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葉同仁藥膳本草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1879
- 條形碼:9787513231879 ; 978-7-5132-318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葉同仁藥膳本草經 內容簡介
葉同仁為百年老字號藥店,其傳統工藝制作除了龜板膠、同仁膠(阿膠)、鹿角膠、虎骨膠,以及丸、散、膏、丹、露、酒等外,還有藥食類產品,其中“小兒滋補消食八珍糕”,很受百姓推崇。《葉同仁藥膳本草經》是作者周超凡和王崇煥在總結葉同仁經過百年的濃縮與沉淀,形成的獨特的藥膳文化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藥食研究成果、當今氣候特點、飲食特點等,整理、歸納、提煉而成。
葉同仁藥膳本草經 目錄
1.百草之王——人參
2.補氣固表——黃芪
3.補氣健脾——白術
4.滋腎益精——山藥
5.藥中“國老”——甘草
6.大自然恩賜——蜂蜜
7.名貴強壯藥——鹿茸
8.溫腎壯陽——淫羊藿
9.補腎壯陽妙藥——巴戟天
10.補腎強筋——杜仲
11.“沙漠人參”——肉蓯蓉
12.補腎固精——菟絲子
13.補腎攝涎妙藥——益智仁
14.益腎補肺上品——蛤蚧
15.養血圣品——當歸
16.滋陰養血——熟地黃
17.補血止痛上品——白芍
18.滋陰補血——阿膠
19.美容烏發——何首烏
20.養陰化痰——南沙參
21.清補佳藥——太子參
22.異域中藥——西洋參
23.滋陰生津良藥——北沙參
24.養陰潤肺——百合
25.沿階香草——麥冬
26.中華仙草——石斛
27.脾胃陰虛珍品——玉竹
28.上品藥食——黃精
29.延年明目果——枸杞子
30.滋補肝腎——女貞子
31.養血生津佳果——桑椹
32.肺腎陰虛要藥——天冬
33.健脾補氣——黨參
34.壯陽祛痹神藥——仙茅
35.補腎益肺——冬蟲夏草
36.延年神草——靈芝
37.通血活絡——丹參
38.亦補亦澀——芡實
39.木本人參——刺五加
40.扶正固本——紅景天
41.清熱解毒——升麻
42.固精縮尿——覆盆子
43.血肉有情之藥——紫河車
44.益氣養血——大棗
45.藥食妙品——蓮子
46.中藥“活化石”——白果
47.金瘡圣藥——三七
48.補血養肝——龍眼肉
49.補腎健腦——核桃仁
50.“南方人參”——絞股藍
51.補腎益精佳品——沙苑子
52.補肺止血——白及
53.溫補腎陽——鎖陽
54.溫補腎陽——補骨脂
55.清熱瀉火——龜甲
56.滋補肝陰——鱉甲
57.消食上品——山楂
第二章 解表類
1.芳香通竅——白芷
2.散寒通竅——辛夷
3.和解表里——柴胡
4.疏風利咽——薄荷
5.解表退熱——葛根
第三章 清熱類
1.下水益氣——知母
2.清熱生津——蘆根
3.養陰潤肺——竹葉
4.明目益壽——決明子
5.苦口良藥——黃連
6.清熱解毒——金銀花
7.消癰散結——蒲公英
8.利濕散結——夏枯草
9.滋陰涼血良藥——地黃
10.滋陰降火上品——玄參
11.活血散瘀——牡丹皮
12.清肝瀉火——板藍根
13.清肝瀉火——菊花
14.清肝瀉火——馬齒莧
15.清熱瀉火——黃柏
16.清熱瀉火——黃芩
17.補血活血——赤芍
18.甜果之王——羅漢果
19.清熱解毒——浙貝母
20.清熱涼血——梔子
第四章 利尿滲濕類
1.治痰主藥——茯苓
2.利濕除痹——薏苡仁
3.清熱利水——車前子
4.利濕退黃——茵陳
5.利水滲濕——豬苓
6.清熱涼血——白茅根
7.解毒圣草——魚腥草
第五章 溫里類
1.補火散寒的樹皮——肉桂
2.燥濕溫中——草果
3.化濕行氣——豆蔻
4.奇卉仙果——佛手
第六章 活血化瘀類
1.活血止痛——川芎
2.通經散瘀——牛膝
3.活血通經——王不留行
4.補骨佳品——骨碎補
5.補血活血——益母草
6.健脾散瘀——沙棘
第七章 化痰止咳平喘類
1.祛濕降逆——法半夏
2.清肺止咳——川貝母
3.利咽祛痰——桔梗
4.圣草名藥——紫蘇子
第八章 收澀類
1.保肺滋腎——五味子
2.滋陰養腎——山萊萸
3.固腎澀精——金櫻子
第九章 祛風濕類
滋補腎陰——桑寄生
第十章 平肝息風類
1.溫補肝陽——天麻
2.固腎澀精——牡蠣
3.祛風消腫——刺五加
附錄
附一 常見食品性味功能簡表
附二 中華老字號葉同仁發展譜
附三 葉氏同仁堂紀功碑
附四 葉同仁軼聞趣事
附五 鳴鶴古鎮葉氏大宅門
附六 葉同仁“崇敬堂”
葉同仁藥膳本草經 節選
《葉同仁藥膳本草經》: 【性味歸經】甘、咸,溫。歸腎、肝經。 【功能主治】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用于腎陽不足,精血虧虛,陽痿滑精,官冷不孕,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脊冷痛,筋骨痿軟,崩漏帶下,陰疽不斂。 【應用方法】 (1)煎服:單味文火慢煎,飲汁食渣,或者將煎取汁液,加入其他藥汁中同服。一般用量為1~2克。 (2)研末:將鹿茸烘干,研末,用沸水沖服。每次1~2克,每日1次。 (3)含服:鹿茸切薄片,取2片于口中含化嚼食。 (4)泡酒:鹿茸切薄片,浸入適量優質白酒中,浸泡數月后飲酒。 (5)泡茶:鹿茸切成薄片,每次5片,用沸水沖泡,加蓋悶數分鐘,趁熱溫服,至淡而無味時嚼爛吞服,每日1次。 (6)藥膳:可單味隔水燉服,或與其他食材如牛肉、烏骨雞等燉服,還可與粳米同煮成粥服用。 【應用注意】陰虛陽亢者、血分有熱、胃火盛或肺有痰熱,以及外感熱病者均禁服。 【應用舉例】 (1)鹿茸燒豬蹄 材料:豬蹄1000克,鹿茸片2克,玉蘭片50克,蔥10克,姜10克,大料2克,料酒10克,白糖10克,精鹽5克,醬油15克,胡椒面2克,植物油15克,味精2克。 做法:豬蹄洗凈,剁成4瓣,人開水鍋中燙煮,撈出。炒鍋燒熱,入少許油,加入白糖,炒成紅色,再人豬蹄翻炒,加醬油、精鹽、料酒、蔥、姜、大料及適量水,煮2小時后去浮沫,揀去佐料,加入胡椒面、味精,撈出其骨,擺人小碗中。放入玉蘭片、鹿茸片,倒人原汁,人蒸箱蒸30分鐘即可。 功效:補氣益血,強身壯骨。對津液不足所引起的皮膚干燥有較好的功效,能增進女性皮膚的光澤度和透明感。 (2)鹿茸山藥山楂粥 材料:山藥30克,鹿茸2克,山楂絲少許,大米100克,鹽2克。 做法:山藥洗凈,切塊,大米洗凈。鹿茸洗凈入鍋,倒入一碗水,熬至半碗,去渣,裝碗待用。原鍋注水,放人大米,用大火煮至米粒綻開,放入山藥、山楂同煮,倒入熬好的鹿茸汁,放入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腎填精、補氣血、強筋骨。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引發的腎病。 (3)鹿茸枸杞子蒸蝦 材料:鹿茸2克,枸杞子10克,大蝦500克,米酒50克。 做法:將大蝦剪去須腳,在蝦背上劃開,用清水沖洗干凈;將枸杞子洗凈。將鹿茸去除絨毛,洗凈,與枸杞子一起用米酒泡20分鐘左右。將備好的大蝦放入盤中,澆入鹿茸、枸杞子和米酒,再將盤子放入沸水鍋中,隔水蒸8分鐘即成。 功效:補腎填精。 (4)鹿茸蒸蛋 材料:鹿茸0.5克,雞蛋2個,鹽、胡椒粉少許。 ……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