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779559
- 條形碼:9787540779559 ; 978-7-5407-7955-9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藝術愛好者 藝術入門者
6個單元,共30講,囊括83位作曲家的256首音樂作品。這部由常年在高校從事哲學研究工作的資深藝術愛好者為藝術入門者撰寫的作品,本著“一道入門”的宗旨,用生動的語言,客觀的立場和兼收并蓄的態度,為古典藝術的入門愛好者提供了一份頗有分量的導讀,引導讀者步入古典藝術的神圣圣殿。 本書2015年以平裝本的形式發行,出版后廣受好評,此次改為精裝本出版。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寫給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書。全書總計提供了83位作曲家的256首音樂作品。 作者根據由短到長,由易而難的選曲原則循序漸進地將讀者引入古典音樂的世界,并撰寫了精到的欣賞指南。全書一共包括六個單元,涉及了重奏曲、協奏曲、交響樂等豐富的音樂體裁。對于古典藝術的入門者來說,這是一部兼具實用性和欣賞性的作品。 作者常年擔任高校哲學教師,擅長從理性思維的角度出發理解感性的藝術世界,其遴選的作品在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書后還提供了多種索引方式,為古典音樂愛好者提供了一本值得一讀的入門級作品。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目錄
本書使用方法
**單元 初涉
1 小品一
2 小品二
3 小品三
4 小品四
5 小品五
第二單元 樂器與樂隊
6 鋼琴曲
7 弦樂
8 木管樂
9 人聲與合唱
10 樂隊與配器
第三單元 西方古典音樂體裁(上)
11 音樂體裁之一:浪漫曲
12 音樂體裁之二:舞曲
13 音樂體裁之三:敘事曲、即興曲、諧謔曲、幻想曲與變奏曲
14 音樂體裁之四:田園曲
15 音樂體裁之五:進行曲與銅管樂
第四單元 西方古典音樂體裁(下)
16 音樂體裁之六:序曲與前奏曲
17 音樂體裁之七:室內樂
18 音樂體裁之八:協奏曲
19 音樂體裁之九:交響曲
20 音樂體裁之十:管弦樂
第五單元 西方古典音樂分期
21 巴洛克時期
22 古典主義時期
23 浪漫主義時期
24 民族風格
25 印象派及其在19世紀與20世紀之間的音樂
第六單元 唱片與音樂會
26 唱片與音樂會
27 演奏家
28 樂團與指揮(上)
29 樂團與指揮(下)
30 音樂與節慶
尾語
作曲家基本信息
作曲家作品索引
作品分類索引
譜例索引
參考書目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節選
朋友,有沒有接觸過古典藝術,想不想接觸古典藝術?你或許會問:進入或接觸古典藝術難嗎?當然,它比流行藝術艱深,否則何以堪稱古典?西方古典藝術究竟有多“厚”?舉個例子,米開朗琪羅距離我們500年,拉斐爾距離我們500年,你覺得“厚”嗎?不僅如此,它背后是猶太民族和《圣經》的底蘊,是古代希臘文明的底蘊,距離我們2500年,你說有多“厚”?相反,流行如流光,它是易逝的,今年流行,明年或許不再。通俗易懂的東西往往也可能過目即忘,因為它無法抵達你的心靈,而只是那種一時的情緒沖動。其實我們都知道,凡好東西的獲得都有難度,唾手可得的東西沒有價值。莊子也說過,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正是此謂。但古典藝術的訓練或許又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就拿我來說吧,天資不敏,以前接受訓練的條件更遠遠不能同今日相比;況且如果你還會一兩樣樂器,或者學過一些素描甚至更多,那我還不如你。古典藝術并非像空中樓閣那樣高不可攀,難度往往有可能是被你夸大的,或者是因你的無來由的恐懼和懶惰而造成的。如果你跳一下便能摘到果實,或者如果你通過鍛煉跳得更高一些,能摘到更多的果實,你愿不愿意?想當初,我開設藝術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就是想開拓學生的審美視界,增益學生的精神生活。如果再深掘一下提問,就是我們能否更有修養,我們能否更有教養;我們能否少一點功利,我們能否多一份理想。總之,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存在能否更有趣味,更有品位,更少一些動物的本能?這么說吧,古典這個東西,你一旦進去了,就一定會站在金字塔尖俯瞰世界,而不是哆哆嗦嗦、戰戰兢兢地仰望這個塔尖,同時成為塔尖上的那個人或那些人的俯瞰物。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兩本書就是基于以上的想法而寫成的,它的寫作對象即閱讀者,那一定是和我一樣的“入門”者,我設定為中學及大學低年級以上的所有群體。 《西方古典繪畫入門》一書總計提供162位畫家的300幅繪畫作品。該書是按時代順序來敘述的,一共包括六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5講,共50件繪畫作品。**單元是十五、十六世紀:意大利的文藝復興;第二單元是十七世紀:以佛蘭德斯和荷蘭為中心;第三單元是十七、十八世紀:法國時代的開啟;第四單元是十九世紀:法國與英國的輝煌年代;第五單元是十九世紀:在中心的邊緣和外圍;第六單元是十九世紀后期:新的潮流與古典藝術的終結。我盡可能用有限的篇幅詳細介紹不同時期的主要畫家及其代表性畫作,六個單元的300件繪畫作品力圖展示和概括西方古典繪畫的基本面貌,而通過這樣的考察,我們或許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西方古典繪畫歷史的進程、發展變化以及畫家的地位。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總計提供83位作曲家的256首音樂作品,即凡有獨立標題的就作為單曲,短則一兩分鐘,長則可達25分鐘。但《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不能按照《西方古典繪畫入門》這樣的敘述方式來寫作。因為對絕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對古典音樂接受*可行或*有效的方式或許是樂曲的由小到大,由短到長,由易而難,循序漸進。正因如此,我將敘述分成六個塊面,即**單元:初涉;第二單元:樂器與樂隊;第三單元:西方古典音樂體裁(上);第四單元:西方古典音樂體裁(下);第五單元:西方古典音樂分期;第六單元:唱片與音樂會。需要說明的是,該書256件作品中的重奏曲、協奏曲、交響樂以及組曲大多不是一部完整作品,而是其中我認為具有代表性或者可聽性的某一樂章和樂段,這或許對于初涉者來說更易接受。同樣,無論作品大小我都會附以介紹和闡釋,這其中當然有我自己的理解。 毫無疑問,我對所選作品是有相應的藝術或審美標準的,它大抵有三條,滿足其中之一便可,即真實、美、趣味,這是指繪畫;音樂后兩條相同,**條可以替換為真誠。在此基礎上考慮到社會深刻性,但又不能越俎代庖。好在絕大多數古典藝術作品都能符合這樣的標準,我只是選出我自認為*具代表性的而已,自然,它們反映了我這個業余“選手”的水平。 呈現在你面前的這兩本書,我自忖或許有以下這樣一些特點(如果大言不慚一些,說“優點”也行),不妨將其概括為六個方面,即“簡明”“豐富”“系統”“手冊”“網絡”以及“可讀性”: **,“簡明”。這兩本書總的來說篇幅不算很大,這是普及性讀物的基本要求,也符合我這個業余者的身份。同時,它可能也更適合我們國家眼下的閱讀狀況,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量的增加一定有個過程。并且,我還賦予了這兩本書以一定的“詞條”特征,其因作品規模和內容可小可大,可少可多,但宗旨都是扼要易懂,便于把握。需要說明的是,這里面也包含了我對當下快餐文化的正面理解——我們這個時代,人們忙忙碌碌,生活與工作節奏想不快也不行,要積攢出大塊閱讀時間是何等不易,這么說來,快餐也是不得已。我們或許無力回天,但卻可以順勢而為,干脆利用快餐這一方式,烹調出比較高端或比較接近高端的“美食”。當然,在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你一定會慢下來。 第二,“豐富”。盡管篇幅有限,但卻有一定的信息量,甚至可說相當有信息量。具體來說,《西方古典繪畫入門》可以對比溫迪嬤嬤《繪畫的故事》一書,后者總計40萬字,所對應時代的作品數量大抵相當;《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中由于許多協奏曲、交響曲、組曲或室內樂都不強調完整性,而是選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樂章或樂段,與同類型或規模的書相比,作者數與作品數由此可以增加一半甚至五分之三。 第三,“系統”。由于有相當數量的作品為擔保,因此這兩本書敘述的系統性成為可能。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系統性對于知識的把握非常重要,即便是業余愛好,系統性也不應成為被犧牲的理由,國外那些成熟的普及性讀物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換言之,雖說這兩本書并非教材,但我卻會按照教材的要求來寫作,或許這也是職業習慣。其中,《西方古典繪畫入門》的系統性是通過完整的時代、作者和作品這條線索來展開的,而《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則考慮了進階、樂器、樂隊、體裁、分期以及唱片與音樂會這些入門的基本要素。 第四,“手冊”。同時,我也希望這兩本書又具有一定的“手冊性”,即便于查閱,也便于以不同的方式進入。例如我想到了旅游時會參觀當地博物館和美術館,所以我在《西方古典繪畫入門》一書后面專門附了作品館藏索引;又如不同讀者由于水平不同,關注點不同,進入古典音樂可能會選擇不同路徑,所以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一書后面專門附了作曲家作品索引和作品分類索引。這些或許都能有助于你充分利用或“榨取”這兩本書的潛在價值。 第五,“網絡”。自然,在今天這個網絡已經高度發展的時代,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是必須的,我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兩本書中所選擇的絕大多數作品都可以在網上檢索到,我粗略地統計了一下,大概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這應當會大大有助于你的閱讀。并且,通過網絡的延伸,你一定還會欣賞到更多自己所喜歡的作品,這樣又可以延伸你的閱讀視野。而將書本與網絡相對應,這或許也是這兩本書的一個“亮點”吧。 第六,就是“可讀性”。雖然這兩本書是關于“看”和“聽”,但我深深體會到“讀”與“思”的重要性。我希望自己所寫的這兩本普及讀物具有較好的可“讀”性,美圖與美樂理當配以美文,我雖力不能逮,但將盡心為之,我的講述會采用散文或隨筆的形式;至于“思”也算是我的職業本能,況且經典的東西一定會有深刻的內涵,我力爭在某些思考節點上給你些許“提示”。此外,我也會參考和引用他人有見地的評說。總之,我們夾敘夾議,邊走邊聊。 ……
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作者簡介
吾淳,祖籍浙江衢州,1955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大學,1997年獲博士學位,現為上海師范大學法政學院哲學與跨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思維與哲學發生和范型問題研究,兼涉科學、倫理、宗教以及藝術。專業性著作包括:《中國思維形態》《古代中國科學范型——從文化、思維和哲學的角度考察》《中國社會的宗教傳統——巫術與倫理的對立和共存》《對話:哲學與藝術》等。
- 主題:感覺是一本名曲介紹的書
最近對古典樂產生興趣,好奇想買本科普類的書。這一本算是第一個翻開的,看了一下前言,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作者給人一種我覺得我是發燒友但是還不想太夸自己的感覺,一邊謙虛一遍藏不住的自得感的語言風格讓我看的有點難受。 內容上,期待會有一些名詞的科普或者一些小知識之類的,畢竟目錄分的很清楚,給人很有條理的感覺。翻了幾章節,介紹的是曲子某一章節,順序都是 曲子——作者——和一些簡單的介紹 ,內容不是很多。而且這個曲子介紹我在搜這個曲子試聽的時候,看到了幾乎一樣的內容。也不知道是拼接還是基本都是這樣的。 還在努力的往后翻,希望后面有所不一樣吧。怎么說呢,看不懂的名詞依舊一頭霧水,倒是知道了很多曲子的名字,可以翻翻復習一下作者和曲子名字的存在。裝訂什么的還可以,書厚但是輕,可以放在那好看吧。
- 主題:西方古典音樂入門
對象為西方古典音樂的業余愛好者。音樂家的生平、逸事從簡,以作品的分析評價為重點。不堆砌術語。不羅列、不比較版本。將中國人的文化背景、欣賞習慣考慮在內,不盲從專家的看法。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