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卷 下-中華圖像文化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904984
- 條形碼:9787517904984 ; 978-7-5179-0498-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卷 下-中華圖像文化史 本書特色
《中華圖像文化史》是我國**部中華民族的視覺文明通史,分專題深入研究了自遠古至1949年大中華地區的圖像,以及中華圖像文化的形成機制。該項目分為斷代史和類型史兩個部分,“宋代卷•下” 屬于斷代史之一,在“宋代卷•上”之后,繼續分專題研究宋代的圖像文化,包括宋代繪畫的圖像詮釋、宋代圖像文化特色分析等,還對宋代圖像的主要作者進行了專門研究。
宋代卷 下-中華圖像文化史 內容簡介
通過中華圖像文化史的研究,還原中華民族上萬年的生活形態、思想觀念和精神歷程,啟發讀者從人類視覺文明的角度來思考圖像文化的重要價值。本書的編著體現了可貴的創見性,在圖像的生產場域、自身的構成場域和其社會傳播場域所建構的語境中闡釋圖像的意義,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史學研究領域的不足,不僅凸顯了圖像的文化史學價值,更為今后圖像學研究開辟了具有中華文化特點的學術路徑。
宋代卷 下-中華圖像文化史 目錄
目錄contents第八章 宋代繪畫的圖像詮釋 379**節 《清明上河圖》的圖像詮釋 380第二節 《韓熙載夜宴圖》的圖像詮釋 384一、《韓熙載夜宴圖》構圖設計的邏輯問題 384二、《韓熙載夜宴圖》構圖設計的用意 385三、《韓熙載夜宴圖》創作者的深層目的 390四、《韓熙載夜宴圖》的文本敘事傳播特色 394五、《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考 394六、《韓熙載夜宴圖》真是諜報圖嗎? 402第三節 《芙蓉錦雞圖》的圖像詮釋 404第四節 《寫經羅漢圖》的圖像詮釋 410一、宋代羅漢畫興盛的背景與《寫經羅漢圖》的內涵及成就 410二、《寫經羅漢圖》的深層問題:是否為光孝寺舊藏 414第五節 《梅花喜神譜》的圖像詮釋 418第六節 《平江圖》的圖像詮釋 426一、《平江圖》刻制的時代及其主持者考 426二、《平江圖》與南宋經濟發展 427三、《平江圖》與當地的軍政思想 429四、《平江圖》與南宋的宗教思想 430五、《平江圖》與宋人的生態環境觀 430第七節 《中興四將圖》的圖像詮釋 432一、由《中興四將圖》的人選、排序所折射的政治思想 432二、由《中興四將圖》折射出的教化思想 438第八節 《西園雅集圖》的圖像詮釋 440一、以《西園雅集圖》為例看中國古代的雅集 440二、《西園雅集圖》與宋代文人的精神家園 443三、馬遠《西園雅集圖》與宋代文人園林 444第九節 《十王圖》的圖像詮釋 446一、“地獄變相”說在中國的演變 446二、“十王”信仰在中國的發展 448三、“十王”的宣教圖像 449四、《十王圖》的圖式 451小 結 457第九章 宋代圖像文化特色分析 459**節 院畫圖像的形成機制與文化效應 460一、宋代院畫圖像的形成機制 460二、宋代院畫圖像的文化效應 475第二節 文人畫圖像的形成機制與文化效應 478一、宋代文人畫圖像的形成機制 478二、宋代文人畫圖像的文化效應 482第三節 宗教圖像的形成機制與文化效應 490一、宋代宗教圖像的形成機制 490二、宋代宗教圖像的文化效應 492第四節 金石學圖像的形成機制與文化效應 516一、三本宋代金石學著作 516二、宋代金石學著作中的制圖法 517三、宋代金石學著作注解圖像的模式 525四、宋代金石學圖像對后世的影響 526第五節 建筑圖像的形成機制與文化效應 528一、宋代工程圖像的國家教育與《營造法式》的應運而生 528二、《營造法式》中的圖像模式 530三、《營造法式》圖像的傳播 536四、《營造法式》的版本傳播 538第六節 家具圖像的形成機制與文化效應 540一、宋代家具圖像的形成機制 540二、宋代家具圖像的社會特征 544三、宋代家具圖像的傳播與影響 559小 結 579第十章 宋代圖像的主要作者研究 581**節 李成 582一、李成的圖像實踐 582二、李成的圖像風格 583三、李成圖像的傳播 584第二節 范寬 588一、范寬的圖像實踐 588二、范寬的圖像風格 588三、范寬圖像的傳播 592第三節 郭熙 594一、郭熙的圖像實踐 594二、郭熙的圖像風格 595三、郭熙圖像的傳播 598第四節 蘇軾 600一、蘇軾的圖像實踐 600二、蘇軾的圖像風格 602三、蘇軾圖像的傳播 604第五節 米芾、米友仁 606一、米芾、米友仁的圖像實踐 606二、米芾、米友仁的圖像風格 607三、米芾、米友仁圖像的傳播 610第六節 李公麟 612一、李公麟的圖像實踐 612二、李公麟的圖像風格 613三、李公麟圖像的傳播 616第七節 趙佶 618一、趙佶的圖像實踐 618二、趙佶的圖像風格 618三、趙佶圖像的傳播 623第八節 李唐 626一、李唐的圖像實踐 626二、李唐的圖像風格 626三、李唐圖像的傳播 630第九節 馬遠 632一、馬遠的圖像實踐 632二、馬遠的圖像風格 632三、馬遠圖像的傳播 638第十節 李嵩 640一、李嵩的圖像實踐 640二、李嵩的圖像風格 640三、李嵩圖像的傳播 650小 結 651結束語 652參考文獻 670致 謝 678
展開全部
宋代卷 下-中華圖像文化史 作者簡介
邵曉峰:南京林業大學藝術學院美術與設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江蘇青年社科英才(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全省20名)、江蘇省政府“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學術領軍人才、2006年中國博士后基金獲得者、2006年度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主持人。南京市青年美術家協會主席、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省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韓叢耀:南京大學歷史系/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家,圖像傳播學者。曾獲得第四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獎,兩次獲得中國個人藝術成就最高獎——中國攝影金像獎(理論評論獎),三次獲得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中國影像史”叢書、“中華圖像文化史”叢書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