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43563
- 條形碼:9787515343563 ; 978-7-5153-435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本書特色
這本對話錄,是中央團校教授與基層團市委書記的真誠交流,是群團改革理論與實踐的深刻握手。共青團改革正如火如荼展開,群團組織的“四個化”如何破解?共青團的專業是什么?共青團的凝聚力從哪里來?共青團的覆蓋面怎么解決?改革的動力從何而來?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都需要革故鼎新,下決心、花力氣去解決。宏觀的形勢與基層的困境、改革的目標與工作的抓手、青年的變化與群團的創新,都在這本對話錄中得到鮮活的體現。這本書的思考,有的傳統,有的超前,但都直面當前改革的熱點與問題,說真話,說實話。相信每一位團干部和關心共青團改革的朋友閱讀后,都不會覺得是浪費時間。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內容簡介
一位中央團校教授與一位基層團市委書記對共青團改革問題的探討。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目錄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相關資料
共青團改革的歷史大考遲福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中國60多年,我們黨經歷了兩次大考。1949年的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后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進京趕考”,是第一次歷史大考;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是第二次歷史大考。當前,正面臨第三次大考,即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一直是共青團的光榮使命。今天,共青團改革正面臨著如何把共青團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我認為,這是新階段共青團改革的歷史大考。要讓共青團更加有活力,需要共青團進行去行政化和社會化改革。近年來,我先后三次到中山調研講學,中山共青團的活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公開透明、治理能力上都下了功夫;他們提出了“跨界搭臺”理念,尋找共青團專業化的比較優勢;他們在聯系的青年社會組織、兩新組織和駐外團工委中貫徹“領導自選、活動自決、經費自籌”的方針。這些探索,既激活了基層共青團組織,又凝聚了體制內外的青年。我在走訪中,親身感受到了中山青年對團組織和團干部的感情。這種良好的伙伴關系,一方面使得中山共青團學會了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在黨委政府,一條腿在民間社會;另一方面,也為增強共青團對青年的號召力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從中山市共青團的實踐看,要讓共青團更加堅強有力,需要發揮共青團在創新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利益主體與利益訴求多元化的地區,要求共青團等群團組織能夠適應多元化社會發展的態勢,在創新社會治理上開辟新局面。首先是做社會服務提供者,能有效承接公共服務。共青團應發揮服務功能作用。利用自身機制、資源、人才等方面優勢,在政府和市場不能或不愿做的領域提供社會服務,參與解決目前市場解決不了、政府解決不好的社會問題。在完善公共服務、解決社會問題、緩解政府壓力、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發揮其應有作用。其次是做社會治理參與者,積極推進公共治理。要變政府管理為公民參與的社會治理,就需要把一些可由社會自我管理的事務交由社會,充分發揮社會自我管理功能,提高社會自我管理能力。因此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優勢,利用共青團的樞紐作用,加強政府與社會組織間合作,推進公共治理社會化,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組織有效協同、政府社會管理與公眾自主管理相統一的社會公共治理格局。再次是做青年訴求代言者,如實反映青年意愿。共青團作為青年群體利益代表,根植于青年,熟知青年的利益需求,能通過多種渠道以合法表達方式把下層青年群眾安危冷暖向上層反映,也能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宣傳到青年群眾之中,是黨和政府與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同時,共青團能進行不同青年群體利益協調和對話,成為避免社會震蕩的“緩沖器”。第四是做青年權益維護者,切實保障青年群體利益。共青團組織應成為社會利益關系的調節器。共青團透過合法渠道維護青年群體利益、保障青年群眾權益,有序參與社會問題解決,減少青少年自發行動給社會帶來的對立、排斥、沖突,使社會更加成熟、理性、和諧、穩定。我很高興地看到,在丁凱擔任中山團市委書記的5年間,中山共青團的改革思路清晰,路徑明確,他們把現代公益作為動員理念,以試驗區為推進抓手,從基層抓起,不斷推進增量改革。廣東省共青團樞紐型社會組織綜合改革試驗區、電子團員證試點、粵港澳社工義工合作試驗區、少先隊組織建設創新試驗區等改革試點,都在不同層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丁凱是我的學生。這次他有緣和共青團研究知名專家吳慶老師合作,就共青團改革的重大問題展開理論和實踐的對話,同時把這些心得記錄下來出版,我認為很有意義。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夠引發大家對共青團改革的進一步思考,能夠對共青團改革的歷史大考產生積極影響。是為序。(作者為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共青團改革對話錄 作者簡介
吳慶,1969年出生,湖北黃石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教授,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央團校)團研所所長、中國青年工作院校協會秘書長、中國人才研究會青年人才專業委員秘書長。長期從事青少年發展及青少年工作研究,特別是國家政黨政治與青年組織發展、青少年政治社會化和政治參與、團隊工作理論與實踐等領域。丁凱,1979年出生,浙江天臺人,管理學博士。先后在浙江省發展改革委員會、浙江省玉環縣發展改革局(掛職)、廣東省中山市發展改革局工作。2011年7月至今任共青團中山市委員會書記。致力于共青團基層改革實踐與理論研究,獲第二屆中國社會創新獎優勝獎,發表群團改革文章數十篇。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