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法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20739
- 條形碼:9787100120739 ; 978-7-100-12073-9
- 裝幀:10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票據法原理 本書特色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票據法,清末由西方傳入。作為一本票法基本原理性的著述,為近代中國特別是民國票據立法,如何規范票據行為,向全社會普及商法知識,傳播公平觀念與商業文明,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書就是這類著作中極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全書分五章,正篇部分簡要地介紹了中國傳統商業中的錢莊與莊票,票據法固有的匯票、期票與支票;附錄部分收入日本法學家志田鉀太朗(1868-1951)1909年擬就的票據法草案三編十三章九十四條,匯編審判的票據判例、銀行的條例與規則,等等。
本書是了解民國時期票據法理論的基礎讀物,其中的一些商法理念、商法慣例,對于今天完善中國現代票據法律制度都有借鑒價值。
票據法原理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意義上的票據法,清末由西方傳入。作為一本票法基本原理性的著述,為近代中國特別是民國票據立法,如何規范票據行為,向全社會普及商法知識,傳播公平觀念與商業文明,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書就是這類著作中極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全書分五章,正篇部分簡要地介紹了中國傳統商業中的錢莊與莊票,票據法固有的匯票、期票與支票;附錄部分收入日本法學家志田鉀太朗(1868-1951)1909年擬就的票據法草案三編十三章九十四條,匯編審判的票據判例、銀行的條例與規則,等等。
本書是了解民國時期票據法理論的基礎讀物,其中的一些商法理念、商法慣例,對于今天完善中國現代票據法律制度都有借鑒價值。
票據法原理 目錄
序
參考書目錄
緒言
**章 錢莊營業分類
**節 存款
**項 種類
第二項 性質
第三項 利息
第四項 存款商業習慣
第二節 放款
**項 種類
第二項 抵押權
第三項 錢業放款利率
第四項 錢莊拆算利息辦法
第五項 錢業利息之名稱
第三節 買賣金銀貨幣
**項 紋銀類
第二項 貨幣輸運責任
第三項 買賣貨幣習慣
第四節 發行商業票據
**項 莊票
第二項 匯票
第三項 期票
第四項 支票
第五項 上票
第六項 水條
第七項 票據慣例
第五節 貼現
**項 票據之貼現
第二項 票據貼現習慣
第三項 論貼現之利益
第六節 票據源流考
第二章 莊票
**節 概略
**項 定義 性質
第二項 出票
第三項 票式
第二節 莊票之記載
**項 記載
第二項 固有性
第三節 銀行鈔券與莊票之比較觀
第四節 莊票期限 讓與
**項 票期
第二項 讓與
第五節 莊票兌款
**壩 兌款
第二項 兌款期
第三項 兌款法效
第六節 遺失
第七節 持票人之權利與義務
第八節 貼現
第三章 匯票
**節 定義
第二節 匯票之成立及其記載
第三節 匯票性質效用
**項 性質
第二項 效用
第四節 匯票關系人
**項 出票人
第二項 領款人
第三項 承兌人
第五節 匯票兌款地 票期 款額
**項 兌款地
第二項 票期
第三項 票額
第六節 匯票兌款期 讓與
**項 兌款期
第二項 讓與
第七節 基金
第八節 兌款
第九節 遺失
第十節 匯款收據
第四章 期票
**節 概略
**項 定義
第二項 效用
第二節 票式與記載
第三節 期票匯票互比論
第四節 讓與
第五節 兌款
第六節 中法期票互比論
附注
第五章 支票
**節 概略
第二節 支票性質.記載
**項 定義 性質
第二項 記載
第三節 兌款
**項 兌款期
第二項 兌款法效
第三項 讓與
第四項 匯劃制
第四節 支票基金
第五節 持票人之權利與義務
附注
第六節 專解本票
第七節 劃條
**項 記載
第二項 票式
第八節 支票劃條比異論
結論
附錄
一 票據法草案
**編 總則
**章 例法
第二章 通則
第二編 匯票
**章 匯票之發行及款式
第二章 票背簽名(里書)
第三章 承諾
第四章 代人承諾(參加引受)
第五章 保證
第六章 滿期日
第七章 付款
第八章 拒絕承諾及拒絕付款之場合執票人之請求償還權
第九章 代人付款(參加支付)
第十章 副票及草票(復本及謄本)
第十一章 匯票之偽造、變造及遺失
第十二章 時效
第三編 期票
第十三章 期票
二 票據法例
**節 大理院判決要旨
**項 總則
第二項 匯票
出票
轉讓
兌款
償還之請求
保證
第三項 期票
第二節 各省高等審判廳關于票據判例
直隸高等審判廳判決(1913年)
浙江高等審判廳判決(1913年)
三 法規
(一)銀行通行則例
(二)取締紙幣條例
(三)銀行公會及錢業公會章程
1.銀行公會章程摘錄
2.上海錢業公會章程摘錄
3.上海銀行營業規程
4.上海錢業營業規則
5.上海票據交換所章程草案
《票據法原理》導讀(一)
——前票據法時代
《票據法原理》導讀(二)
《中國注釋法學文庫》編后記
展開全部
票據法原理 作者簡介
王敦常,中國近代法律學人。1922年他在上海震旦大學法政博士科時寫作本書,主要參考中外商法典籍著作,如《馬氏文獻通考 錢幣門》《皇朝經世文編 幣制門》,周葆鑒的《中華銀行史》《法國民商法典》《大清新法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