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結構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097340
- 條形碼:9787112097340 ; 978-7-112-0973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結構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 本書特色
本書是關于介紹“結構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的研究專*,書中具體包括了:“結構學”的學問、把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統一作為目標、任何地方都沒有國際性的原材料、左右設計的施工方法和生產系統、挑戰大跨度的空間框架、支撐大屋頂的結構等內容。
結構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介紹什么是結構設計、如何思考結構設計和進行結構設計的手法。全書分8章, 作者把結構學作為單獨的學科對待, 由結構學的始祖講起, 剖析結構設計的各項因素及其與力學、材料、施工等的關系 ; 講述PC和層積材的結構、大跨度空間、鋼鐵與玻璃的合作、開閉式玻璃屋頂、PC
結構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 目錄
“結構設計”的探討
第1章 “結構學”的創始者們
“結構學”的學問
技術革新的革命性/結構設計的立腳點/“結構”是什么
結構學的始祖
達·芬奇的統一/笛卡兒的哲學
第2章 “結構設計”的意義
人與自然
把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統一作為目標
結構設計的構成因子
領會隱藏的重要因素
結構設計與力學
從荷載論到安全系數論序言 “結構設計”的探討 第1章 “結構學”的創始者們 “結構學”的學問 技術革新的革命性/結構設計的立腳點/“結構”是什么 結構學的始祖 達·芬奇的統一/笛卡兒的哲學 第2章 “結構設計”的意義 人與自然 把社會與環境的協調和統一作為目標 結構設計的構成因子 領會隱藏的重要因素 結構設計與力學 從荷載論到安全系數論 結構設計與材料 任何地方都沒有國際性的原材料 結構設計與施工 左右設計的施工方法和生產系統 結構設計與五次元設計 何謂“五次元的結構設計”/結構設計中的時間坐標軸/決定方案之方向性的精神坐標軸 第3章 Pc和層積材的結構 海洋博物館·海洋美術館 PC的收藏庫 與內藤廣的相遇/在伊勢灣的小高地上看到了夢/建在海邊的收藏庫的屋頂和結構/以初淺的力學創造的夢幻般的空間 PC的魅力 稱為Pc的新型結構材料/何謂PC結構的設計/建筑師為了使建筑得以實現而進行的探討 層積材的復合結構 創造出木結構的現代美/構件的結合/這個創造依靠集體的努力和體力完成了/持久不衰的堅強意志是創造新型空間的原動力 RC和混合木造 應用簡單的結構,以合理性和美為目標興建的海洋美術館 第4章 挑戰大跨度的空間框架 幕張博覽會 參與大型工程的策劃 去見模文彥/充滿戲劇性的動態空間/把大型空間的結構簡單化 以立體橫梁為基本的國際展覽會場 展覽大廳的巨型屋頂/建筑是人的群體所創造的物體/展覽館其他的結構方式 圓筒和圓錐薄殼結構的結合 支撐大屋頂的結構 張弦梁桁架 支撐大空間的結構 將三種結構并列應用構成大屋頂 Ⅱ期工程的機會/懸鏈、波浪形的屋頂/完美的幾何學創造了富有刺激性的空間/整體和部分的配合性 第5章 鋼鐵和玻璃的可能性 東京國際會議中心 建筑師和結構設計者的共同勞動 功能性的組織者/給拉菲爾·維諾里的兩個提問 結構法的架構形成 包含建筑物的大架構 玻璃大廳的結構設計 從長方向考慮結構架設/玻璃大廳的7種結構 玻璃挑棚 第6章 開閉式的玻璃屋蓋 札幌媒介公園、角宿 從硬件到軟件 開閉式圓形屋蓋的規劃啟示了使用的方法/千變萬化的出人意料的空間 可變的圓形屋蓋之研究 從開閉式到可變式/可變式玻璃屋蓋 通向具體化的道路 來自業主的信賴 開閉式屋蓋的機械設計 作用于開閉的部件及動作 機械設計的有趣之處 應該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的技術工學 第7章 預制混凝土與張拉結構的足球賽場 蔚山足球賽場 挑戰設計競賽 韓國的同志Shim In—Bo/建設世界杯足球賽場的邀請 在設計競賽上提出的方案有三個主要方面 把觀眾席的三分之一安排在地面標高以下/結構整體形成不需維修的狀態 將屋頂設計成鯉魚旗(在日本的傳統兒童節時懸掛的鯉魚狀的旗幟)狀的輕快形象 作為都市開發的一個環節來決定賽場的位置 承擔了國家的要求和都市再生的重任/令人感動的委托人——蔚山市長的話語 美國式建設體制和亞洲式實施體制的共存 美國式契約社會的原則/亞洲式體制的本質/為制作成堆文件的工作 地下RC(鋼筋混凝土)結構 一般混凝土與飾面混凝土 預制混凝土結構 “根據功能標進行責任施工”之系統的問題/實現預制混凝土施工為止 鋼骨結構 以亞洲的方式推進工作的要點 張拉結構和膜 改變韓國建筑史的張拉結構/固定纜繩的金屬部件的設計 走向“結構設計”的亞洲時代 第8章 沖出“黑箱” 圍困現代技術工學的“黑箱” 要在地球上造建筑物的話,就必須熟讀的一本書1 解放僵硬的大腦2 數學與飛躍性的構思3 使結構變得有趣的“預先”概念4 對于自然能源的“結構計算”的建議5 從自然與人類那兒學習了美學的偉大的先驅者們的故事6 關于“技術革新”和“忽視人的作用”7 正多面體的看法、想法8 何謂安全9 作為“統一技術”的“標準系”10 無限的思索 謝辭 登載作品出處 信息
結構設計的新理念·新方法 作者簡介
1939年出生于日本東京。1963年,畢業于日本大學理工學部建筑系。同年,進入橫山建筑結構設計事務所就職。1964年,轉職木村俊彥結構設計事務所。1969年獨立創業,成立結構設計集團(SDG),直到現在。 由他負責結構設計和監理的主要作品如下:武藏學園(Bcs獎,1981年),日本科學技術博覽會國連館(1985年),日本國際會議中心(JSCA獎,BCS獎,1989年),海洋博物館(1992年),東京國際會議中心(JSCA特別獎),中野坂上超高層大廈(1996年),名取市文化會館,酒田市市民美術館,幕張博覽會北大廳(松井源吾獎),熊谷文化創造館(1997年),茨城縣立天心紀念五浦美術館,臺灣卑南文化公園,高知縣立牧野紀念館(1998年),富山縣福址會館(1999年),札幌媒介公園,國立漢城大學運動中心(2000年),蔚山足球賽場(2001年),橫濱港國際客運終端(2002年)等等。 建筑雜志方面連載的文章有:列柱(結構空間論)(1976~1988年),建筑知識(結構法規鑒賞)(1986~1988年),at(沖出黑箱)(1989~1991年),鋼鐵技術(一個人的辯論)(1993~1997年),新建筑(時評)(1994年),建筑文化(構造家列傳)(1995~1996年),結構(隨想)(1996~1997年),新建筑(結構的源流)(1997~1999年)。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