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魏晉南北朝卷-中華圖像文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904878
- 條形碼:9787517904878 ; 978-7-5179-0487-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魏晉南北朝卷-中華圖像文化史 本書特色
《中華圖像文化史·魏晉南北朝卷》:魏晉南北朝起于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漢,迄于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全國統一,前后共計370年。本書用新的學術視野和方法論去重新審繹已經發現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圖像材料的企圖。在本書中,我們將嘗試著對這一時期的典型圖像的不同形態和其所存在的不同場域進行區隔和解碼,探討其傳播的源流與途徑,以及其背后的驅動因素。
魏晉南北朝卷-中華圖像文化史 內容簡介
通過中華圖像文化史的研究,還原中華民族上萬年的生活形態、思想觀念和精神歷程,啟發讀者從人類視覺文明的角度來思考圖像文化的重要價值。
本書的編著體現了可貴的創見性,在圖像的生產場域、自身的構成場域和其社會傳播場域所建構的語境中闡釋圖像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史學研究領域的不足,不僅凸顯了圖像的文化史學價值,更為今后圖像學研究開辟了具有中華文化特點的學術路徑。
魏晉南北朝卷-中華圖像文化史 目錄
導 論 001一、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地位 001
二、本書的寫作思路 005
**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圖景 009
**節 分裂的國家版圖 010
一、三國鼎立 010
二、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八王之亂” 011
三、五胡十六國和中原板蕩 011
四、南北對峙 012
第二節 黑暗的政治現實 014
一、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014
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018目錄CONTENTS導 論 001 一、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地位 001 二、本書的寫作思路 005**章 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圖景 009 **節 分裂的國家版圖 010 一、三國鼎立 010 二、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八王之亂” 011 三、五胡十六國和中原板蕩 011 四、南北對峙 012 第二節 黑暗的政治現實 014 一、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014 二、統治階級內部矛盾 018 三、政治腐敗和生活上的極度腐朽 021 第三節 特殊的魏晉風度 024 一、魏晉風度的觀念背景 024 二、魏晉風度的形態表現 025 第四節 密切的文化交流 030 一、區內交流 030 二、域外交流 036 小 結 041?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的圖像總貌 043 **節 圖像的社會形態 044 第二節 圖像的形神追求 046 第三節 圖像發展的三個階段 050 一、三國西晉時期 050 二、東晉十六國時期(包括北魏前期) 051 三、南北朝時期 054 第四節 圖像的區域化特征 058 第五節 圖像的多維向交流 060 小 結 063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的圖像生產性場域 065 **節 圖像的生產主體 066 一、畫工 066 二、畫師 067 三、畫家 068 四、贊助人 069 第二節 圖像的創作意圖 072 一、城市規劃和宮殿建筑意圖分析 072 二、宗教圖像的創作意圖 074 三、墓葬圖像的創作意圖分析 080 第三節 圖像的技術性形態 084 一、壁畫的粉本程序 084 二、畫像磚的制作流程 085 三、雕塑的技術考察 089 四、工藝類圖像的技術發展 091 小 結 099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的圖像構成性場域 101 **節 宗教圖像的構成場域 102 一、石窟建筑構成文本 102 二、佛教圖像文本構成 118 三、道教的圖像構成場域 128 四、宗教圖像的色彩語言 130 第二節 墓葬圖像的構成形態 136 一、墓葬圖像構成的區域差異 137 二、傳統母題的繼承 140 三、新生圖像母題 172 第三節 工藝圖像的構成形態 184 一、異風昌熾的織品圖像 184 二、佛仙交匯的銅鏡圖像 187 三、異彩紛呈的瓷器圖像 189 第四節 絹帛圖像的構成形態 192 一、洛神賦圖 192 二、女史箴圖 196 三、職貢圖 203 小 結 211第五章 魏晉南北朝的圖像社會性場域 213 **節 圖像傳播的社會路徑 214 一、早期圖像的使用環境及其范圍的拓展 214 二、佛教圖像的傳播途徑 221 三、南北交融的交流狀態 226 四、祆教圖像的傳播路徑 229 五、其他圖像的傳播路徑 231 第二節 圖像傳播的受眾分析 234 一、圖像受眾的廣泛性與復雜性 234 二、圖像受眾的功利性 236 小 結 238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圖像的寓意與象征 241 **節 意識形態的圖像表征 242 一、都城選址和城墻構造——政治權力的維護系統 242 二、向心化都城布局——皇權中心的圖像語言 244 三、皇帝即佛——皇權維系的觀念灌輸 246 四、塢堡和莊園——政治權力的基層維持系統 248 第二節 道德維系的圖像呈現 252 一、孝子列女圖像 252 二、孝子列女的文本參照 255 三、圣君賢臣歷史故事圖像的消減 257 四、宗教圖像的道德維系功能 260 第三節 墓葬圖像的象征性符碼 264 一、鎮墓神獸 264 二、錢紋組合 266 三、羽人神仙 268 小 結 272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圖像類型分析 275 **節 宗教圖像 276 一、佛教圖像—以克孜爾第17 窟為例 276 二、道教圖像—以魏文朗造像碑為例 284 三、祆教圖像—以史君石槨為例 290 第二節 墓葬圖像 300 一、神道圖像 300 二、墓室圖像—以“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畫像磚為例 305 三、西善橋墓葬壁畫中“竹林七賢”的性質 306 四、“四神”的重新出現及“列女側侍”和齊東昏侯 308 五、北齊墓葬壁畫中“竹林七賢”的性質 310 第三節 工藝圖像 312 一、神獸銅鏡 312 二、青瓷蓮花尊 316 小 結 319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圖像的山水符碼 321 **節 山水圖像的形態變遷 322 一、東漢以前的山水文本形態 322 二、山水價值轉向的玄學促成 325 三、魏晉南北朝的山水文本形態 327 第二節 山水圖像的外來元素 332 一、祆教石刻圖像中的山水 332 二、佛教圖像中的山水 335 第三節 山水圖像的世俗形態 338 一、“崇猶塵積”——《女史箴圖》中的山水 338 二、“神光離合”——《洛神賦圖》中的山水 341 三、崔芬墓中的山石 343 第四節 山水畫論的人文形態 346 一、山水畫論的哲學內涵 346 二、山水畫論的文學基礎 348 小 結 351?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圖像個案分析 353 **節 顧愷之與《女史箴圖》 354 一、顧愷之生平 354 二、張子華的《女史箴》 355 三、《女史箴圖》、《女史箴》和《列女圖》 356 四、《女史箴圖》與時代畫風 358 第二節 楊子華與《校書圖》 362 一、楊子華與《校書圖》 362 二、《校書圖》圖像志 362 三、《校書圖》與北朝家具 364 四、《校書圖》與疏體畫風 370 第三節 徐顯秀墓壁畫 372 一、徐顯秀墓壁畫圖像志 372 二、徐顯秀墓壁畫的圖像分析 375 小 結 377結束語 378 參考文獻 382 后 記 386信息
魏晉南北朝卷-中華圖像文化史 作者簡介
姚義斌:1969年2月出生,安徽巢湖人,文學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中國書畫專業)副教授、湖南大學兼職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江蘇省甲骨文學會會員。參與上海市哲社科“十一五”規劃項目《藝術考古學學科理論體系研究》、上海市哲社2005年度規劃課題《漢壁畫墓宗教思想研究》。韓叢耀,南京大學教授,中華圖像文化研究所所長。曾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獎,兩次獲得中國個人藝術成就最高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先后獨立完成法國、以色列的科學、哲學研究課題;兩次獨立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6次完成省部級科研課題。長期從事圖像傳播學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兼任法國歐亞印象交流協會(ISASES)顧問,在國內外發表攝影作品2000余幅,遠赴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瑞典、瑞士、南非等國家和臺灣訪學或講學。在海內外出版專著《中國近代圖像新聞史》(6卷)(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九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日本東京大學出版社即出日文版)、《圖像傳播學》(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江蘇省第十一屆社科獎)、《圖像:一種后符號學的再發現》、《圖像:主題與構成》、《中國影像史》(10卷)等35部,發表學術論文110多篇。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