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當代哲學視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67824
- 條形碼:9787010167824 ; 978-7-01-016782-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技術的當代哲學視野 本書特色
《技術的當代哲學視野》是作者劉同舫近年來對技術與人類生存、人類命運等技術哲學問題的新探討。人類面臨的*大現(xiàn)實問題可以說是由技術革命而導致的人類的生存革命。人類解放從根本上內在包含了人類從自然界中解放出來的問題,學術界主要是從人類內部的矛盾、沖突、壓迫等來談論人類解放與人的解放,我們還必須思考人類對外部自然限度的把握與**的問題。盡管技術不能被斷定是現(xiàn)實問題之源,但卻折射著所有的現(xiàn)實問題。作者試圖對技術的哲學反思以及對如何獲得與復雜技術世界相關聯(lián)的自由關系的反思,這種反思實際上就是對人類的前途、未來與人類的真正解放的沉思與求索。作者對技術問題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關于對技術的本質、技術的異化、技術的理性與非理性等問題的思考,關于對技術與環(huán)境關系問題的思考,關于對技術與現(xiàn)代性關系問題的思考。
技術的當代哲學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近年來對技術與人類生存、人類命運等技術哲學問題的新探討。人類面臨的*大現(xiàn)實問題可以說是由技術革命而導致的人類的生存革命。人類解放從根本上內在包含了人類從自然界中解放出來的問題,學術界主要是從人類內部的矛盾、沖突、壓迫等來談論人類解放與人的解放,我們還必須思考人類對外部自然限度的把握與超越的問題。盡管技術不能被斷定是現(xiàn)實問題之源,但卻折射著所有的現(xiàn)實問題。作者試圖對技術的哲學反思以及對如何獲得與復雜技術世界相關聯(lián)的自由關系的反思,這種反思實際上就是對人類的前途、未來與人類的真正解放的沉思與求索。作者對技術問題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下列方面:關于對技術的本質、技術的異化、技術的理性與非理性等問題的思考,關于對技術與環(huán)境關系問題的思考,關于對技術與現(xiàn)代性關系問題的思考。
技術的當代哲學視野 目錄
總序
**章 技術本質與技術異化**節(jié) 技術的邊界與人的底線一、現(xiàn)代技術對自身邊界的肆意超越二、技術化生存危機的實質三、圈定技術的邊界與固守人的底線第二節(jié) 技術發(fā)展的非人性效應及其克服一、技術的本來面目:人性與物性的自洽二、技術的非人性發(fā)展及其后果三、技術的非人性效應的克服第三節(jié) 技術的理性與非理性一、理性:技術的生存論基礎二、非理性:技術創(chuàng)新的邏輯超越三、辯證把握理性與非理性的張力第四節(jié) 科技本質與解放進程:重思《自然辯證法》一、觀念變革: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建立二、科技革命:解放進程中的歷史考察三、科技辯證:現(xiàn)實境遇下的理論延伸
第二章 技術選擇與技術批判**節(jié) 芬伯格技術轉換的微政治學一、基于技術的解放政治學的構建二、激進民主轉化的微政治學路徑三、評析芬伯格的技術政治學理論第二節(jié) 芬伯格技術批判與現(xiàn)代性理論的困境一、反本質主義的技術批判:工具論的淪陷二、民主化的烏托邦遭遇:責任文化的詰難三、現(xiàn)代性的邏輯困境:可選擇性的僭越第三節(jié) 馬克思技術批判的方法論轉換一、質疑技術的“聲音”二、方法論轉換:馬克思思考技術異化三、審視技術的歷史唯物主義視角
第三章 技術倫理與技術文化**節(jié) 怨恨的滋生與技術合理性秩序的建構一、怨恨心理情態(tài)的滋生因素二、技術合理性的出場與興起三、偶在論語境中怨恨與技術合理性調諧第二節(jié) 怨恨對技術合理性的反叛一、技術合理性的局限二、現(xiàn)代性價值理念中的怨恨精神氣質三、技術合理性中的怨恨積聚與反叛四、技術合理性與怨恨關系的調諧第三節(jié) 網(wǎng)絡文化:技術與文化的聯(lián)姻一、網(wǎng)絡文化是一種工具性文化二、網(wǎng)絡技術是文化視野中的技術三、網(wǎng)絡文化超現(xiàn)實性的精神特質第四節(jié) 社會學視野中的網(wǎng)絡犯罪與綜合治理一、網(wǎng)絡犯罪的社會學分類二、網(wǎng)絡犯罪的社會影響三、網(wǎng)絡犯罪的綜合治理第五節(jié) 拯救技術文化——以海德格爾思想為基點一、技術的展現(xiàn)方式與救渡之思二、技術文化觀及其意義與局限三、新的境遇下技術文化的超越第六節(jié) 消解科學權力性:福柯的文化樣態(tài)關聯(lián)一、科學之思:知識結構中的沉默基底二、科學之“殤”:數(shù)量計算中的權力統(tǒng)治三、“科學”與其他文化樣態(tài)之間的張力
第四章 技術環(huán)境與現(xiàn)代性問題**節(jié) 技術的社會制約性一、社會實踐與社會需要二、社會選擇與社會利益三、社會心理與技術國情第二節(jié) 技術與思想互動的形式一、沖突互動:不平衡的矛盾運動二、協(xié)調互動:對立中的和諧一致三、整合互動:人類存在的整體革命四、融合互動:技術與思想的一體化第三節(jié) 中國語境的現(xiàn)代性及其現(xiàn)實意義一、現(xiàn)代性的總體轉變二、現(xiàn)代性的多重隱憂三、現(xiàn)代性語境下和諧社會的培育第四節(jié) 馬克思哲學視野中的現(xiàn)代性反思一、揭示現(xiàn)代性問題的困境二、探尋現(xiàn)代性問題的路徑三、評判現(xiàn)代性反思的價值第五節(jié) 后現(xiàn)代視野中實在論與反實在論之爭一、意義倚重真理還是理解先于意義二、默認二值原則還是拒斥二值原則三、直覺主義:反實在論的優(yōu)越策略
第五章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節(jié) 構筑科學與人文的和諧一、科學與人文的歷史統(tǒng)一二、科學與人文對立的浮現(xiàn)三、人文精神重筑科技理性第二節(jié) 當代教育的技術化取向及其調整一、工具理性與技術化之特征二、技術化取向導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三、自我意識與技術化取向的調整第三節(jié) 學術自由的尷尬與悖論
結語 解放的訴求與人類生存方式的變革
展開全部
技術的當代哲學視野 作者簡介
劉同舫 (1966-),男,湖北天門市人,法學博士,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等。在《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15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