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117657
- 條形碼:9787558117657 ; 978-7-5581-176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本書特色
本書針對修辭學、古書斷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歸納、舉例、評述,對經典例句逐一進行列舉、對比,*后判明是非、取之以理,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基本原理。作者憑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簡潔暢達地游筆其中,立論精深,條理清晰,使該書頗具可讀性。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內容簡介
本書針對修辭學、古書斷句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歸納、舉例、評述,對經典例句逐一進行列舉、對比,*后判明是非、取之以理,使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基本原理。作者憑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簡潔暢達地游筆其中,立論精深,條理清晰,使該書頗具可讀性。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目錄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節選
盟叔孫氏也,曰:‘毋或如叔孫僑如欲廢國常,蕩覆公室!’”季孫曰:“臧孫之罪皆不及此。”孟椒曰:“盍以其犯門斬關?”季孫用之。乃盟臧氏,曰:“無或如臧孫紇干國之紀,犯門斬關!”臧孫聞之,曰:“國有人焉!誰居?其孟椒乎!” (三) ,犯順··。”乃受之。冬十月,子展相鄭伯如晉,拜陳之功。子西復伐陳,陳及鄭平。仲尼曰:“《志·又襄公二十六年云:初,楚伍參與蔡大師子朝友,其子伍舉與聲子相善也。伍舉娶于王子牟,王子牟為申公而亡。楚人曰:“伍舉實送之。”伍舉奔鄭,將遂奔晉。聲子將如晉,遇之于鄭郊,班荊相與食而言復故。聲子曰:“子行也!吾必復子。”及宋,向戌將平晉楚,聲子通使于晉,還,如楚。令尹子木與之語,問晉故焉。且曰:“晉大夫與楚孰賢?”對曰:“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對曰:“雖有而用,楚材實多。歸生聞之:‘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賞僭則懼及淫人,刑濫則懼及善人。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與其失善,寧其利淫。無善人則國從之。《詩》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無善人之謂也。故《夏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懼失善也。《商頌》有之曰:‘不僭不濫,不敢怠皇,命于下國,封建厥福。’此湯所以獲天福也。古之治民者,勸賞而畏刑,恤民不倦,賞以春夏,刑以秋冬,是以將賞,為之加膳,加膳則飫賜,此以知其勸賞也。將刑,為之不舉,不舉則徹樂,此以知其畏刑也。夙興夜寐,朝夕臨政,此以知其恤民也。三者,禮之大節也。有禮無敗。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為之謀主以害楚國,不可救療,所謂不能也。子儀之亂,析公奔晉,晉人賞諸戎車之殿以為謀主。繞角之役,晉將遁矣,析公曰:‘楚師輕窕,易震蕩也,若多鼓鈞聲以夜軍之,楚師必遁。’晉人從之,楚師宵潰,晉遂侵蔡,襲沈,獲其君,敗申息之師于桑隧,獲申麗而還,鄭于是不敢南面。楚失華夏,則析公之為也。雍子之父兄譖雍子,君與大夫不善是也,雍子奔晉,晉人與之鄐以為謀主。彭城之役,晉楚遇于靡角之谷,晉將遁矣。雍子發命于軍曰:‘歸老幼,反孤疾,二人役,歸一人,簡兵搜乘,秣馬蓐食,師陳焚次。’明日將戰,行歸者而逸楚囚,楚師宵潰,晉降彭城而歸諸宋,以魚石歸。楚失東夷,子辛死之,則雍子之為也。子反與子靈爭夏姬而雍害其事,子靈奔晉,晉人與之邢,以為謀主,捍御北狄,通吳于晉,教吳叛楚,教之乘車射御驅侵,使其子狐庸為吳行人焉。吳于是伐巢,取駕,克棘,入州來,楚罷于奔命,至今為患,則子靈之為也。若敖之亂,伯賁之子賁皇奔晉,晉人與之苗,以為謀主。鄢陵之役,楚晨壓晉軍而陳,晉將遁矣,苗賁皇曰:‘楚師之良,在其中軍,王族而已。若塞井夷灶,成陳以當之,欒范易行以誘之,中行二卻必克二穆,吾乃四萃于其王族,必大敗之。’晉人從之,楚師大敗,王夷師熸,子反死之,鄭叛吳興,楚失諸侯,則苗賁皇之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聲子曰:“今又有甚于此。椒舉娶于申公子牟,子牟得戾而亡,君大夫謂椒舉:‘女實遣之。’懼而奔鄭。引領南望曰:‘庶幾赦余!’亦弗圖也。今在晉矣,晉人將與之縣,以比叔向,彼若謀害楚國,豈不為患!”子木懼,言諸王,益其祿爵而復之,聲子使椒鳴逆之。 又襄公三十一年云: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闬閎,厚其墻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敝邑之為盟主,繕完葺墻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供命?寡君使丐請命。”對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事之不閑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庫廄繕修,司空以時平易道路,圬人以時塓館宮室。諸侯賓至,甸設庭燎,仆人巡宮,車馬有所,賓從有代,巾車脂轄,隸人牧圉各贍其事,百官之屬各展其物,公不留賓,而亦無廢事。憂樂同之,事則巡之,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賓至如歸,無寧菑患,不畏寇盜,而亦不患燥濕。今銅鞮之宮數里,而諸侯舍于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夭厲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又昭公九年云: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晉梁丙張趯率陰戎伐潁。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駘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邇封之有!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廢隊是為,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螭魅,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父惠公歸自秦而誘以來,使偪我諸姬,入我郊甸,則戎焉取之。戎有中國,誰之咎也?后稷封殖天下,今戎制之,不亦難乎!伯父圖之!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叔向謂宣子曰:“文之伯也,豈能改物!翼戴天子而加之以共,自文以來,世有衰德,而暴滅宗周以宣示其侈,諸侯之貳,不亦宜乎!且王辭直,子其圖之!”宣子說。王有姻喪,使趙成如周吊,且致閻田與襚,反潁俘。王亦使賓滑執甘大夫襄以說于晉,晉人禮而歸之。 (七) 夫之事畢矣,而又命孤。孤斬焉在衰绖之中,其以嘉服見,則喪禮未畢;其以喪服見,是重受吊也。大夫將若之何?”皆無辭以見。 (八) 《新序》卷三《雜事篇》云:昔者,秦魏為與國,齊楚約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蓋相望,秦救不出。魏人有唐且者,年九十余,謂魏王曰:“老臣請西說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諾。”遂約車而遣之。且見秦王,秦王曰:“丈人罔然乃遂至此,甚苦矣!魏來求救數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且答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是大王籌策之臣失之也。且夫魏,一萬乘之國也,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為秦之強足以為與也。今齊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則且割地而約齊楚。王雖欲救之,豈有及哉!是亡一萬乘之魏,而強二敵之齊楚也。竊以為大王籌策之臣失之矣。”秦王懼然而悟,遽發兵救之,馳騖而往。齊楚聞之,引兵而去,魏氏復故。唐且一說,定強秦之策,解魏國之患,散齊楚之兵,一舉而折沖消難,辭之功也。……唐且有辭,魏國賴之,故不可以已。 ……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作者簡介
楊樹達(1885—1956),中國語言文字學家。字遇夫,號積微。有《積微居甲文說》、《積微居金文說》等書,楊樹達對《漢書》用力極勤,成《漢書窺管》。
- 主題: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 古書句讀釋例,16開本,吉林出版集團出版。 楊樹達(1885—1956),中國語言文字學家。字遇夫,號積微。有《積微居甲文說》、《積微居金文說》、《漢書窺管》等書,楊樹達對《漢書》用力極勤。 作者憑借其深厚的古文字功底,旁征博引,簡潔暢達地游筆其中,立論精深,條理清晰,頗具可讀性。語文必讀之書。 楊先生的所有書籍皆應通讀。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