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史記-(全四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75985
- 條形碼:9787532575985 ; 978-7-5325-759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史記-(全四冊) 本書特色
★ 32開平裝,2017年8月第2次印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魯迅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它是中國正史**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壁”
★ 南宋刻書家黃善夫刊刻的《史記》是現存zui早的三家注合刻本,史記三家注即南朝時的宋裴骃《史記集解》、唐代的司馬貞《史記索隱》、唐代張守節《史記正義》
★ 裴駟《史記集解序》、司馬貞《史記索隱序》、《史記索隱后序》、張守節《史記正義序》、《史記正義》,以及司馬貞的《補史記序》、《三皇本紀》現在都移至書后
《史記》的版本頗多,史文與注文亦各有不同。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的標點本,以清朝同治年間金陵書局刊行的《史記集解索隱正義合刻本》為底本。這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本子。還有清朝的武英殿本,也是較為通行的本子。我們此次采用的是現存*早的南宋黃善夫刻本。這一刻本經商務印書館影印,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中,是一個較好的本子。
南宋黃善夫本《史記》在內容編排上與金陵書局本、武英殿本略有不同。如金陵局本和殿本第六十一卷為《伯夷列傳》,而黃本則為《老子伯夷列傳》;金陵局本和殿本第六十三卷為《老子韓非列傳》,而黃本則為《申不害韓非列傳》。另外,黃本和殿本收有唐司馬貞補的《三皇本紀》,而金陵局本則沒有。
黃善夫本《史記》的三家注都排列在正文之下,此次整理標點時,都移到每段正文之后。裴駟《史記集解序》、司馬貞《史記索隱序》、《史記索隱后序》、張守節《史記正義序》、《史記正義》,以及司馬貞的《補史記序》、《三皇本紀》,原來都列于書前,現在都移至書后。
黃善夫本《史記》三家注較金陵局本、殿本為簡,注文前后有重復者均刪去不用。
黃善夫本《史記》的正文與他本略有異同,凡有增刪,均不出校記,只給應刪的字加上圓括號,用較正文小一號字排出;應增的字只加上方括號,以資區別。
三家注中應增刪之處頗多,本書采用兩種辦法處理:一是與正文作同樣處理,即加增刪符號以資區別;二是據引書徑改,不加增刪號。對有些注碼的地位略作變動,一般是往下移至逗號或句號下面。
無論正文或注文,有些脫誤或衍文,此次未便徑作改動,留待學者自行斟酌解決。
吸收前人研究成果是古籍整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以往國內外學者對《史記》多所研究,尤其在文字校訂方面,成果頗豐。本書整理時盡可能地汲取了學術界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參校了日人瀧川資言、水澤利忠的《史記會注考證附校補》和中華書局出版的《史記》點校本,以及其他有關書籍和資料,謹此表示感謝。
標點符號采取一般用法,按本叢書規定的統一體例進行。對于底本中因刊刻而改動的避諱字則徑改,但對作者寫作時使用的避諱字則大多未作改動。異體字則參照國家頒發的整理表加以統一。
史記-(全四冊) 內容簡介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其中本紀十二,表十,書八,世家三十,列傳七十。敘事上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終于漢武帝。全書編排以類相從,以人物為中心,"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為后世著史提供了良好范例。
史記-(全四冊) 目錄
史記-(全四冊) 節選
史記-(全四冊) 作者簡介
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縣龍門(在今陜西省韓城市南)人。大約出生于公元前145年《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如年《漢武帝征和三年》以后去世。六七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司馬談任太史令,他就隨父進京(長安),住在茂陵地方(在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北)開始學習。到十歲時,便能誦讀古書,后來跟隨著名的經學家董仲舒、孔安國研究《春秋公羊傳》和《古文尚書》,深刻了解了先秦和漢代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及其斗爭的歷史,他還具有相當廣博天文歷數知識。
集解:裴骃(Yīn),字龍駒,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南朝史學家,"史學三裴"之一。裴松之之子,繼承家學,博覽宏識,官至南中郎參軍,以注解史書著稱于世。其著作《史記集解》是不朽的史學著作,成為現存最早的《史記》注本。
索隱:司馬貞,字子正,唐河內(今沁陽)人。開元中官至朝散大夫,宏文館學士,主管編纂、撰述和起草詔令等。唐代著名的史學家,著《史記索隱》三十卷,世號"小司馬"。司馬貞以《史記》舊注音義年遠散失,乃采摭南朝宋徐廣《史記音義》、裴骃《史記集解》、齊鄒誕生《史記集注》、唐劉伯莊《史記音義》、《史記地名》等諸家的注文,參閱韋昭、賈逵、杜預、譙周等人的論著、間己見,撰成對后世很有影響的史學名著《史記索隱》,該書音義并重,注文翔實,對疏誤缺略補正頗多,具有極高的史學研究價值,與南朝時期的宋國裴骃的《史記集解》、唐張守節的《史記正義》合稱"史記三家注"。后世史學家譽稱該書"價值在裴、張兩家之上。
正義:張守節,唐代開元年間有一位學者名叫張守節曾經給司馬遷的名著《史記》作注,起名《史記正義》。他在這本書中引用了唐魏王李泰、蕭德言等人所撰寫的一部地理著作《括地志》。張守節本人其生平事跡不詳。根據其著作《史記正義序》一文中有"守節涉學三十余年"的話語。此序寫于唐玄宗開元24年(736),由此上溯,恰好是武則天當政的強盛時期,那么,"改曰日本"一事,他應是親自聞聽過的。開元時官諸王侍讀,守右清道率府長史。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