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話說中國 漫漫中興路(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212617
- 條形碼:9787545212617 ; 978-7-5452-126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話說中國 漫漫中興路(下) 內容簡介
《話說中國》是一部具有多種便捷實用的檢索功能的中國歷史百科全書。全書兩千則景點故事,全面展示中國歷史悠久亙長而又風云變幻的生動軌跡,八千余幅細膩反映社會生活的生動圖片,立體凸顯光輝燦爛的中華五千年社會文明成果。
享譽海內外的史學界學者李學勤教授擔任本書總顧問,中國韜*出版獎獲得者何承偉擔任本書總策劃。
楊善*、劉精誠、顧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線歷史學者撰寫全書文字,將個人長年學*精華融于書中,傾力奉獻經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書是江建忠編著的分冊《漫漫中興路(下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東漢)》,講述東漢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國故事。
東漢王朝作為西漢王朝的后續,同樣為中華民族生成史作出過輝煌的貢獻。收拾舊河山、再建新朝綱、循吏安黎民、良將定邊陲、外戚擅朝政、閹宦亂宮闈、吏士遇禁錮、諸侯裂四方,交織成一幅東漢帝國盛衰圖。
話說中國 漫漫中興路(下) 目錄
話說中國 漫漫中興路(下) 節選
書吏生涯 班超是扶風平陵人。他的長兄就是史家,《漢書》的作者班固。班固名聲很大,被漢明帝召到京城當蘭臺令史,班超也帶著母親,隨行到洛陽。因家中貧寒,班超常為官署抄抄寫寫來貼補家用。抄寫生涯很是枯燥無味,收入又低微。有一次,班超抄書抄得心煩,扔下*筆說:“大丈夫應當像當年傅介子、張騫那樣到域外去建功立業,博取封侯進爵的榮耀,豈能整天在筆墨之間虛耗光陰!”別的抄書人都不理解并取笑他。班超曾請人為自己看相,那相面人說:“你這位先生,雖然現在是個布衣書生,但將來要在萬里外封侯進爵。”班超問為什么,相面人說:“你生得燕頷虎頸,燕能飛、虎食肉,這是萬里封侯的面相呵!” 明帝偶然向班固問起其弟的情況。班固說班超正為官府抄寫文書,獲取傭金來奉養老母。明帝就讓班超也擔任蘭臺令史之職。不久班超不知犯了什么過失而免官回家。
班超雖然丟了職務,但名聲已經在外。永平十四年(72),國戚竇固出征匈奴,就征用班超為代理司馬,從此打開了班超立功邊疆的大門。
名揚鄯善 班超在軍中立了戰功,竇固覺得他很能干,就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諸國,說服他們脫離匈奴。
班超與郭恂帶了三十六名隨從,首先到達鄯善。
都善王對班超一行招待甚周,后來突然怠慢起來。
班超估計有匈奴使者到來,設法證實后,就召集三十六名隨從一起飲酒,商量對策。有人提出要讓郭恂一起商議,班超認為郭恂是文官,膽小怕事,恐怕會泄*機密。當夜正是月黑風高,班超領眾人直奔匈奴使者的駐地,留十人在營后埋伏,要求他們見到火光就鳴鼓大呼,其余人隨班超從正面發動攻擊。班超順風放火,大帳,當場手斃三人,隨從則*力斬殺帳中匈奴使者和衛士共三十余人,其他匈奴兵都被大火燒死。二天,班超提了匈奴使者的人頭去見鄯善王。在班超的曉喻下,鄯善王決心歸漢,讓兒子到漢地為人質。初戰告捷,竇固把班超立功事上報朝廷,明帝就正式任命班超為軍司馬,專門去聯絡西域各國。
班超憑借在鄯善立下的威名,輕易地招撫了于闐王,隨即趕往疏勒。當時疏勒王已被倚恃匈奴的龜茲王所殺,由龜茲人兜題來充當疏勒王。班超派手下田慮前去招降,田慮一到疏勒就擒下毫無戒備的兜題。班超隨后趕到,召集國中文武,譴責龜茲王無道,并立已故疏勒王的兄子忠為王,疏勒國為歡喜。
安撫西域 翌年,漢明帝去世,焉耆國趁漢朝,攻殺了西域校尉陳睦;龜茲、姑墨也連連發兵攻打疏勒。班超親自守盤橐城,和守疏勒王城的忠互相呼應,堅守了一年多。可是,朝廷因都護陳睦陣亡,怕班超獨木難支,就下詔書命班超回京。班超剛離疏勒,疏勒的都尉黎弁就而死,到了于闐,于闐王公官吏都哭著說:“漢使者就像我們的父母,真的不能離開!”紛紛抱住班超的坐騎,不肯放行。班超大為感動,竟不顧詔命,調轉馬頭,又回頭奔向疏勒。
疏勒自班超離開,又投降龜茲,并和尉頭國聯合一氣。班超回來,立即反叛者,并出兵攻打尉頭國,殺敵六百余人,疏勒重新安定下來。
班超一鼓作氣,率疏勒、康居、于闐、拘彌四國兵力共一萬人馬,攻打姑墨國的石城,大獲全勝。班超遣使報捷,并請求朝廷發兵支援。朝廷命假司馬徐干帶一千人馬來援。班超又打了一個勝仗,再次上書要去宣慰烏孫諸國。漢章帝正式任命班超為將兵長史,頒給鼓吹幢麾,以壯軍威,并任徐干為軍司馬。
過了數月,朝廷又加派和恭等人,率八百軍士來援。
班超投筆從戎 成語“投筆從戎”意即棄文從武,放下筆桿參軍,這典故就出在西域名將班超身上。東漢扶風安陵人班超,因為家境貧寒,為了維持生計,只好給官府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有一天,他把筆往桌上一丟,感嘆地說:“大丈夫如果做不出別的大事業,也應該像張騫那樣到邊疆去為國家創業立功啊!怎么能安閑地和筆硯打一輩子交道呢?”班超感嘆之日,也正是東漢初軍中急需用人之時。漢明帝招募勇士,班超真的“投筆從戎”了,被任命為假司馬。竇固派他帶兵進攻伊吾,他與呼衍王戰于蒲海旁,“多斬首虜”,大獲全勝,因而受到竇固的賞識。此圖出自清末民初馬駘的《馬駘畫寶》。P23-24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