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的境界∶譯意·譯味·譯境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8575
- 條形碼:9787100128575 ; 978-7-100-12857-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翻譯的境界∶譯意·譯味·譯境 本書特色
本書從金岳霖研究現狀入手,發現了金岳霖問題,分析了問題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出路與辦法。作者依據結構主義、新批評、現象學等相關理論,把文學作品劃分為意義、意味、意境三個層次,界定了各自的內涵及構成要素。在譯意和譯味的基礎上,增加了譯境,探討了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形成了文學翻譯的三種境界,分別對應文學作品的三個層次,并根據可譯性、文學性、層級性對三種翻譯境界進行合理定位。作者研究了三種翻譯境界在語言功能、思維模式、意義層次上的不同特點與具體表現,論述了文學翻譯的層級超越機制,建構了翻譯境界的理論體系,*后得出三境歸一的結論。
文學翻譯的境界∶譯意·譯味·譯境 內容簡介
本書從金岳霖問題入手,把中國傳統譯論中零散、孤立的范疇語境化、結構化、系統化,在譯意和譯味的基礎上增加了譯境,對應文學作品的意義、意味與意境三個層次,形成了文學翻譯的三種境界,建構了譯意、譯味、譯境之間的理論體系。這為發展中國傳統譯論提供了一種可供借鑒的研究思路,并對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文學翻譯的境界∶譯意·譯味·譯境 目錄
序一序二緒論**章 從金岳霖談起 **節 金岳霖的研究現狀 一、研究文獻回顧 二、研究成果評價 三、尚未解決的問題 第二節 金岳霖問題 一、譯意與譯味的二元對立 二、文學的不可譯性 三、相關范疇的關系 第三節 文學翻譯關鍵范疇的現狀 一、意的復雜性 二、味的模糊性 三、境的玄妙性 四、韻的歸屬性 第四節 金岳霖問題的原因 一、知識論的立場 二、知識論的方法 三、“可說的”與“不可說的”劃界 四、孤立的譯字譯句論第二章 金岳霖問題的出路 **節 從知識論轉向境界論 一、境界論界說 二、境界論的立場 三、境界論的方法 四、境界的三重屬性 第二節 意味與意境的生成和語境的建構 一、翻譯語境 二、譯者造境 三、讀者填境 第三節 意味與意境的言傳問題 一、審美共通感 二、立象以盡意 三、道可道,非常道第三章 文學作品的三個層次與構成要素 **節 界定范疇的理論依據 一、結構主義的結構理論 二、現象學的作品層次理論 三、新批評的文學性理論 四、文學作品的三個層次 第二節 意義層的構成要素 一、思議內容 二、語篇信息 三、作品意圖 第三節 意味層的構成要素 一、聲韻節 奏 二、情感寄托 三、修辭文采 四、風格文體 第四節 意境層的構成要素 一、言外之意 二、象外之象 三、味外之旨 四、韻外之致第四章 文學翻譯三種境界的形成 **節 從二分法到三分法 一、二分法的局限 二、三分法的優勢 三、三種境界的關系 第二節 譯意與譯味的關系 一、譯意與譯味的區別 二、譯意與譯昧的聯系 三、從譯意到譯味的超越 第三節 從譯味發展到譯境 一、為何提出譯境 二、譯味與譯境的區別 三、譯味與譯境的聯系第五章 文學翻譯三種境界的合理定位 **節 譯意是基礎 一、傳達語義內容 二、尊重作品意圖 三、譯意的局限性 第二節 譯味是關鍵 一、音樂效果 二、情真意切 三、文采優美 四、風格相似 第三節 譯境是理想 一、言內與言外 二、象內與象外 三、味內與味外 四、韻內與韻外第六章 文學翻譯境界的語言功能及其特點 **節 文學翻譯的語言功能概說 一、譯意的語言 二、譯味的語言 三、譯境的語言 第二節 譯意語言的三化 一、抽象化 二、語法化 三、解釋化 第三節 譯味語言的三美 一、音樂美 二、形象美 三、情感美 第四節 譯境語言的三性 一、隱喻性 二、象征性 三、互文性第七章 文學翻譯境界的思維模式及其特點 **節 翻譯思維模式劃分的依據 一、概念思維概說 二、意象思維界說 三、原象思維描述 第二節 概念思維的特點 一、抽象性 二、邏輯性 三、分析性 第三節 意象思維的特點 一、形象性 二、直覺性 三、移情性 第四節 原象思維的特點 一、想象性 二、整體性 三、妙悟性第八章 文學翻譯境界的意義層次及其特點 **節 文學翻譯的意義劃分概說 一、譯意的意義 二、譯味的意義 三、譯境的意義 第二節 譯意的意義層次轉換 一、概念意義 二、語篇信息 三、作品意圖 第三節 譯味的意義層次轉換 一、情感意義 二、修辭意義 三、風格意義 第四節 譯境的意義層次轉換 一、言外之意 二、象外之意 三、形上意義第九章 翻譯境界的層級超越 **節 語言層面的超越 一、《江雪》的原文與譯文 二、從譯意語言到譯味語言超越 三、從譯味語言到譯境語言超越 第二節 思維層面的超越 一、《天凈沙秋思》的原文解析 二、從概念思維到意象思維 三、從意象思維到原象思維 第三節 意義層面的超越 一、《錦瑟》的原文與譯文 二、從概念意義到情感意義 三、從象征意義到形上意義第十章 翻譯境界的理論體系 **節 范疇體系 一、元范疇 二、次級范疇 三、三級范疇 第二節 文學性體系 一、文學性的構成要素 二、文學性程度 三、文學性評價標準 第三節 符號體系 一、語象符號 二、意象符號 三、境象符號 第四節 超越機制 一、語言層面 二、意義層面 三、思維層面結語參考文獻英文部分中文部分雙語對照部分后記
展開全部
文學翻譯的境界∶譯意·譯味·譯境 作者簡介
陳大亮(1969- ),天津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后),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主任,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理事,天津市外文學會常務理事,《中譯外研究》常務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翻譯理論、翻譯批評、翻譯詩學、翻譯哲學、中央文獻翻譯理論與實踐。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學術譯作6篇,出版譯著6部、編著3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獲得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