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荀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11874
- 條形碼:9787100111874 ; 978-7-100-11187-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荀子 本書特色
《荀子》是戰國末期荀子所撰,共二十卷,三十二篇。作者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繼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學大師,精通《詩》、《禮》、《易》、《春秋》。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并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荀子 內容簡介
《荀子》一書,其思想博大精深,內容豐富,凡是自然、社會、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文學等皆有所涉獵。概括而言,其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思想內涵,而且為國家、社會的運行構建起了一套完整的理論機制。因此,我們可以將荀子思想的根本性歸納為“思想——制度”。在先秦時代,人類在進行思想探討時不可回避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就是人與天的關系。儒家認為“天”是有意志、有精神的宇宙萬物的主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荀子吸收了墨家“非命”觀的部分理論,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天論》)的觀點。他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要求人們發揮自己的主觀意志參與到大自然的運行之中,并相應地改造、利用它。
荀子 目錄
荀子 作者簡介
方達,浙江浦江人。碩士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字學專業。現為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博士生,主要從事先秦哲學及思想史研究,已發表有關諸子學論文5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