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畫說北京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63273
- 條形碼:9787504763273 ; 978-7-5047-6327-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畫說北京故事 本書特色
本書是畫家馬海方所作有關老北京生活、民俗的一個集子,每幅畫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來源于老北京人的生活,是生活的藝術記錄和升華。
畫說北京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畫家馬海方所作有關老北京生活、民俗的一個集子,每幅畫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來源于老北京人的生活,是生活的藝術記錄和升華。
畫說北京故事 目錄
一、閑情逸趣老北京
北京人愛把玩兒什么都能玩兒得好的人稱為“爺”,年齡大的是爺,年齡小的是小爺。有人說過什么是京味兒文化,京味兒作家劉一達在書里寫得簡單明白:“京味兒文化就是爺文化,也就是玩兒的文化”,所以說“皇城根兒下爺*多”。十不閑 / 002長腰大葫蘆 / 004蟋迷圖 / 006板兒爺 / 008知音知趣圖 / 010知音圖 / 012戲迷圖 / 014舊京燈市圖 / 016樂在其中1 / 018京城街頭舊景圖 / 020童趣圖 / 022老北京風情:賣撲撲登和琉璃喇叭的 / 024閑情圖1 / 026閑情圖2 / 028釘板開石圖 / 030鐘馗遛彎兒圖 / 032北京爺 / 034雙簧 / 036遛早兒圖 / 038廠甸廟會一景 / 040秋韻圖1 / 042找樂圖1 / 044湊熱鬧1 / 046樂在其中2 / 048早春圖 / 048秋韻圖2 / 050秋韻圖3 / 051暖冬圖 / 052皇城根兒下樂子多 / 053湊熱鬧2 / 054找樂圖2 / 055同樂圖 / 057北海公園 / 057知趣圖 / 058
二、吃貨:舌尖上的老北京
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上底兒厚,光說這吃喝玩樂,您就咂摸去吧,可回味的東西多了去了。您就說這燒餅就分為多少種,除芝麻燒餅、燜爐燒餅、爐烙餅、驢蹄燒餅,鹽水、爛爐、五連、豆餡、缸爐、五連油酥、咸甜螺螄轉、干迸兒、肉末,等等,就這一種小吃,它就有多少稱呼、多少種做法。
賣豆汁兒圖 / 060賣鹵煮火燒的 / 062賣鹵煮火燒圖 / 064賣羊霜腸的 / 066切薯干 / 068舊京茶挑子 / 070蘸糖葫蘆的 / 072賣甑兒糕的 / 074舊京街頭賣臭豆腐圖 / 076賣炸丸子豆腐的 / 078賣小棗的 / 080賣酸梅湯圖 / 082賣蘿卜的 / 084賣羊頭肉的 / 086賣大糖葫蘆圖 / 088賣糖葫蘆兒的 / 090大酒缸 / 092沖茶湯的 / 094賣大柿子圖 / 096賣羊頭肉圖 / 098賣牛頭肉圖 / 100賣酸梅湯圖 / 103大酒缸 / 103京城街頭賣蘿卜圖 / 104賣活鯽魚 / 105糖炒栗子圖 / 106吹糖人兒 / 107舊京小吃圖 / 109舊京風情吹糖人兒圖 / 110
三、老北京行當圖
過去老北京街頭有各種各樣賣日常用品的小商小販,大街小巷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有的搖鈴,有的敲鼓,通過各種響器,人們在家里遠遠地就能知道他們來了。現如今極少數行當還零星能看到,比如街頭剃頭的,偶爾能聽見小區里傳出磨刀人的聲音。
搖大鼓的 / 112打小鼓的 / 114打鼓兒的 / 116街頭藥攤兒 / 118剃頭挑子 / 120剃頭放睡圖 / 122吹喇叭圖 / 124鋦盆鋦碗圖 / 126撿破爛賣洋火的 / 128搖鈴的 / 130賣大葫蘆圖 / 132舊京街頭賣大葫蘆圖 / 134舊京街頭賣雜貨圖 / 136私塾圖1 / 138賣黃土的 / 140賣花盆兒的 / 142私塾圖2 / 144磨刀圖 / 145葬禮隊伍中的吹鼓手 / 146
四、天橋憶舊
提起北京,就不得不提天橋。天橋位于宣武區(現統一劃歸為西城區)東部正陽門外,因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壇時必經之路而命名天橋,后來逐漸形成具有“京味”特色的天橋市場。“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老北京的天橋集中了民間很多身懷絕技的老少爺們兒,其中雜耍表演是一大特色,引得人流連忘返。
單頭頂 / 148舊京天橋數來寶1 / 150舊京天橋數來寶2 / 152耍飛叉圖 / 154舊京天橋拉洋片圖 / 156拉洋片圖 / 158舊京天橋民間雜耍圖 / 160舊京天橋民間雜耍耍大鈸圖 / 162舊京天橋功夫耍大鈸圖 / 164拉硬弓 / 166天橋跤手 / 168銀槍刺喉圖1 / 170銀槍刺喉圖2 / 172舊京天橋雜耍頂碗圖 / 174耍中幡 / 176抖空竹圖 / 178天橋功夫頂碗圖 / 181天橋舊景 / 182
北京人愛把玩兒什么都能玩兒得好的人稱為“爺”,年齡大的是爺,年齡小的是小爺。有人說過什么是京味兒文化,京味兒作家劉一達在書里寫得簡單明白:“京味兒文化就是爺文化,也就是玩兒的文化”,所以說“皇城根兒下爺*多”。十不閑 / 002長腰大葫蘆 / 004蟋迷圖 / 006板兒爺 / 008知音知趣圖 / 010知音圖 / 012戲迷圖 / 014舊京燈市圖 / 016樂在其中1 / 018京城街頭舊景圖 / 020童趣圖 / 022老北京風情:賣撲撲登和琉璃喇叭的 / 024閑情圖1 / 026閑情圖2 / 028釘板開石圖 / 030鐘馗遛彎兒圖 / 032北京爺 / 034雙簧 / 036遛早兒圖 / 038廠甸廟會一景 / 040秋韻圖1 / 042找樂圖1 / 044湊熱鬧1 / 046樂在其中2 / 048早春圖 / 048秋韻圖2 / 050秋韻圖3 / 051暖冬圖 / 052皇城根兒下樂子多 / 053湊熱鬧2 / 054找樂圖2 / 055同樂圖 / 057北海公園 / 057知趣圖 / 058
二、吃貨:舌尖上的老北京
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上底兒厚,光說這吃喝玩樂,您就咂摸去吧,可回味的東西多了去了。您就說這燒餅就分為多少種,除芝麻燒餅、燜爐燒餅、爐烙餅、驢蹄燒餅,鹽水、爛爐、五連、豆餡、缸爐、五連油酥、咸甜螺螄轉、干迸兒、肉末,等等,就這一種小吃,它就有多少稱呼、多少種做法。
賣豆汁兒圖 / 060賣鹵煮火燒的 / 062賣鹵煮火燒圖 / 064賣羊霜腸的 / 066切薯干 / 068舊京茶挑子 / 070蘸糖葫蘆的 / 072賣甑兒糕的 / 074舊京街頭賣臭豆腐圖 / 076賣炸丸子豆腐的 / 078賣小棗的 / 080賣酸梅湯圖 / 082賣蘿卜的 / 084賣羊頭肉的 / 086賣大糖葫蘆圖 / 088賣糖葫蘆兒的 / 090大酒缸 / 092沖茶湯的 / 094賣大柿子圖 / 096賣羊頭肉圖 / 098賣牛頭肉圖 / 100賣酸梅湯圖 / 103大酒缸 / 103京城街頭賣蘿卜圖 / 104賣活鯽魚 / 105糖炒栗子圖 / 106吹糖人兒 / 107舊京小吃圖 / 109舊京風情吹糖人兒圖 / 110
三、老北京行當圖
過去老北京街頭有各種各樣賣日常用品的小商小販,大街小巷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他們有的搖鈴,有的敲鼓,通過各種響器,人們在家里遠遠地就能知道他們來了。現如今極少數行當還零星能看到,比如街頭剃頭的,偶爾能聽見小區里傳出磨刀人的聲音。
搖大鼓的 / 112打小鼓的 / 114打鼓兒的 / 116街頭藥攤兒 / 118剃頭挑子 / 120剃頭放睡圖 / 122吹喇叭圖 / 124鋦盆鋦碗圖 / 126撿破爛賣洋火的 / 128搖鈴的 / 130賣大葫蘆圖 / 132舊京街頭賣大葫蘆圖 / 134舊京街頭賣雜貨圖 / 136私塾圖1 / 138賣黃土的 / 140賣花盆兒的 / 142私塾圖2 / 144磨刀圖 / 145葬禮隊伍中的吹鼓手 / 146
四、天橋憶舊
提起北京,就不得不提天橋。天橋位于宣武區(現統一劃歸為西城區)東部正陽門外,因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壇時必經之路而命名天橋,后來逐漸形成具有“京味”特色的天橋市場。“酒旗戲鼓天橋市,多少游人不憶家”,老北京的天橋集中了民間很多身懷絕技的老少爺們兒,其中雜耍表演是一大特色,引得人流連忘返。
單頭頂 / 148舊京天橋數來寶1 / 150舊京天橋數來寶2 / 152耍飛叉圖 / 154舊京天橋拉洋片圖 / 156拉洋片圖 / 158舊京天橋民間雜耍圖 / 160舊京天橋民間雜耍耍大鈸圖 / 162舊京天橋功夫耍大鈸圖 / 164拉硬弓 / 166天橋跤手 / 168銀槍刺喉圖1 / 170銀槍刺喉圖2 / 172舊京天橋雜耍頂碗圖 / 174耍中幡 / 176抖空竹圖 / 178天橋功夫頂碗圖 / 181天橋舊景 / 182
展開全部
畫說北京故事 作者簡介
馬海方,1956年出生于北京。1981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從盧沉、周思聰、姚有多、劉勃舒等名家。現為人民美術出版社專業畫家、榮寶齋簽約畫家、榮寶齋畫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藝術市場》惠風畫院副院長等。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