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905066
- 條形碼:9787517905066 ; 978-7-5179-050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本書特色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是一本觀念新穎的攝影學習讀物,旨在以繪攝影課堂“三感”(影像感、陌生感、畫面感)入手,學會把萬事萬物、情感、復雜的光線轉化為和諧的韻律和豐富的影調,提高處理畫面的能力。書中貼心準備了魯美、中央美院的精品課學習案例、工作坊學習案例,給大家提供個性化的攝影學習方案,給平淡的攝影生活來一場“洗腦”式的改變。攝影4.0時代開啟,藝術和生活發生前所未有的密切交流與對話,攝影日益貼近每一個人。從今天、從這里開始,讓我們跟著小米老師,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成為自己的影像生活家。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內容簡介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是一本觀念新穎的攝影學習讀物,旨在以繪攝影課堂“三感”(影像感、陌生感、畫面感)入手,學會把萬事萬物、情感、復雜的光線轉化為和諧的韻律和豐富的影調,提高處理畫面的能力。書中貼心準備了魯美、中央美院的精品課學習案例、工作坊學習案例,給大家提供個性化的攝影學習方案,給平淡的攝影生活來一場“洗腦”式的改變。攝影4.0時代開啟,藝術和生活發生前所未有的密切交流與對話,攝影日益貼近每一個人。從今天、從這里開始,讓我們跟著小米老師,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享受美、創造美,成為自己的影像生活家。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目錄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節選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第三答 :“ 畫面感”的理解和掌握,是讀懂“大美術時代”的重要前提 A3 為什么很多美麗的風景拍攝不出來? 當代攝影中的“畫面感”是怎么形成的? 近一個多世紀以來,點、線、面的構成規律構筑了西方世界的視覺世界,也無處不在地體現在商業大發展時代,視覺傳達也是我國在藝術院校為設計專業開設的基礎課程。(我國對設計基礎學科的引進不超過30年,意味著我國只有極少數學習了設計基礎的專業學生,并且這些學生中只有極個別的從事了攝影行業。) 當然,設計基礎不是學攝影唯一的途徑,但是在當代社會中,卻是一個理解和吸收當代視覺現象、領悟攝影畫面感的快捷途徑。 構成主義學科構成了觀看、塑造近代視界發展的思維習慣,即繁華世界的面貌不止局限于自然事物本身的形態,而是經過再創造后重新解讀視覺世界的關系。這個世界正在繼續以平面的圖形構成,以立體的再造關系形成,以色彩的方式重新譜寫世界的視覺主體,共同孕育現代社會的文明與和諧之美,形成當代視界的景觀。尤其在互聯網時代,世界大同的生態越發趨同了。 在以往的攝影學習中,“構圖”一詞熟知而常見,似乎攝影的表現離不開構圖,就像寫文章離不開結構、層次和章法一樣,它決定著作品的風格和表達。但是,簡單的構圖法則卻讓美麗的自然景觀、真實的現代風景在攝影畫面中趨同了,甚至僵化了。(如果當下的時代可以被稱為“繪攝影時代”)那么繪攝影時代 的“構圖法則”則是凌駕于傳統構圖技法之上的另一種創作……當攝影者的頭腦被一種真實的情感意象所吸引、占有,有能力把它保留在那里,并可以主觀選擇視覺形態時,“腦洞”中會自覺創造出合適的構圖。而此構圖不一定是屬于哪個構圖法則,其秘訣是具有豐富視覺素養和儲備的攝影師,具有主動、主觀處理“畫面感”的能力! 特別提示:現代世界的吃、穿、住、行! 工業大生產后的學科體系源自德國著名的包豪斯學院,也是當今美術學院里學科設置的基礎,為近代國內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創意人筑牢根基。康定斯基是包豪斯學院*有影響力的成員之一,這不僅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現代抽象藝術的先驅、帶來俄國抽象藝術革命**手知識的有才能的教師,還因為他能夠有系統、清楚而準確地表達他的視覺和理論概念。1926年,他把他的構圖課程以《點、線到面》一書出版。康定斯基的這本書,想給藝術作品的要素和它們之間的關系,下一個比較絕對的定義 本雅明曾認為,工業時代的到來,使攝影術發明早期的肖像照片里散發的古典神圣的光暈消失殆盡。而從一些當代的視覺、影像等藝術家的作品看來,這些神圣光環似乎換個方式也得以再現。對康定斯基來說,三角形有其“特殊的精神芳香”,“一個圓圈上的三角形的銳角的沖力所產生的效果,并不比米開朗琪 羅繪畫中上帝的手指及亞當的手指的力量單薄。” 康定斯基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藝術家,早年曾在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學和政治學,也精通音樂,還系統鉆研過西方現代哲學,尤其信奉通神學和通靈術……這位斯文冷靜而性格內向的俄國人,也是一位極度敏感的藝術家,能在那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五顏六色之中,看見音樂的節奏與旋律。他的理論影響著當今美術學院的學科設置,對于當代攝影的學習仍然具有啟迪意義。 他的《論藝術里的精神》將藝術、繪畫的發展引向了廣泛而有序的空間,起源于三個因素: 1.作為創作者,每一位藝術家內心都有要表達的東西; 2.每一位藝術家童年的時候都有表達童心的愿望; 3.每一位服務于藝術的藝術家,必須從心理需求的視角為藝術的緣由奉獻自己,不會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藝術家表達需求時可以用任何形式,他的內部沖動必須找到恰當的外部形式。 ……
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 作者簡介
米玉明(小米老師):當代影像藝術家,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北京函授學院)等。近年來致力于當代影像藝術創作和“繪攝影課堂”的實驗教學,潛心“人人都是影像生活家”“新女性”等社會課題研究。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美國紐約攝影學院攝影教材上冊(最新修訂版)
¥6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