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閹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8294
- 條形碼:9787108058294 ; 978-7-108-05829-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閹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修訂版] 本書特色
本書以山東安丘一座清代石坊“庵上坊”為考察對象,從追溯它的建造緣由入手,講解它的建筑式樣和裝飾題材;由欣賞它的藝術之美,既而分析它的表面與實際功能;以這座牌坊為例,揭示了清代流行起來的建筑樣式“貞節牌坊”的隱匿意義:雖然建造的名義是為紀念那些籍籍無名的婦女,但這些牌坊并沒有提供表彰對象的真實生平,其真實功用乃是作為地方富豪彰顯和增強一己勢力的載體。在富貴吉祥的裝飾圖像和莊正醒目的匾額題詞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意旨和不曾言說的故事…… 作者對這一典型題材進行過多年的深入探查,亦參考和援引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在歷史語境下清晰勾畫出石坊所衍生的各種形式的話語及其彼此間復雜的關系;在精心鋪敘的種種故事之間,巧妙地穿插著對于許多理論問題新穎的思考。其精到的述說呈現了豐富靈動的歷史文化景觀,堪稱見微知著。 作為藝術史、建筑史的個案分析,本書將歷史、建筑、雕刻、民間文學/民俗文化等諸多領域融于一爐,篇幅精短然而頗見功力;配有插圖106幀,以親自測繪和訪查拍攝為主,使其成為一本具有親切感的圖文藝術書。
閹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修訂版] 內容簡介
《庵上坊》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本史學(美術史)著作,我為它寫導讀的理由是: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比小說更好看的文化類書籍。書并不厚,紙張的手感也頗佳,順手翻來甚是適意,圖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聯書店的出品,印刷總是優良的,裝幀也能看出花了心思。書中的文字輕松活潑,可以讓人用兩三個小時就毫不費力地一氣讀完,然而讀罷掩卷,卻每每覺其回味悠長,齒頰留芳。
開卷之初,讀者可能會被書中精致的圖片和娓娓道來的優美文風吸引,讀著讀著,卻發現并不是在讀一個已經完結的故事,而是被帶入了一個打著問號的情境:
在山東安丘的庵上鎮矗立著一座牌坊,精美得遠近聞名,號稱天下無雙。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訴你,牌坊是為了一個寡婦修建的,可是當你真的去看這座牌坊,卻發現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個名字,而且還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奪天工的雕刻圖案里,找不到她的一點兒影子,仿佛這一切都和她沒有什么關系。
這是為什么?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為這個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嗎?
就這樣帶著疑問,跟著作者的視線走,我們走進了庵上,走進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斷講述的傳說。
傳說的本來內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
庵上有一個大戶人家,叫做馬家,這家的兒子是個讀書人,但是身體不好,于是家里為他說了門親事想沖沖喜,新娘是一個翰林的女兒。可是結婚那天下了一場大雨。當地人認為這不吉利,新婚的小兩口因此而不能圓房。馬家的兒子本來身體就弱,遇到這樣的事,心情郁結,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婦成了寡婦,留在馬家孝敬公婆,過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來馬家發了大財,不知是出于對貞婦的尊敬還是為了炫耀財富,他們向官方上報了貞婦的孝行,還請來了一份圣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給那個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節孝牌坊。為了把牌坊修得盡可能地體面端莊,馬家請來了遠近聞名的*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費了數年的心血。可就在這項龐大的工程完工后,馬家卻漸漸衰落。
故事本身已經很有嚼頭。深深為這座“天下無二坊”的牌坊自豪的當地人,不斷地給外面來的人講述這個牌坊的故事,這一講就講了一百多年。可是,講的人總會想著吸引聽者的注意,不免再加進許多自己的發揮。漸漸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許許多多浪漫的或離奇的,驚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細節。
真要深究,講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實很復雜、很微妙——有時是帶著對自己家鄉擁有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時又摻進了對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贊嘆和想像,有時懷里揣著對地主富豪的羨慕和嫉妒,有時卻又會心存著對美麗寡婦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講來講去,故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情節越來越曲折。*后,這個越講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寫進了地方史,變成了白紙黑字! 《庵上坊》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本史學(美術史)著作,我為它寫導讀的理由是: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比小說更好看的文化類書籍。書并不厚,紙張的手感也頗佳,順手翻來甚是適意,圖片的效果也漂亮——三聯書店的出品,印刷總是優良的,裝幀也能看出花了心思。書中的文字輕松活潑,可以讓人用兩三個小時就毫不費力地一氣讀完,然而讀罷掩卷,卻每每覺其回味悠長,齒頰留芳。
開卷之初,讀者可能會被書中精致的圖片和娓娓道來的優美文風吸引,讀著讀著,卻發現并不是在讀一個已經完結的故事,而是被帶入了一個打著問號的情境:
在山東安丘的庵上鎮矗立著一座牌坊,精美得遠近聞名,號稱天下無雙。庵上任何人都可以告訴你,牌坊是為了一個寡婦修建的,可是當你真的去看這座牌坊,卻發現她在牌坊上只留下了一個名字,而且還是放在她丈夫名字的后面。那些巧奪天工的雕刻圖案里,找不到她的一點兒影子,仿佛這一切都和她沒有什么關系。
這是為什么?這座精美的牌坊真的是為這個苦命的女子而建的嗎?
就這樣帶著疑問,跟著作者的視線走,我們走進了庵上,走進庵上人世世代代不斷講述的傳說。
傳說的本來內容是完全的真人真事:
庵上有一個大戶人家,叫做馬家,這家的兒子是個讀書人,但是身體不好,于是家里為他說了門親事想沖沖喜,新娘是一個翰林的女兒。可是結婚那天下了一場大雨。當地人認為這不吉利,新婚的小兩口因此而不能圓房。馬家的兒子本來身體就弱,遇到這樣的事,心情郁結,不久便病死了。新媳婦成了寡婦,留在馬家孝敬公婆,過了些年,她也去世了。后來馬家發了大財,不知是出于對貞婦的尊敬還是為了炫耀財富,他們向官方上報了貞婦的孝行,還請來了一份圣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給那個苦命的女子造了一座節孝牌坊。為了把牌坊修得盡可能地體面端莊,馬家請來了遠近聞名的*秀的石匠李氏兄弟,花費了數年的心血。可就在這項龐大的工程完工后,馬家卻漸漸衰落。
故事本身已經很有嚼頭。深深為這座“天下無二坊”的牌坊自豪的當地人,不斷地給外面來的人講述這個牌坊的故事,這一講就講了一百多年。可是,講的人總會想著吸引聽者的注意,不免再加進許多自己的發揮。漸漸地,故事就走了形,增加了許許多多浪漫的或離奇的,驚悚的或凄美的,合情合理的或匪夷所思的細節。
真要深究,講故事背后的心理其實很復雜、很微妙——有時是帶著對自己家鄉擁有這件精美建筑物的自豪,有時又摻進了對建牌坊的能工巧匠的贊嘆和想像,有時懷里揣著對地主富豪的羨慕和嫉妒,有時卻又會心存著對美麗寡婦的同情甚至意淫。于是,講來講去,故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情節越來越曲折。*后,這個越講越神奇的故事,竟然就被寫進了地方史,變成了白紙黑字!
這或許應該算是一種集體創造的“小說”吧。且看這“小說”的情節是多么跌宕起伏!多么引人入勝!讀者能在里面找到愛情和親情,也能找到謀殺和復仇,更裹攜著家族的榮譽和興衰史,貫穿著一條悲劇的主線。“小說”里的名字都屬于真實存在過的人,看起來就更像是真有那些事似的。俗話說,謊言重復一千遍也能成為真理。故事講多了,人們都相信了,以為那就是歷史。
可這還不算完。新中國一建立,革命的作家又來了,他們又對這個故事作了新的發揮。新編的故事和原來大相徑庭,看看人家改完的故事,你才知道:什么是所謂的“創作”,什么是所謂的“藝術加工”,以及“革命浪漫主義”。這種修改帶著一個特殊的時代特有的烙印,它本身就非常發人深思。
就這樣,一路走過去,看過去,跟著這樣那樣的人、這樣那樣的事,足足轉了一圈。視線卻又被引回到了這座牌坊上。
看哪!石頭刻得真細致!圖案雕得真漂亮!
這美輪美奐的視覺效果倒不由得讓人心里一驚:
或許,本來就什么都沒有,這里立著的,只不過是石頭罷了。
那些天花亂墜的情節與臆測,到底哪些是真?哪些是假?讓人一時有些轉不過彎來。
可是,不管是真還是假,那些林林總總的口頭傳說和白紙黑字不都是從這座牌坊中、從這些巧奪天工的雕刻中生發出來的嗎?它們不正和這座牌坊一起活生生地存在著,矗立著嗎?把它們合在一起不就是一部生動的歷史嗎?
這,卻不是一部牌坊的歷史,而是一部人心的歷史。
閹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修訂版] 目錄
閹上坊-口述.文字和圖像-[修訂版] 作者簡介
鄭 巖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美術史與考古學。著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表情——文物所見古代中國人的風貌》《從考古學到美術史——鄭巖自選集》《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以及《山東佛教史跡——神通寺龍虎塔與小龍虎塔》(合著)、《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合著)等書。
汪悅進 (Eugene Wang)
鄭 巖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漢唐美術史與考古學。著有《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表情——文物所見古代中國人的風貌》《從考古學到美術史——鄭巖自選集》《逝者的面具——漢唐墓葬藝術研究》,以及《山東佛教史跡——神通寺龍虎塔與小龍虎塔》(合著)、《中國美術考古學概論》(合著)等書。
汪悅進 (Eugene Wang)
美國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洛克菲勒亞洲藝術史專席終身教授。曾獲美國古根海姆 (Guggenheim) 基金會學術成就獎、美國專業學會所頒賴斯康姆獎以及哈佛大學教學獎。專著《塑造法華經:中國中古佛教視覺文化》(Shaping the Lotus Sutra: Buddhist Visual
Culture in Medieval China)獲日本岅本日深學術獎。著述涉及中國古代墓葬禮儀藝術、青銅器、佛教石窟造像與壁畫、書畫、雕塑、建筑、版畫、攝影、電影以及當代藝術等方面。
style='font-size:14.0pt;line-height:150%;font-family:Calibri;color:black'>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