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212839
- 條形碼:9787545212839 ; 978-7-5452-1283-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 本書特色
《話說中國》是一部以當前歷史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社會學研究的□□成果為底蘊,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編輯而成的新體裁中國通史類讀物。在每一頁上,與圖文相配,插有一則歷史文化百科知識卡片和中外歷史大事記、歷史知識的考題,組成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書式的歷史通俗讀物。
《新世紀的曙光(下):1912年至1928年的中國故事民國1》以1912-1828年間發生的眾多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背景,以豐富的歷史事實,從新的視角,展現歷史的必然走向,給人們以新的認識和啟迪。
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是一部具有多種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全書兩千則景點故事,全面展示中國歷史悠久亙長而又風云變幻的生動軌跡,八千余幅細膩反映社會生活的生動圖片,立體凸顯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社會文明成果。
楊善群、劉精誠、顧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線歷史學者撰寫全書文字,將個人長年學術精華融于書中,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缎率兰o的曙光(下):1912年至1928年的中國故事民國1》描述了1912-1828年的中國民國歷史。
民國前十七年的歷史在軍閥混戰、革命與反動的爭斗中匆匆畫上了句號。中國的前途依然不甚明朗,然而閃耀在古老東方上空的一縷新世紀的曙光,激勵著先進的中國人為了民族輝煌的未來繼續奮斗……
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 前言
為□廣大讀者編一部具有現代意識的歷史百科全書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史、又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泱決大國。中華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前赴后繼,綿延百代。作為中國人,□為祖國燦爛的過去與崛起的今天感到驕傲。作為中國的出版人,應義不容辭地以宏大的氣魄為廣大熱愛中國歷史的讀者,承擔起傳播這一先進文化的責任:努力使中國歷史文化出版物,與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過去相適應,與當代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現實相適應,與世界渴望了解中國的需求相適應。人民創造了歷史,歷史又將通過我們的出版物回贈給人民,使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起來的燦爛文化成為當今中國人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讓更多的讀者感悟我巍巍中華五千年光輝歷史進程和整個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成果。為此,我們作了大膽的探索:以出版形態的創新為抓手,大力提高這套中國歷史讀物的現代意識的含量,使圖書能夠真正地“傳真”歷史;以讀者需求為本位,關注現代人求知方式與閱讀趣味的變化,把高品位的編輯方針和大眾傳播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獨辟蹊徑,創造一種以介于高端讀物與普及讀物的獨特的圖書形態,努力使先進的文化為□廣大的讀者所接受。經過多年的努力,這套融故事體的文本閱讀、精彩細膩的圖片鑒賞、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于一體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話說中國》終于將陸續與讀者見面。這套書計15卷,卷名分別為:《創世在東方》、《詩經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國爭雄》、《大風一曲振河山》、《漫漫中興路》、《群英薈萃》、《□□的融合》、《大唐氣象》、《變幻中的乾坤》、《文采與悲愴的交響》、《金戈鐵馬》、《集權與裂變》、《落日余暉》和《槍炮轟鳴下的尊嚴》。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以故事體文本為主體的感性與理性的統一,F代人對歷史的感悟,□能產生共鳴、□能感到激動的文學樣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蘊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場面。這些經典場面令人感慨唏噓,蕩氣回腸。記住了一個故事,也就記住了一段歷史。故事是一個民族深沉的集體記憶,容易走進讀者的心靈世界,它使讀者在隨著故事里主人公的命運起伏跌宕之時,不知不覺地與中國歷史文化進行了“親密接觸”,從而讓歷史文化的精華因子,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凈化著我們的心靈。因此,《話說中國》以故事體的文本作為書的主體。同時,它還突破了傳統歷史讀物注重敘述王朝興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一流專家學者的史識來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與規律,以密集的信息,彌補故事敘述中知識點不足的局限,從而使故事的感性沖擊力與歷史知識的理性總結達成高度的統一。它讓讀者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帶來的審美快感,同時又能尋繹歷史的大智慧。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互為表里的圖與文的精彩組合。
當今社會已進入“讀圖時代”,這一說法盡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讀者的需求。在這套書里的圖片與通常以鑒賞為主的圖片有很大不同:
圖片內容涵蓋面廣。這些圖片能夠深入再現歷史現實,立體凸現每一不同歷史時期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透過生動的“圖片里面的故事”,可以體味其中蘊涵著的深刻內容,堪稱是歷史文化的全息圖像。它們與故事體文本相關聯,或是文本內容的畫面直觀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內容的背景補充,圖與文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同時,縱觀整套書的圖片又分別構成了一個個獨立的專門圖史,如服飾圖史、醫藥圖史、書籍圖史、風俗圖史、軍事圖史、體育圖史、科技圖史等等。
圖片的表現形式極其豐富。這套書充分顧及現代讀者的讀圖口味,借助現代化手段盡量以多種面貌出現,匯集了文物照片、歷史遺址復原圖、歷史地圖與示意圖、透視圖以及科學考古發掘現場照片在內的3000余幅圖片。既有精煉簡潔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圖像,讀者得到的是圖與文賦予的雙重收獲。
創造了一種新的讀圖方式。書中的圖片形象豐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閱讀過程中,尤其是在欣賞歷史文化的圖片中,這種震撼力很難使讀者感悟到。原來他們是憑自己的文化底蘊和生活積累在品味和理解書中的圖片。兩者一旦產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書作為面向大眾的出版物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閱讀環境:改造我們傳統的圖片的文字說明,揭示圖片背后的信息,讓讀者在讀完這些文字后,會產生一個飛躍,對□□眼所看到的圖片有一種新的發現和新的認識。
在《話說中國》這部書里,你將看到一個充滿數字化魅力的歷史百科知識體系。
數字化給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許多嶄新的變化,作為文化產品的創新也不例外。為此,我們在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里,大量運用了在電腦網絡上廣泛使用的關鍵詞檢索方式,以關鍵詞揭示故事內核,由此來檢索和使用我們的故事體文本與相關知識性信息。這套書的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但有自強不息的過去時,前進中的現在時,而且還有充滿希望的將來時。
一則故事,一幅圖片,一個關鍵詞,都是某個有代表性的“點”,然而這個點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個有意義的敘事單位。它是中華民族的文明亮點,折射了我們民族的文化性格。把這些亮點連接起來,就會構成一條歷史之“線”,而“線”與“線”之間的經緯交織,也就繪成了歷史神圣的殿堂。點、線、面三維一體,共同建構著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廈。
著名科學史家貝爾納曾說:“中國在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之一。”我們知道,印刷是中國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燦爛篇章。然而近代中國出版落后了,以至于到今天與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在出版技藝上,還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我們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善于學習、消化與借鑒,“洋為中用”,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幾十年中創造的經驗,學習、運用到這套書的編輯過程中,以彌補兩者之間的差距。事實證明,只要我們努力了,只要我們心中有了讀者,我們一樣可以后來者居上。
中國編輯中的一位長者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卻有穿越時空的翰墨芬芳;我們沒有殷實的財富,卻有寄托心靈的文化殿堂!
在編輯這套書的過程中,我們深深感到,中國歷史文化太偉大了,無論你怎樣贊美,都不為過;中國歷史文化又太神奇了,無論你以何種方式播種,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今天,我們所擷取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朵小花,還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們進一步去開拓。
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 目錄
《話說中國》翻開現代史新篇章
一位從事出版工作三十余年的資深編輯對出版創新的領悟和嘗試
總序
一個風云變幻的大變動時代
中國近現代史專家經典解析民國時期的風云變幻
現代中國三十八年
知名學者縱論現代史三十八年
專家導言
民國史專家談其對民國前十七年歷史的□□心得的研究精華
把中國歷史的秀美景致盡收眼底
本書導讀示意圖
前言
公元1912年至公元1928年
激變創新而動蕩不堪的時代一一民國初年
○五三 □□□一□<□r />海納百川,有容乃□<□r />○五四 黃埔軍校
革命的黃埔,將軍的搖籃
○五五 火柴大王劉鴻生
小火柴成就大事業
○五六 徐志摩與泰戈爾
詩人眼里的詩人
○五七 北京改變
城頭變幻大王旗
○五八 溥儀出宮
紫禁城里沒了皇帝
○五九 □□□逝世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六○ 梅縣縣長□□□
一柱天南,始見端倪
○六一 東征惠州
為民伐罪,所向無敵
○六二 清華國學研究院
學人精英,精英學人
○六三 模特兒事件
藝術是不能欽定的
○□□ 許地山在牛津
學者型作家,作家型學者,方為全才
○六五 吳蘊初發明味精
聰明人往往能抓住機遇
○六六 五卅運動
城市就是這樣染紅的
○六七 省港大罷工
狂飆急雨落香江,始信神州不陸沉
○六八 廖仲愷被刺
能受天妒真好漢,不遭人忌是庸才
○六九 郭松齡倒戈
時來不運轉,成敗在-人
○七○ “三一八”慘案
民國以來□黑暗的一天
○七一 中山艦事件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七二 名記邵飄萍
豪氣走京津,文章傳千秋
○七三 鐵軍北伐
狹路相逢,勇者勝
○七四 炮轟萬縣
亂世民國,雪上加霜
○七五 圍城八月
功滿三秦,怨滿三秦
○七六 中國旅行社
沖冠一怒,發現商機
○七七 “四-二”政變
共患難易,同享福難
○七八 江浙財團
錢能通神,錢能害身
○七九 李大釗就義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八○ 營救陳延年
龍華桃花遍地紅,英雄何處埋忠魂
○八一 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證新軍,從此革命始有軍
○八二 □□在瑞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英雄
○八三 三河壩
滄海橫流,長河奔騰
○八四 龍潭戰役
好戰者亡,忘戰者危
○八五 秋收起義
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八六 涿州圍城戰
一將功成萬骨枯
○八七 蔣宋聯姻
20世紀□有魅力的政治姻緣
○八八 主仆倩奔
兒女情長,感情遠勝理智
○八九 木蘭山
山山相連,綿延人勝
○九○ 廣州起義
碧血長同天地參
○九一 陶行知和曉莊師范
創辦學校的人關閉監獄
○九二 宜章梭鏢營
涓涓之水,匯成大海
○九三 井岡山會師
此情此景,可傳千秋
○九四 □□到洪湖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九五 濟南慘案
中華豪氣鑄英烈
○九六 混世魔王張宗昌
不是盜匪,勝似盜匪
○九七 皇姑屯事件
與虎謀皮,虎怒食人
○九八 東陵盜寶
軍閥之貪婪,無不用其極
○九九 平江起義
金石為鑄,落地有聲
一○○ 黃洋界炮聲隆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一○一 張學良東北易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聚焦:1912年至1928年的中國
話說中國 新世紀的曙光(下) 節選
1923年歲末,一封又一封電報從廣州發往浙江奉化的一個小鎮——溪口,催促正在故鄉為母親王采玉做六十冥壽的蔣介石,讓他早早動身前來廣州。蔣介石幼時,跟小伙伴們玩打仗游戲,便喜歡自封大將軍,登臺指揮,頗有點“草頭將軍”的派頭。蔣介石得以出人頭地,成為真正的“大將軍”,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著三次關鍵性的機遇,而且這三次機遇是連環式的,即前一次為后一次留下了伏線!酢醮问1906年,19歲的蔣介石在奉化龍津中學學習時,得以東渡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本,他結識了正在警監學校學習的陳其美,并由陳其美介紹,于1908年,加入同盟會。他與陳其美、黃郛三人結為異姓兄弟。第二次是在1922年。1914年中華革命黨(中國□□□前身)成立,□□□任總理,陳其美為總務部長。兩年后,陳其美在滬被刺身死,蔣介石投奔□□□。1918年舂,□□□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雖說蔣介石曾一度因沒有實權而向□□□辭職,回到上海醉心于做證券交易,但1921年底他還是應□□□之召赴桂林,參與籌備北伐。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突然反叛,率部炮轟廣州□□□總統府。蔣介石趕到廣州,登上□□□座艦永豐艦,協助□□□反擊陳炯明。蔣介石侍立□□□左右,與他共患難,同生死,并于8月10日護送□□□離粵返滬。蔣介石被□□□任命為大本營參謀長。第三次便是此時此刻,□□□給正在溪口的他發來了電報,命他速赴廣州’籌建黃埔軍校。這第三次機遇,正是永豐艦上那難忘的日日夜夜,使□□□產生了對蔣介石的信任感。蔣介石摜起烏紗帽1924年1月16日,當蔣介石到達廣州,中國□□□□□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在廣州召開。但是會議代表中居然沒有蔣介石!□使蔣介石不悅的是,由□□□指定的浙江代表杭幸齋,名列浙江六名代表之首,他因病缺席,寧可空其席位,也未讓蔣介石替補!□□□急急催蔣介石來粵,不是要他出席□□□“一全”大會,而是另有任職:1924年1月24日,□□□宣布成立陸軍軍官學;I備委員會,以蔣介石為委員長。28日,□□□指示,在廣州東郊、珠江黃埔長洲島上創辦陸軍軍官學!捎谖挥邳S埔,從此亦稱黃埔軍校。在□□□眼中,蔣介石原本在日本學軍事,是一位將才,因此只在軍事上倚重蔣介石,并未把他作為一位政治活動家——正因為這樣,在遴選“一全”大會代表時,“忽略”了蔣介石。蔣介石不屑于區區陸軍軍官學;I備委員長一職(此時他尚未意識到這一職務對于掌握軍權的重要),摜紗帽了口同年2月21日,蔣介石向□□□及□□□中央執行委員會遞交了辭呈。未等批復,他就打道回鄉,到老家溪口去了口蔣介石回到老家溪口后一星期,便接到□□□發來的電報:“滬執行部轉介石兄:軍官學校,以兄擔任,故遂開辦,F在籌備既著手進行,經費亦有著落。軍官及學生遠方來者逾數百人,多為慕兄主持校務,不應使熱誠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職,辭呈未準,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誤!”□□□的電報,使蔣介石在失落之中得到鼓舞。于是,他在3月2日回復□□□,陳明自己“拂然而行”的緣由:“受人妒忌排擠,積成嫌隙,由來者漸,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