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朱雀 本書特色
蘇格蘭華裔青年許廷邁回到父親的家鄉南京留學,在秦淮河畔邂逅了經營古玩鋪和地下賭場的神秘女子程囡。 故事以二人感情經歷為經,對金陵古都的觀照為緯,回溯家族淵源,縱橫中日戰爭、“反右”、“文革”等歷史關隘,交織出三個世代的傳奇。 金飾朱雀在三代母女間流傳,個人的愛恨癡嗔歷經時勢的動蕩、人性的溫暖與傷害。她們選擇以良善和體面,直面歷史橫逆,死而后已。神鳥朱雀是城市和人物的本命,身覆火焰,終生不熄。
朱雀 內容簡介
兩屆《亞洲周刊》十大小說獎得主、被海外評論界譽為“當代*大師潛力、*會說故事的小說家”──葛亮在紙上留下南京,驚艷文壇之作,重構古都民國至千禧年豐饒人文版圖! 莫言、蘇童、麥家、畢飛宇、陳冠中、朱天心、李昂、董啟章等海內外文學名家聯袂力薦! 《朱雀》之于葛亮正如“紅高粱家族”之于莫言,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專文作序推薦! 莫言評說《朱雀》,“是兼有人文地理和靈魂拷問的新型小說。他像寫自家的家園一樣寫出了一個他的南京,他像寫自己的親朋一樣寫出了眾多的人物。” 《亞洲周刊》年度全球十大華人小說。當代*大師潛力的年輕小說家——葛亮代表作——首次于內地出版。臺灣中國時報“開卷嚴選”推薦好書,2010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新人獎決選作品,香港國際書展二十周年重點推介書籍。
朱雀 目錄
朱雀 相關資料
《謎鴉》到《朱雀》,短短幾年的成績令人驚艷。徘徊在南京的史話和南京的神話之間,《朱雀》展現的氣派為葛亮同輩作家所少見。 ——哈佛大學教授、旅美文學評論家王德威 葛亮是具有超人稟賦和良好訓練的青年才俊,《朱雀》是兼有人文地理和靈魂拷問的新型小說。他像寫自家的家園一樣寫出了一個他的南京,他像寫自己的親朋一樣寫出了眾多的人物。 ——著名作家莫言 《朱雀》是屬于“鴻篇巨制”的大作品。葛亮目前才三十出頭,卻展示出非凡的創作力,寫出雄渾大氣、關于六朝古都南京的近代史詩。使人聯想到五十年代生人的莫言。在八十年代初捧出“紅高粱家族”。 ——香港《亞洲周刊》 葛亮的故事里沒有歷史的笨重感,也沒有走火入魔的實驗手法,他以一條清亮嗓音,三十歲不到的年齡,別辟蹊徑,重新回歸說故事的趣味。他的語言,干凈洗煉,節奏迅疾,有三月陽春的颯爽與清奇,冬雪落在地上般鮮明的印子,帶領著讀者步步尋向不可知的徑外人世 ——臺灣文學評論家張瑞芬 整體而言,慈悲的質量以及節制的書寫,構成葛亮作品里最動人的質素。他的文字極有敘事魅力,每每能逗引讀者的閱讀興味;而作為一名聰慧的創作者,葛亮亦擅于在故事的結尾力求平淡收斂,是高潮以后刻意的低調。 ——臺灣國立師范大學教授石曉楓 葛亮作品的重要價值,在于把文字轉化成一種衡器,用以衡量時空變遷中人的心靈變化,并將此作為一種指標體系,互為因果地評價時空緯度對人的影響。這仿佛科學研究一樣的方法,令他的寫作充滿了歷史感。 ——香港作家、批評家馬季 葛亮的語言不屬于一針見血,力透紙背、擲地有聲的那種。往往是剝繭抽絲、紆徐回環,有時甚至是“顧左右而言他”,在看似漫不經心的太極推手中,讀者已經被渾然不覺地“套牢”、“俘獲”了。 ——《大家》雜志 《朱雀》25萬字,葛亮寫了5年,從民國寫到千喜年。書中描寫的是一位歐洲華裔青年來南京尋根的故事。他說:“我希望看到一種時代記憶的南京。”年輕的葛亮容易讓人覺得這個年紀的人缺乏掌故,但是,通過《朱雀》就能看出他的功力。 ——《新京報》
朱雀 作者簡介
葛亮, 原籍南京,現居香港,任教于高校。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作品出版于兩岸三地,著有小說《北鳶》《朱雀》《七聲》《謎鴉》《浣熊》《戲年》,文化隨筆《繪色》,學術論著《此心安處亦吾鄉》等。部分作品譯為英、法、俄、日、韓等國文字。 曾獲首屆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臺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臺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作品被收入“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入選2008、2009、2015年“中國小說排行榜”和“2015年度誠品中文選書”。長篇小說《朱雀》獲選“《亞洲周刊》全球華文十大小說”。2016年以新作《北鳶》再獲此榮譽。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