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史記精編注.譯.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14628
- 條形碼:9787517114628 ; 978-7-5171-146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記精編注.譯.析 內容簡介
《中華國學典藏讀本:史記精編(注·譯·評)》為中國歷史上第1部紀傳體通史,司馬遷在書中記載了上自軒轅黃帝,下自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中華國學典藏讀本:史記精編(注·譯·評)》精選了以記述人物及其歷史事件為主的《本紀》《世家》《列傳》中的重要篇章,將歷史人物故事向讀者娓娓道來。 《中華國學典藏讀本:史記精編(注·譯·評)》以第1版本為底本,注釋準確詳細,譯文曉暢易懂,并設有精彩語段點評、知識鏈接等欄目,有利于增強讀者對原文的理解,擴展知識面。
史記精編注.譯.析 目錄
周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越王勾踐世家
孔子世家
陳涉世家
孫子列傳
吳起列傳
商君列傳
張儀列傳
白起列傳
王翦列傳
孟嘗君列傳
平原君列傳
魏公子列傳
春申君列傳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田單列傳
屈原列傳
賈誼列傳
呂不韋列傳
荊卿列傳
淮陰侯列傳
張釋之馮唐列傳
李將軍列傳
衛將軍驃騎列傳
循吏列傳
張湯列傳
游俠列傳
太史公自序
史記精編注.譯.析 節選
《中華國學典藏讀本:史記精編(注·譯·評)》: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日:“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項王日:“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日:“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莊則入為壽。壽畢,日:“君王與沛公飲,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項王日:“諾。”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日:“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 ”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日:“客何為者?”張良日:“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項王日:“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日:“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日:“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天下皆叛之。懷王與諸將約日‘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陽,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閉宮室,還軍霸上,以待大王來。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項王未有以應,日:“坐。 ”樊噲從良坐。坐須臾,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 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日:“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于是遂去,乃令張良留謝。良問日:“大王來何操?”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會其怒,不敢獻。公為我獻之。”張良日:“謹諾。”當是時,項王軍在鴻門下,沛公軍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u川,從驪山下,道芷陽問行。沛公謂張良日:“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沛公已去,問到軍中,張良入謝,日:“沛公不勝柘杓,不能辭。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項王日:“沛公安在?”良日:“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脫身獨去,已至軍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日:“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沛公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注釋】【1】不自意:沒想到、沒料到。 【2】殃(iue):古代一種環形有缺口的玉,常作配飾使用。 【3】不者:不然的話、否則。 【4】若屬:你們這幫人。 【5】翼蔽:用身體作掩護、遮蔽。翼,像翅膀一樣。 【6】跽(ji):跪坐著抬起臀部挺直上身。 【7】參乘:即“驂乘”,古代戰車上在主將右側擔任護衛作用的武士。 【8】細說:指小人的讒言。 【9】大行:指做大事情。細謹:細微的禮節。 【10】辭:推辭,此處意為“回避”。小讓:微小的責備。 【11】步走:指不騎馬乘車而跟著跑。 【12】間行:從小道走、抄近路。 【13】再拜:古代一種重要禮節,有恭敬之意。 【14】督過:責備。 【譯文】第二天一早,沛公就帶著百十來個侍從騎馬來見項王,來到鴻門,向項王賠罪說:“我與將軍齊心協力地攻打秦朝,將軍在河北作戰,我在河南作戰,沒有想到過自己能先進關攻破秦朝,今天在這里見到您。可是竟然有小人挑撥您與我的關系,讓將軍這樣懷疑我。”項王說:“這是您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不然我怎么能懷疑您呢?”項羽把沛公留下一起喝酒。 項羽和項伯面朝東坐,亞父面朝南坐,亞父便是范增。沛公面朝北坐,張良面朝西陪侍著。酒宴開始后,范增向項羽使了好幾次眼色,又數次撥弄自己身上佩戴的玉塊示意項羽,但項羽總是沉默著,沒有反應。 于是范增起身出去找到項莊,對他說:“大王心腸太軟了,你進去給他們獻酒祝壽,然后請求舞劍助興,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不然你們這些人都得被人家俘虜。”項莊于是進帳,上前獻酒祝壽。祝酒之后,他對項羽說:“大王與沛公在這里飲酒,軍營中沒有什么娛樂的項目,就讓我來舞劍助興吧。”項王說:“好。”項莊拔劍起舞,項伯看出了其中的意圖也跟著拔劍起舞,經常有意用身體掩護沛公,讓項莊沒有辦法刺殺沛公。見此情景,張良走出軍帳,找到樊噲。樊噲問道:“現在事情怎樣?”張良說:“情況很危險!現在項莊正在舞劍助興,意圖一直在沛公的身上!”樊噲說:“太危險啦!讓我進去,與沛公同生死!”說完,樊噲左手按著劍柄右手舉著盾牌直往軍帳里闖。負責守衛的衛士架起雙戟,想擋住不讓他進去,樊噲側身用盾牌一撞,衛士就被撞倒在地,樊噲于是闖進了軍帳,面朝西站立著,瞪著眼睛怒視著項羽,頭發都根根豎起著,連眼角都要裂開了。項羽用手握住寶劍,挺直身子問道:“你是什么人?”張良在旁邊介紹說:“這是沛公的驂乘樊噲。”項王說道:“真是位壯士!給他一杯酒!”侍從給他遞上一大杯酒。樊噲俯身拜謝,然后起身一飲而盡。項王說:“給他一只豬腿!”侍從給樊噲遞過一只未切的豬腿肉。樊噲把盾牌扣在地上,把豬腿放在上面,拔出劍來邊切邊吃。項王不由得贊嘆:“真是一位壯士!還能再喝嗎?”樊噲說:“連死我都不懼怕,難道會推辭一杯酒嗎?當初秦王像虎狼一樣兇狠,殺人無數,只怕用刑不夠兇狠,結果逼得天下人都揭竿造反。 懷王一年前與諸將約定‘誰先擊敗秦軍攻入成陽,誰就當關中的王’。現在沛公先擊敗秦軍進入成陽,連一草一木都不敢動,將秦王宮室封好,撤到霸上駐軍,只為了等候大王您的到來。特地派遣士卒把守函谷關,就是為了防備盜賊竄入和發生意外的事情。像沛公這樣勞苦功高,不僅沒有受到應有的封賞,反而是您聽信了小人的讒言,要殺害有戰功的人。這完全是在走秦朝殘暴滅亡的老路子,我私下認為大王您是不該這樣做的!”項羽聽了無話可答,只得說:“請坐!請坐!”于是樊噲就挨著張良坐下。過了一會兒,沛公起身出帳上廁所,順便把樊噲也叫了出來。 沛公出來后,項羽讓都尉陳平出來請沛公回帳。 沛公說:“剛才出來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向項王告辭,怎么辦呢?”樊噲說:“要做大事情就不必在乎微小的細節,要行大禮就無須擔心微小的責備,如今人家就像是刀子和砧板,而我們就像是待宰的魚肉,還告辭什么?”于是沛公決定離開。沛公讓張良留下來向項王辭謝。張良問:“大王來時帶了什么禮物嗎?”沛公說:“我帶來了一雙白璧,是準備獻給項王的;一對玉斗,是準備獻給亞父的。剛才碰上他們發怒,就沒敢獻給他們。您替我獻給他們吧。”張良說:“好。”當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鴻門,沛公的部隊駐扎在霸上,之間相隔四十里。于是沛公舍棄來時的車馬、侍從,獨自騎馬走了,由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四人各持劍盾,徒步跟在后面,經驪山下的芷陽小路回去了。沛公臨走時對張良說:“順著這條小路到我們軍營,不過二十里路。估計我們差不多回到了霸上,您再進帳去。”沛公離開后,張良估計已經回到霸上軍營時便進帳對項羽說:“剛才沛公不勝酒力,喝醉了酒,不能親自向大王告別,特地讓臣下張良奉上一雙白璧,恭獻大王足下;一對玉斗,恭獻大將軍足下。”項王問道:“沛公現在在哪里?”張良說:“聽說大王您有意責罰他,所以只身一人走了,現在估計已經回到軍營了。”項羽接過白璧,放在座位上;范增接過玉斗,氣得扔在地上,拔出劍來把玉斗擊得粉碎,說:“唉!這小子不值得與他謀劃事情,將來與項王爭奪天下的,一定就是沛公了。我們這些人都會成為他的俘虜了!”沛公一回到軍營,立即誅殺了曹無傷。 ……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