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2015-2016-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發展報告-2016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796528
- 條形碼:9787509796528 ; 978-7-5097-9652-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5-2016-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發展報告-2016版 本書特色
本書以“讓文物活起來”為主題,以第三方評估角度,比較客觀系統地分析了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態勢、存在問題和制度成因,并針對主要的制度成因進行了探討,給出了文物及相關系統在若干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設方案,希望借此使文化遺產在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以更好、更全的形式充分顯現,為國家增強軟、硬實力助力。
2015-2016-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發展報告-2016版 內容簡介
這本文化遺產藍皮書仍由主題報告、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組成,延續了“主題報告給出政策建議”、“技術報告解釋主題報告”、“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共同為主題報告提供支持”的體例。課題組發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戰略性、綜合性、前瞻性研究見長的特點,結合文物系統以及風景名勝區系統的*調查統計數據,輔以案例分析和量化分析說明書,系統、具體并深入淺出地描述了文化遺產事業的現狀與目標的差距并提出了對策。
2015-2016-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發展報告-2016版 目錄
2015-2016-中國文化遺產事業發發展報告-2016版 作者簡介
蘇楊,男,1971年生。環境科學博士,現任《管理世界》雜志社副總編輯、研究員。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資源、環境政策。近五年參與和主持的研究課題包括:“中國農村環境問題研究”、“流動人口管理體制研究”、“環境與健康管理體制機制調研和評價”、“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定量研究”、“中國文化遺產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等。 張穎嵐,男,1970年11月出生,博士,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西安博物院院長。主要從事秦漢考古,博物館學、文博信息化、文化遺產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他組織、主持、實施了多項文博信息化的探索實踐工作,其中《秦俑考古發掘信息處理系統》經國家文物局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獲陜西省文物局1999年度科技進步一等獎,《GIS在文化遺產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被國家文物局列為重點科研項目。2005年3月,張穎嵐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福特基金資助,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學術交流訪問。2006年6月,張穎嵐獲得美國蓋蒂基金會資助,赴美國紐約大學參加博物館管理人員高級研修班。2007年10月,受英國文化協會邀請,赴英國進行學術交流訪問。 王宇飛,理學博士,畢業于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環境經濟與環境管理專業,現于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工業節能減排政策、大氣污染治理政策模擬、低碳城鎮化發展政策。2011~2012年在德國烏帕塔兒氣候、環境、能源研究所訪問。參與中國低碳發展宏觀戰略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卓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文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產業、中西文化比較。 王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陳晨,女,1985年生于陜西南鄭,經濟學碩士。2010年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統計學專業,統計預測與決策方向。統計師,曾參與“環境與健康管理體制研究”、“自然保護區綜合適應性經營與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項目研究,在《自然資源學報》、《林業經濟》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