研究這個語詞所指的東西的歷史,那就不能解釋了。Lade本來有“板條”的意義(參照英語lath),在玻璃還沒輸入以前通常是用木條做護窗板的。并且沿街叫賣的小販用兩個木架支起一塊木板在市場里把貨物陳列在它上頭,他們也叫它做Lade,這就是*原始的鋪子,這個語詞的現代意義就是從這些起源發展出來的。我們再研究一下文化的歷史,也就可以把einladen(to invite)“邀請”和Vorladung(a summons)“傳票”兩個語詞的意義弄清楚了。梅鄰閣(Meringer)為打算解釋這個語詞曾經注意到一種流播很廣的風俗,就是法庭遞送一個木板去傳人到案。在波希米亞(Bohemia)的有些部分像這樣的“Gebotbrett”還仍舊沿家遞送。它是一塊帶柄的木板,布告就粘在或釘在它上頭。所以Laden是從名詞lap(to board a person)演變出來的一個動詞,它的用法恰好像英美的“blackball”和希臘的“to ostracize”一樣。從einladen,Vorladung的用法指遞送木板傳人出席法庭,于是現代普遍當作“邀請”的意義才演變出來了。
此外,還有大家天天離不開的兩個字,恐怕也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的語源,那就是dollar和money。Dollar*后是從德語Taler借來的,它是Joachimstaler的縮寫,原來是從Joachimstal(“Joachim′s Dale”)演變出來的。Joachim′s Dale在波希米亞(Bohemia),當16世紀的時候曾經在這個山谷鑄造過銀幣,因此現在就拿dollar當作銀幣的名稱。至于money的語源又是怎么來的呢?當初羅馬的造幣廠設在JūnōMonēta的廟里,monēta的本義只是“警戒者”(warner),和錢幣渺不相關。因為在Jūnō Monēta有造幣廠,所以羅馬人就用Moncēta這個字代表“造幣廠”(mint)和“錢幣”(coin,money)兩個意思。英語的mint是原始英語直接從這個拉丁語詞借來的;英語的money是中古時間接從古法語借過來的
王國維:教育學·舒新城:教育通論·錢亦石:現代教育原理 作者簡介
王國維,中國近現代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代表作《人間詞話》、《曲錄》等。舒新城(1893—1960)學者、出版家。錢亦石(1889—1938),被董必武稱為“紅色教育家”。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