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江甯府重建普育堂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310343
- 條形碼:9787553310343 ; 978-7-5533-103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江甯府重建普育堂志 內容簡介
《江甯府重建普育堂志》八卷,清涂宗瀛述。 涂宗瀛(一八一二——一八九四),號朗軒,安徽六安人。以舉人銓江蘇知縣,曾國藩督兩江時檄主軍糧,累保授江甯知府。同治九年(一八七〇)擢蘇松太道,次年遷湖南按察使。 江甯普育堂始建于雍正十一年(一七三三),由時署兩江總督的趙洪恩創辦,堂址位于南城外佟園一帶,分老民、老婦、殘廢、育嬰四堂。太平天國時期,普育堂毀于戰火。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江甯知府涂宗瀛就城內秦淮河南之崇義堂舊址重建普育堂。此後四年間,在兩江總督曾國藩、馬新貽的支持下,普育堂規模不斷擴大。除恢復老民、老婦、殘廢、育嬰四堂外,又增修清節堂以處少嫠之守志者,并設四義學以教孤兒。 江甯普育堂在戰後發揮了重要的社會救濟功能。同治四年底,在堂收養人數即達到一千三百五十九人。作為官營善堂,普育堂在經費來源與管理模式上與同時期大量興起的官督民辦型善堂有所區別。首先,普育堂每年可從善後局獲得撥款,加之各項租息收入,運營經費相對充足,這是民辦善堂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普育堂的社會救助功能較民辦善堂更為全面。其次,普育堂不以地方士紳董事,總辦、幫辦委員皆由江甯知府從候選、候補官中選任,薪水由堂發放。普育堂職名錄中曾出現過三位委紳,分別是陳開周、謝學元與陳伯銘。其中陳開周與謝學元并未支領過薪水,可見其參與堂務時間較短。陳伯銘于同治四年五月幫辦清查堂產,同治八年轉為清節堂委員,後以委紳身份參與普育堂志纂修。
江甯府重建普育堂志 目錄
江甯府重建普育堂志 作者簡介
涂宗瀛,安徽六安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舉。同治元年(1862年)大挑一等,六年知江寧府,九年升任蘇松太道員,十年升湖南按察使,后改任布政使。光緒三年(1877年),任廣西巡撫,后改任河南巡撫,七年調任湖南巡撫,后升湖廣總督。,號海岑,安徽桐城人。光緒四年(一八七八)至五年(一八七九)間以增生署江寧知府,後調任淮安知府,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又由淮安調江寧知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