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超越血緣:禮村沖突溝通中的“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515675
- 條形碼:9787565515675 ; 978-7-5655-1567-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超越血緣:禮村沖突溝通中的“怕” 本書特色
轉型中的農村社區,正經歷著各種矛盾和沖突。研究者通過實地調研,基于某一點一方面去描述正在發生的沖突,另一方面也試圖去提煉這種沖突所蘊含的文化意蘊。
本書基于所觀察到的禮村村民的沖突現象,分析了禮村沖突的一些形式以及村民在沖突中的溝通等,包括禮村村民的隱性沖突、角色內沖突、人際互動層面出現的非正式群體,以及在社區公共層面議題上出現的邊緣農民等現象。并從前述研究發現中,提煉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一個概念——“怕”,描繪禮村“怕”的表征、“怕”的樣態,從交往儀規、交往策略以及交往道德三個方面分析作為禮村沖突交往文化中的“怕”,并從需要、社會結構以及社區文化三個方面來探討“怕”的情感喚醒機制。
本書書末對“怕”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介紹作為禮村公民情感的“怕”對于禮村村民公共參與行為的內容和方式的影響,以及“怕”對于禮村沖突溝通方式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社區融合的時代命題。
本書適合所有對中國農村發展轉型感興趣的讀者,尤其適合農村社會學、發展傳播學、農村發展與管理等學科領域的讀者,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研究視角。
超越血緣:禮村沖突溝通中的“怕”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所觀察到的禮村村民的沖突現象, 分析了禮村沖突的一些形式以及村民在沖突中的溝通等, 包括禮村村民的隱性沖突、角色內沖突、人際互動層面出現的非正式群體, 以及在社區公共層面議題上出現的邊緣農民等現象。
超越血緣:禮村沖突溝通中的“怕” 目錄
1.1 研究問題和意義
1.1.1 研究緣起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和討論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文獻綜述與討論
1.3 如何實施研究
1.3.1 研究方法的選擇
1.3.2 聯系禮村
1.3.3 初識禮村
1.3.4 收集材料
1.3.5 成文
1.3.6 推廣度及其他第1章 導論
1.1 研究問題和意義
1.1.1 研究緣起
1.1.2 研究意義
1.2 文獻綜述和討論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文獻綜述與討論
1.3 如何實施研究
1.3.1 研究方法的選擇
1.3.2 聯系禮村
1.3.3 初識禮村
1.3.4 收集材料
1.3.5 成文
1.3.6 推廣度及其他
1.4 研究思路和結構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結構
第2章 外部和內部——禮村的交往
2.1 多彩的禮村——禮村的自然環境
2.1.1 禮村的自然地理環境
2.1.2 禮村的氣候條件
2.2 多聯的禮村——禮村的外部交往
2.2.1 禮村的歷史脈絡
2.2.2 禮村的社會交往
2.3 多元的禮村——禮村的內部交往
2.3.1 禮村的“土著”
2.3.2 禮村的“外來”板塊
2.3.3 禮村的民間組織
第3章 鄰里與公共——禮村的日常生活沖突
3.1 鄰里議題層面的沖突
3.1.1 禮金——人情的標尺之
3.1.2 游戲休閑
3.1.3 利益糾葛
3.1.4 市場買賣
3.2 禮村公共議題層面的沖突
3.2.1 禮村政治議題
3.2.2 禮村經濟議題
3.2.3 禮村社會文化議題
第4章 隱性與角色內沖突——作為表演的沖突
4.1 禮村的隱性沖突——以禮物流動中的沖突為例
4.1.1 禮物流動中的沖突的前臺
4.1.2 禮物流動中的沖突的后臺
4.2 禮村的角色內沖突
4.2.1 角色內沖突概念的提出
4.2.2 禮村角色內沖突的形式
4.2.3 虛實和真假——村民表演中角色內沖突的交際特性及道德追問
4.2.4 村民表演中角色內沖突的功能
……
第5章 群體與邊緣——禮村自治組織中的沖突溝通
第6章 禮村沖突交往中的“怕”文化
第7章 “怕”與社區融合
參考文獻
后記信息
- >
史學評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