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家書-曾國藩全集-(上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2111871
- 條形碼:9787202111871 ; 978-7-202-11187-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書-曾國藩全集-(上下卷) 本書特色
《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從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寫給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書。家書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從修身養性到洞察對手,從戰勝絕境的膽略到培養與眾不同的氣質,從巧處人際關系到為官之道,從追求學識到養生經驗,可謂應有盡有,而且見解深刻,讀起來扣人心弦。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以書生身份而克平亂世,戎馬倥傯間亦為學不倦,并在事業和學問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數,而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軍之危,救清廷與累卵之間;有家書傳世,著書立說,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對天津教案的處置不力。這一切使其文韜武略、傳奇一生始終為人們評說紛紜,也使他成為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家書》收錄了曾國藩從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寫給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書。家書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從修身養性到洞察對手,從戰勝絕境的膽略到培養與眾不同的氣質,從巧處人際關系到為官之道,從追求學識到養生經驗,可謂應有盡有,而且見解深刻,讀起來扣人心弦。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以書生身份而克平亂世,戎馬倥傯間亦為學不倦,并在事業和學問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數,而曾國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軍之危,救清廷與累卵之間;有家書傳世,著書立說,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對天津教案的處置不力。這一切使其文韜武略、傳奇一生始終為人們評說紛紜,也使他成為近代史上頗具爭議的人物。
曾國藩號稱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體現就是這套《曾國藩全集》。《曾國潘全集》由曾國藩的35位門人編校而成,收錄了曾國藩一生主要的學問精華,包括奏稿、批牘、書札、文集、詩集、日記、雜著、十八家詩鈔、經史百家雜鈔、經史百家簡編、鳴原堂論文、求闕齋讀書錄等,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這位“千古**完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和實踐,語言平實易懂,同時又蘊含著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編輯者在原文的基礎之上,也進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圖將曾國藩的人格魅力完美地呈現出來,將曾國藩的學問傳于后世。信息
家書-曾國藩全集-(上下卷) 內容簡介
*正文輔以旁注:編者在書口用小字旁批,其內容不乏家書的正文提要、注釋信文和警句格言,為讀者在閱讀時提供了便利。
*內容收錄齊全:便于原汁原味理解曾國藩的思想
*刪去了書信部分的譯文:刪繁就簡,使讀者更能從原文中體會曾國藩的情感
*內文排版古典雅致,簡約清晰,增強閱讀舒適感
家書-曾國藩全集-(上下卷)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最高統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被梁啟超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國藩1811年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今婁底市雙峰縣),1838年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輝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歷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最高峰,謚號“文正”即為清朝文官的最高謚號。曾國藩一生以創立湘軍、開啟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以及在識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為世人所熟知。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最高統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被梁啟超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國藩1811年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今婁底市雙峰縣),1838年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輝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歷史上漢族文人為官的最高峰,謚號“文正”即為清朝文官的最高謚號。曾國藩一生以創立湘軍、開啟中國近代洋務運動以及在識人用人方面的卓越成就而為世人所熟知。
李鴻章(1823—1901年),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亦稱李合肥,本名章銅,字漸甫或子黻,號少荃(泉),晚年自號儀叟,別號省心,謚文忠。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瀚章(1821-1899年),字筱泉,一作小泉,晚年自號鈍叟,合肥市瑤海區磨店鄉祠堂郢村人。其父李文安,曾官刑部郎中,與曾國藩為戊戌(道光十八年,1838年)同年。文安有六子,瀚章居長,鴻章居次,以下依次為鶴章、蘊章、鳳章、昭慶。李瀚章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以拔貢朝考出曾國藩門下,初為湖南知縣。及曾國藩建湘軍之初,即奏調瀚章至江西南昌綜理糧秣。咸豐七年(1857年),曾國藩奔父喪回籍,李瀚章相繼回合肥守制。后一年,曾國藩奉旨復出督師,仍召李瀚章回南昌總核糧臺報銷。瀚章遂偕其母、弟輩移家于南昌。官至兩廣總督。信息
- >
經典常談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