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 方法 技能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979297
- 條形碼:9787530979297 ; 978-7-5309-7929-7
- 裝幀:5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 方法 技能與應用 本書特色
新教育呼喚新學校。新學校是有著“標準化、生態化、綠色化、人文化、個性化、人本化、生活化、效能化”的學校。新學校一定需要有著創新思維、精于管理的專業化管理者,更需要有著理念新、知識結構新、教學特長突出的專業化教師。新學校需要一支專業化的隊伍,打造一支專業化的隊伍,就需要專業化的理論學習與實踐智慧的踐行。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 方法 技能與應用 內容簡介
教師如果只是會教書,那他只是一個教書匠而已,能有效地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師算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但要成為一個很好的教師,那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會教書的層次上,而應該還能針對教學進行研究,即開展有效的教學研究。會教書如果是“知其然”,那對教學進行有效的研究就是“知其所以然”。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 方法 技能與應用 目錄
專題一學習指導與敘事研究/9
學習須知/9
主題1學習指導的涵蘊/10
一、喚起內發動機/10
二、掌握課程內容/12
三、習得學習方法/15
主題2學習指導的運籌/18
一、化解學習障礙/18
二、優化學習環境/22
三、豐富學習給養/25
主題3教育的敘事研究/26
一、敘事研究的旨趣/26
二、教育敘事的功能/28
三、教育敘事研究的推行/31
主題4教育敘事研究的形式/31
一、教育敘事的選材:片段敘事、生活敘事、自傳敘事/31
二、教育敘事的要素:事件與主題/32
三、教育敘事的表達:展示與講述/33
主題5教育敘事研究的展開/35
一、經驗匯聚/35
二、意義的詮釋/36
三、語言的表達/36
專題小結/38
思考練習/38
……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 方法 技能與應用 節選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方法、技能與應用》: 一、教育行動研究的基本環節 行動研究沒有整齊劃一的模式。美國學者溫特(R.Winter)認為行動研究的關鍵過程可以用三個詞來表達:“觀察”“反思”和“運用”。我國學者余文森提出,校本研究中的教育行動雖然并不要求按照什么固定的框子行事,但仍須遵循和體現研究的基本規范和基本程序,使之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概括地說,校本研究總是要涉及以下幾個環節或經歷以下過程: 1.問題 研究總是從問題開始的,但教育中出現的問題能否成為研究的問題,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問題意識和探索精神。教學研究中的“提出”問題實際上是一個過程。它是一種“參與”“介入”的態度,提問者已經“把自己擺進去”。這種“把自己擺進去”意味著提問者已經成為此問題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也意味著提問者已經成為此問題的“當事人”,而不是隨意地提出一個問題,甩手等待“專家”來解決。校本行動研究所指向的教學問題是教師“自己的問題”而非“他人的問題”,是在學校里發生的“真實的問題”而非“假想的問題”。教師還要進一步把教師個體發現和提出的問題轉化為教師群體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把學校里發生的真實的問題概括、提煉、升華為有價值的課題。 2.假設 假設指的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案、設想、構想、策劃。任何假設都具有假定性、科學性和預見性。所謂假定性是說它具有推測的性質,即這種假設是現實中暫不存在的或未被確認的,或雖見于彼處卻未見于此處的,它可能被實踐證實,也可能證實不了。因此,假設決定了研究的探索性;但是假設又并非臆斷,它以科學理論為導向,以經驗事實為根據,又經過研究者的論證和交流,是一個對理論進行鑒別與優選的過程。假設也是一種走在行動之前的思想,一種先于事實的猜想,是研究者從思想觀念上對未來的洞察和把握,所以它能使研究活動更富有預見性。在假設的基礎上不妨做一個研究方案,以便于實施。 3.行動 行動是設計方案付諸實施的過程,對教師而言,行動意味著改革、改進和進步。它具有以下特性: **,驗證性,檢驗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所有的設計在行動之前都只是一種假設,它的科學性、有效性是需要實踐來檢驗的。 第二,探索性,發現和尋找各種新的可能性。行動絕不是按圖索驥地機械活動,而是一種積極尋找和探索解決問題、達到目的的*佳途徑和*佳策略的過程。這意味著教師在行動時,不能拘泥于事先的設計,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設計做出有根據的調整、變更。 第三,教育性,服從、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4.總結 總結在校本研究中既是一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渡到另一個螺旋圈的開始。在總結這個環節中,教師作為研究者主要要做以下幾件事: **,整理和描述。對已經觀察和感受到的,與問題、設計和行動有關的各種現象進行回顧、歸納和整理,其中要特別注重對有意義的“細節”以及對“情節”的描述和勾畫,使其成為教師自己的教育故事或教學案例。教師作為研究者,要“做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這是校本研究改變教師職業生活方式的關鍵。 第二,評價和解釋。在回顧、歸納和整理的基礎上,對問題、設計與行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判斷,對有關現象和原因做出分析和解釋,探討各種教學事件背后的理念,揭示規律,提高認識,提煉經驗。 第三,重新設計。針對原有方案及其實施中存在的各種偏差或“失誤”,根據新的感悟、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和新的思考,修改原有方案或重新設計方案,并付諸實施,進行進一步的檢驗、論證和改革探索。可以說,任何總結,都只是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 總的來說,教育行動研究過程就是“問題一設計一行動一總結”的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每一個循環圈的時間可以是一個學段、一個學年,也可以是一個單元甚至一節課。在實際運行中,四個環節也不是固定不變,滲透、交叉、變通是可能的。 二、教育行動研究的有序安排 教育行動研究是同工作結合在一起進行的,制訂一個研究計劃可以提高研究效率,有利于作為“行動之旅的指向”,明確“我要進行的研究是什么”,促使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反思和行為調節。① 1.擬出研究計劃 一份比較合適的行動研究計劃應當包括: (1)要研究的問題。行動研究要集中于亟須解決的問題,具有針對性。 (2)研究的設想。設想就是關于怎樣解決問題的假設,強調的是在展開的過程中,用怎樣的方法將行動與研究結合在一起,使問題得到比較好的解決。 ……
有效教學研究的理論 方法 技能與應用 作者簡介
嚴先元,四川省成都大學教授,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教師教育專家組專家,四川省新課程實施指導組專家。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