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中國畫學全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108440
- 條形碼:9787558108440 ; 978-7-5581-0844-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畫學全史 本書特色
《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內容有條不紊,類聚群分,眾善皆備,為文之府,實為空前之巨著。這部中國人自行編著的**部中國繪畫通史,奠定了鄭午昌于民初美術史著述之重要地位。全書起自上古,迄于清末,分作實用時期、禮教時期、宗教化時期、資料充足、名家名作及繪畫理論較多,廣征博引,條分縷析,敘次井然。
中國畫學全史 內容簡介
《鄭午昌:中國畫學全史》內容有條不紊,類聚群分,眾善皆備,為文之府,實為空前之巨著。這部中國人自行編著的**部中國繪畫通史,奠定了鄭午昌于民初美術史著述之重要地位。全書起自上古,迄于清末,分作實用時期、禮教時期、宗教化時期、資料充足、名家名作及繪畫理論較多,廣征博引,條分縷析,敘次井然。
中國畫學全史 目錄
序
自序
實用時期
**章 畫之起源與成立
**節 畫之起源
第二節 畫之成立
禮教時期
第二章 夏商周秦之畫學
第三節 圖畫應用與三代政教
第四節 周秦間之畫家
第三章 漢之畫學
第五節 概況
第六節 畫跡
第七節 畫家
第八節 畫論
宗教化時期
第四章 魏晉之畫學
第九節 概況
第十節 畫跡
第十一節 畫家
第十二節 畫論
第五章 南北朝之畫學
第十三節 概況
第十四節 畫跡
第十五節 畫家
第十六節 畫論
第六章 隋之畫學
第十七節 概況
第十八節 畫跡
第十九節 畫家
第二十節 畫論
第七章 唐之畫學
第二十一節 概況
第二十二節 畫跡
第二十三節 畫家
第二十四節 畫論
第八章 五代之畫學
第二十五節 概況
第二十六節 畫跡
第二十七節 畫家
第二十八節 畫論
文學化時期
第九章 宋之畫學
第二十九節 概況
第三十節 畫跡
第三十一節 畫家
第三十二節 畫論
第十章 元之畫學
第三十三節 概況
第三十四節 畫跡
第三十五節 畫家
第三十六節 畫論
第十一章 明之畫學
第三十七節 概況
第三十八節 畫跡
第三十九節 畫家
第四十節 畫論
第十二章 清之畫學
第四十一節 概況
第四十二節 畫跡
第四十三節 畫家
第四十四節 畫論
附錄
一、歷代關于畫學之著述
二、歷代各地畫家百分比列表
三、歷代各種繪畫盛衰比例表
四、現近畫家傳略
中國畫學全史 節選
自序 世界之畫系二:曰東方畫系,曰西洋畫系。西系萌孽滋長于意大利半島,分枝散葉,蔭蔽全歐;近且移植于美洲,播種于亞陸。東系淵源流沛于中國本部,漸納西亞印度之灌溉,浪涌波翻,沿朝鮮而泛濫于日本。故言西畫史者,推意大利為母邦;言東畫史者,以中國為祖地,此我國國畫在世界美術史上之地位也。 我國自有畫以來,先民之專心一志,耗精竭神以從事鉆研者,不知凡幾。顧三代以前,畫以實用為歸,但見應用繪畫之史實,未著制作繪畫之家數。漢世祠堂石室,多有石刻畫像,尚不署作者姓名,如毛延壽輩之得著于傳記,殊不經見。迨六朝以降,顧、陸、張、曹聲華漸著,而顧愷之、王廙、宗炳、王微、顏之推、謝赫、姚*,且有論畫之著作矣。迄乎唐代,李思訓、吳道玄、王維輩出,遂赫然以畫號大家,且樹南北宗派焉。循是以往,遞相祖述,名家繼起,不可勝數;纂史乘,作地志者,或列諸藝術,或傳諸文苑,而勒為專書者亦漸多。唐裴孝源之《公私畫史》,張彥遠之《歷代名畫記》,宋劉道醇之《名畫錄》,郭若虛之《圖畫見聞志》,米芾之《畫史》,鄧椿之《畫繼》,皆其著者。由元及明,畫家林立,趙孟、柯九思、錢舜舉、湯垕、黃公望、倪瓚、吳鎮、楊維楨、沈周、文徵明、董其昌、陳繼儒皆有著述,而張丑之《書畫舫》,王穉登之《丹青志》,尤為專博。入清畫家益多,著書立說,更不可僂指數,言其著者,退谷江村之記錄,讀畫者皆視若南針;小山《畫譜》、石村《畫訣》、左田《畫品》、安節《畫說》,復爭鳴藝苑;而浦山《畫征錄》、《墨香居畫識》、《墨林今話》及其他《墨緣匯觀》、《歷代畫史匯傳》等之類書,西廬、清暉、甌香、冬花、漫堂等之題記,皆后先出世,林林若雨后春筍焉。然綜觀群籍,別其體例,所言所錄,或局于一地一時,或限于一人一事,或偏于一門一法,或匯登諸家姓名里居,而不顧其時代關系;或雜錄各時之學說著作,而不詳其宗派源流;名著雖多,要各有其局部之作用與價值;欲求集眾說,羅群言,冶融摶結,依時代之次序,遵藝術之進程,用科學方法,將其宗派源流之分合,與政教消長之關系,為有系統有組織的敘述之學術史,絕不可得。英儒羅素、印哲泰戈爾之來華,皆以國畫歷史見詢,答者輒未能詳。夫以占有世界美術史泰半地位之大畫系,迄乎今日而尚無全史供獻于世,實我國畫苑之自暴矣。 近世東西學者,研究中國畫殊具熱心毅力,對于中國畫學術上之論說,或散見于雜志報章,或成為專書,實較國人為勤。而日本人藤岡作太郎之《近世繪畫史》,中村西厓之《文人畫之研究》等,所言皆極有條理根據,中村不折、小鹿青云合著之《支那繪畫史》,早于大正二年出版,其內容如何,且勿論;亦足見日本人之先覺,而深愧吾人之因循而落后。 昶欲輯本書久矣!辛酉客杭州,教務之暇,始行著手。比來海上,獲交賓虹、藹農、征白諸君子。探討有得,輯錄益勤。忽忽五年,粗具斯稿。草創急就,謬誤必多,只可自娛,寧敢問世。然或以此引起國人對于國畫學史之注意及興趣,精揅博討,他日更有名著出,后來居上,則今此之喤引,亦所企期于我國藝林者也。茲將本書編制,略說如下: 一、范圍之規定本書既名中國畫學史,其范圍以地域言,當止限于中國;以人文言,當止限于畫學。但藝術為人類之藝術,不能以地方自局。我國繪畫,固常受西亞印度藝術之感化,而亦分其流以溉朝鮮、日本;且繪畫雖小道,更不能獨自產生長進,必受其他文藝政教之孕育與促成。故規其范圍,不能不兼及與畫學有關系之種種背景。 二、時代之畫分畫為藝術之一種,當就其藝術上演進之過程及流派而述之。然其演進也,往往隨當時思想文藝政教及其他環境而異其方向,別其遲速;而此種種環境,又隨時代而變更。如我國數千年來,專制政府前仆后起,一代一姓,各自為治。其間接或直接影響于畫學者,亦各異趨。故本書分四大時期敘述之:曰實用時期,曰禮教時期,曰宗教化時期,曰文學化時期,而仍不打破其朝代。大概唐虞以前,為實用時期;三代秦漢,為禮教時期;自三國而兩晉、而南北朝、而隋、而唐,為宗教化時期;自五代以迄清,則為文學化時期。略說其意義如下: 實用時期初民作畫,全為實用,不在審美,雕題文身之俗,固無論矣;即稍進于文明之域者。亦多用以記事狀物圖案,有巢氏之繪輪圜,伏羲氏之畫八卦,軒轅氏之染衣裳,無不旨在實用。西人希倫著藝術之起源,推闡近代人類學研究之發達,足以證明野蠻民族之藝術,主眼在實用而不在美;如我初民,亦何能外此。是為**時期。 禮教時期唐虞三代秦漢之世,往往利用繪畫以藻飾禮制,宏協教化;論者謂為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五色文彩,草諸衣冠車旗;萬方事物,昭諸鐘鼎尊彝;古昔圣賢,象諸垣戶殿堂;至圖功、表行、頌德諸類,亦無不以畫。陸士衡謂“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張彥遠謂:“畫者成教化,助人倫”。其義深矣。是為第二時期。 宗教化時期自漢末佛教普光震旦以后,歷六朝而迄唐宋,印度繪畫,時隨佛教以俱來,國畫受其影響及陶熔,頓放異采。天龍寶跡,地獄變相,凡寺壁塔院,遍繪莊嚴燦爛之印度藝術化之佛畫。其時道教、儒教對于佛教,或起反抗,或被同化,亦發生相當而異趣之畫風于其間。星君乘龍,真人騎獅,皆有圖像;而孔子問道及其七十二弟子像,亦多圖諸宮庭寺院。蓋此時繪畫,全在宗教化力之下,是為第三時期。 文學化時期唐代繪畫,已講用筆墨,尚氣韻;王維畫中有詩,藝林播為美談。自是而五代、而宋、而元,益加講研,寫生寫意,主神主妙,逸筆草草,名曰文人畫,爭相傳摹;澹墨楚楚,謂有書卷氣,皆致贊美;甚至謂不讀萬卷書,不能作畫,不入篆籀法,不為擅畫;論畫法者,亦每引詩文書法相證印。蓋全為文學化矣。明清之際,此風尤盛。是為第四時期。 此四時期之畫分,并非絕對,其間互有出入,大抵就與繪畫之進展或直接或間接發生影響及效力而比較重要者而言,則“實用”、“禮教”、“宗教”、“文學”四者,實各有獨占一時期之勢力焉。更進一步言:**期之后半,實際應用中,當然包含禮教化。第二期雖其表面仍屬實用,實則全然為禮教化,且間呈宗教化之色彩。第三期無論繪畫之應用及意義,一受宗教支配,而其作風,且漸啟文學化之萌芽。第四期純為文學化,實用、禮教、宗教化之繪畫,僅占極小之部分而已。至于魏晉之莊老,宋元明之理學,清代之漢學,對于當時繪畫,亦各有潛移默化之勢力,則不俟論也。 三、內容之支配畫學史之主要資料,不出三類:曰畫家傳,曰畫跡錄,曰畫學論。三者互相參證,并及與有影響之種種環境而共推論之,則其源流宗派。與乎進退消長之勢,不難了然若揭。本書內容,即本此意支配。周秦以前,繪畫幼稚。資料不充,另法敘述外,自漢迄清,則畫代為章,章分四節:曰概況,曰畫跡,曰畫家,曰畫論;茲將四者之內容,及其相互之關系說明之: 概況概論一代繪畫之源流派別及其盛衰之狀況,凡與繪畫直接或間接有關系之各事項,如思想、政教諸類,所以形成一代繪畫者,窮源竟委,亦為有系統有證印之說明。 畫跡舉各家名跡之已被賞鑒家所記錄,或曾經目睹而確有價值者集錄之。其間尤重要而可稱為代表作品者,則說明其布局、設色、用筆之法,別定其神、逸、妙、能、優劣之差,比較對勘,小以見各家之作風,大以見一代之畫學。唐以前,畫跡之見于記錄者不多;唐以后,乃漸富;至明清兩朝,蓋不可勝數矣。本書盡量收錄,以俾參證。 畫家畫家自漢而后,日多一日,有清一代至四千余家,勢不能盡行收錄,因擇其當時宗匠,可稱為代表作家者,錄其姓名、爵里、生卒年月等,能詳必詳。其聲望較遜,關系較輕者,則按其所擅何法,以次類錄其姓名;其更下者,則從略。 畫論畫論有作自畫家者,有作自鑒藏家者,或論畫之理法,或論畫之流傳,或論畫之優劣,要皆研究繪畫,獨有心得之言。讀其文,可以想見其人與時對于繪畫上之藝術思想趨勢焉。本書博采眾說,錄而述之,其重大之著述,限于篇幅,不及盡錄者,則或從其類而著其名,或提其要而標其用。 四者互可質證,互有發明,不能偏廢。然按其實際,可分為二組:概況為一組;畫跡、畫家、畫論為一組。前者系后者撮要之敘述,后者系前者分股之詳解。讀者既讀概況,欲更為詳實之研究,則可讀以下三節。 四、附錄之說明本書為求內容之充實,益讀者以便利,附錄凡四:曰歷代關于畫學之著述,此項著述,雖不浩如淵海,亦可積之充棟,其中有已失傳者,有未曾刊行者,有與書法金石學并論者,皆盡量采錄,以備好學者按索參考。曰歷代各省畫家百分比例表,舉歷代畫家在何時何地為*多或*少統計比較,以見各時各地之繪畫情形。曰歷代各種繪畫盛衰比例表,以明各種繪畫發生成熟之后先,及其盛衰之趨勢。曰現近畫家傳略,是續《歷代畫史匯傳》而采輯近代及現代之畫家,錄其姓名、里居及所擅長,非敢標榜,亦古人尚友之意焉。 ……
中國畫學全史 作者簡介
鄭午昌(1894—1952),現代書畫家、美術史家、出版家。原名鄭昶,號若龕,別署絲鬢散人。擅畫楊柳,有“鄭楊柳”之稱;書學褚遂,融魏碑,并參畫筆自成一格。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